[3•15凝聚你我力量特別報道之四] 曝光臺 ——寶雞市市場監管局2020年3·15系列宣傳活動

[3•15凝聚你我力量特別報道之四] 曝光臺 ——寶雞市市場監管局2020年3·15系列宣傳活動

[3•15凝聚你我力量特別報道之四] 曝光臺  ——寶雞市市場監管局2020年3·15系列宣傳活動


編者按:當前,正值全國人民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萬眾一心、眾志成誠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際,我們迎來了第38個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寶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寶雞市消費者協會圍繞年主題,特開設“3·15凝聚你我力量特別報道”宣傳專欄,向廣大消費者普及維權法律知識;宣傳消費維權領域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事蹟;曝光消費維權典型案例;發佈消費風險提示等線上宣傳活動,以新的載體、新的形式、新的面貌紀念我們共同的節日。


[3·15凝聚你我力量特別報道]之四


曝 光 臺


案例1


紀念幣中藏陷阱 老年理財需謹慎

【事例簡介】

2019年6月,張女士的父親在經二路天同國際某經銷商處花費13960元購買了2套紀念幣,回家後向張女士大談特談紀念幣的收藏價值以及升值空間,張女士想到電視上曝光的一些收藏品不具備收藏價值的案例,覺得上當了,於是向商家提出退貨要求,被商家以正規銷售為由拒絕。

【處理結果】

調解過程中,商家以各種理由拒絕退貨。後經反覆溝通以及法律宣講,商家最終同意退貨退款。

【評 析】

在投資理財方面,購買收藏品的老年人逐年增多,由此引發的相關投訴也在不斷增加,同時老年人受騙金額大幅增長,一些商家以“升值空間巨大”等極具誘惑力的宣傳語誘使老年人購買所謂的古玩、字畫、紀念幣等,而大多數老年人基本沒有相關專業知識,對收藏品的市場價值缺少理性的判斷,往往在推銷人員的忽悠下,購買了價格不低的收藏品,更有甚者花光了多年積蓄,買到的卻是一些沒有價值的假貨。維權時很多老年消費者對賣家所宣稱的用語沒有任何證據,導致在利益受損後面臨取證難,維權受阻。


案例2


強制交易舉證難 留存證據是關鍵


【事例簡介】

2019年4月陳先生在4S店購買汽車時被4S店以各種理由收取了續保押金、掛牌押金及掛牌費等費用共計14500元,陳先生覺得自己“被”收費了,在向4S店提出退還被強制收取的費用時,4S店霸氣回應“絕不退費”,雙方僵持不下,陳先無奈向陳倉消協尋求幫助。

【處理結果】

經過陳倉消協多次努力調解,最終雙方達成一致:由4S店退還消費者續保押金、上牌費、掛牌押金、公正抵押、盜搶險等費用合計14500元,並免費送消費者汽車保養1次,雙方表示滿意,再無異議。

【評 析】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消費需求越來越大,汽車銷售4S店利用自己的行業優勢和普遍規則,變相的強制消費者購買或接受其指定的商品或服務的糾紛越來越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第九條和第十條明確規定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和公平交易的權利。由於消費者和商家的信息不對等,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對商家的這種剝奪自身的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的行為往往很難留存證據,導致維權的困難。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在日常消費時如遇被商家強制交易,請一定及時保存相關證據,並快速向有關部門投訴,以便更有效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案例3


真假李逵難分辨 鬧心建材終獲賠


【事例簡介】

2019年5月,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消費者李先生求助稱:其從裝飾建材門市部處購買了4桶立邦乳膠漆,在使用時發現桶內有鐵鏽、結塊狀況,且刷在牆壁上出現顆粒狀,消費者懷疑該產品為假冒產品,請求監管部門幫助。

【處理結果】

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投訴後立即展開訴轉案調查,經查該門市部所售立邦漆確為假冒商標產品,隨即對該門市部作出行政處罰,同時責令該門市部在退還李先生貨款的基礎上,增加3倍貨款賠償。

【評 析】

隨著家居裝飾市場的日益普及,家居裝修投訴也大幅增加。偷工減料,竊取折扣和低預算高額收費的做法已成為壞企業賺取“黑錢”的重要手段。購買建築材料時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應謹慎購買低價促銷,防虛假宣傳和濫用概念炒作。對商家提供現成的協議或合同,則必須仔細閱讀內容以防止其落入其設置的“陷阱”。其次,仔細檢查購買的建築材料是否與樣品匹配。最後消費者可以拍照留憑保護自身權利。


案例4


甜蜜麵包不甜蜜 超市大意十倍賠


【事例簡介】

2019年7月20日,消費者張先生在市區某超市購買了1斤散裝麵包價值22元。回家後發現該面包已超過保質期,找到經營者要求其按法律規定給予賠償,但經營者態度蠻橫不予解決。7月24日,消費者張先生投訴到市消協,詳細敘述了經營者不予解決並告之"願意去哪兒告就去哪告"的維權經過,同時要求經營者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予以賠償。

【處理結果】

經市消協調查,該散裝麵包在張先生購買時確實已超過保質期。消協遂將相關案件線索移交市場監管部門處理,並調解經營者為消費者退貨,按張先生的要求依照《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給予退貨並十倍賠償共計1000元。

【評 析】

此案是因食品過期引發的消費投訴。食品安全問題一直都是消費者最為關注問題,也是監管部門重點監管的領域,但仍有部分經營者無視國家法規,未能盡到嚴把進貨關、未能完全履行驗貨、查貨職責、義務,發生投訴後處理效率低下,消費者合法權益得不到及時處理、解決。鼓勵消費者以監督食品安全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目的獲得十倍價款的懲罰性賠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案例5

教育培訓多煩心 自我提升長點心


【事例簡介】

2019年5月李女士在新建路某大廈給孩子報名參加了舞蹈興趣班,學習過程中因老師少,無法按時授課,李女士在要求退還剩餘課時費時遭到推諉,請求渭濱區消協幫助。

【處理結果】

渭濱區消協在接到該投訴後,仔細查看李女士與培訓班簽訂的協議,並多方調查取證,聯繫該培訓班的負責人進行調解。後消費者與經營者達成一致意見,簽訂和解協議書,退回李女士未消費學時餘額1353元。

【評 析】

隨著教育培訓行業的迅速發展,消費糾紛時有發生,其中不少涉及預付款退還問題。消費者在選擇教育培訓機構應注重“四看”:一看辦學許可證、營業執照、教師資格證等證件是否齊全;二看招生簡章、相關宣傳資料,謹防虛假、誇大宣傳,並妥善保存以便日後維權;三看課程,應充分考慮培訓是否符合學習需求;四看培訓實地,瞭解教學環境、管理和安全措施等。針對教育培訓機構臨時加收費用、中途更換教師、搬離原址等情形,以及消費者因個人原因選擇退出培訓等可能發生的情況,消費者應與培訓機構事先明確約定是否退還預付費、如何退還等相關條款。參加教育培訓時遇到消費糾紛應保留好相關證據,及時撥打12315電話或到相關部門投訴維護自己合法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