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熊孩子花光40万卖房款”,我从“大禹治水”中找到答案

近日一则新闻引起大家广泛的讨论,孩子沉迷网络,40万卖房款挥霍一空,可谓一掷千金!

江苏宿迁的小北(化名)父亲常年在外工作,11岁小北跟着奶奶一起在老家生活,因为老人识字不多,小北的父亲便为小北购置了一台智能手机,本意是方便联络和学习所用。

但是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小北的父亲去银行办理业务,发现40万的购房款,只剩下0.2元,急切之下查询了转账记录,有几十笔金额不等的转账。报警之后,原来是自己的儿子和同村13岁的小南(化名)玩游戏,打赏主播花掉了。

他们通过手机验证码的方式登录了手机银行,又将银行卡绑定了支付宝,从而摇身一变成为了网络世界的“土豪”,一掷千金的打赏,分分钟购买装备的快感,让他们不知不觉在极短的时间内花完这40万。

“11岁熊孩子花光40万卖房款”,我从“大禹治水”中找到答案

密密麻麻的数字都是转账金额

社会的进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虚拟的网络世界成为了孩子快乐的地界,在这个区域,家长进不去,孩子们出不来。作为家长心急如焚想要将孩子从虚拟世界中拯救出来,但是有时候方法却又过于强硬,《管子·立政》中有令行禁止,但是对孩子来说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南京一母亲与孩子争吵双双坠楼,南京江宁区,一个普通的早晨,发生一起悲剧。16岁的男孩,早几天的时候,小男孩因为玩手机就和妈妈争吵过,这一天,妈妈来叫小男孩起床上学,发现儿子还在玩手机。一气之下就将手机扔了出去,而小男孩也跟着跳出了窗外,母亲或许为了救儿子,想拉住儿子,但是失足也跟着掉了下去。

因为孩子玩手机沉迷虚拟世界的案例比比皆是,作为家长处在两难之地。打一顿,没收手机,怕孩子逆反;不管不顾的话,孩子又没有一点自制力。《大禹治水》的经历告诉我们“堵则溢,疏则顺”、“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导之”。

“11岁熊孩子花光40万卖房款”,我从“大禹治水”中找到答案

孩子有自己的空间,父母难以进去

孩子的教育应该“堵不如疏”

1.帮孩子建立“自我意像”。

心理学上“罗森塔尔效应”,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在学校中随机抽取20%的学生并且告诉学校老师,这些学生是经过测验的“未来的花朵”,老师们信以为真。8个月之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发现这些“未来的花朵”全都朝气蓬勃,学习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

这就是心理学的暗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闪光点,沉迷游戏或者是因为他在手机游戏里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象”,让孩子知道原来我有这么多的优点,我是一个好孩子,懂礼貌,识大体,还在不断进步

这就要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褒奖,宽严并济,不要以消极的态度来面对孩子,“我不管你了”“随便你”“你有什么用”,类似的消极话语不要再说了。

“11岁熊孩子花光40万卖房款”,我从“大禹治水”中找到答案

2.约束你的行为,帮孩子锻炼行为习惯。

为什么要约束父母的行为,而不是孩子的行为。在家庭教育上,孩子是很容易模仿家长的。当你结束一天的工作,只想躺在床上玩手机的时候,孩子也是一样的想法。以身作则并不只是要求孩子而已。

很多的情况下,孩子因为在课堂上得不到存在感,学习跟不上,往往会自暴自弃,是对学习负担的一种反抗,一有时间就拼命的玩,因为他们不知道除了学习除了玩游戏还能做什么。

父母可以启发孩子制定一些计划,制定时间表,并且鼓励孩子去实施。可以是读一本书,可以是跑步,可以是下棋,可以是看一些好电影,甚至可以是打游戏。让孩子慢慢的去按照计划去实施,鼓励他养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当孩子没有按照计划完成,引导他思考什么原因没有完成,应该如何改善。但是更重要的还是长时间的坚持,让孩子把行为习惯融入到每一天,一天不做都不舒服,那么行为习惯就养成了。

“11岁熊孩子花光40万卖房款”,我从“大禹治水”中找到答案

3.父母多多参与孩子的生活

康德说过教育之目的就在于使人成为人。

你可能会说“我这么忙,还要赚钱养家,哪有时间?”“我的文化不够,我就是初中毕业”“我也想参与孩子的生活,但是孩子根本不喜欢”之类的话语。

但是家庭教育不是仅仅只有文化课,更重要的是从日常生活中传递父母的积极心态,人生态度。你的抱怨可能会养成孩子懒散的性格,你的阳光也会养成孩子积极向上的态度。

家庭教育里父母多多参与孩子的生活,一起跑步,一起下棋,一起玩游戏,在这个过程中用你的认真负责态度,成为一种影响孩子的精神力量,引导孩子未来的路。

“11岁熊孩子花光40万卖房款”,我从“大禹治水”中找到答案

在育儿的道路上,没有一击必胜的绝招,有的只是细水长流的陪伴,当孩子长大后飞走,父母的眼里满是笑意。

关注我@美妞酷宝儿,执业护师,公共营养师,分享更多孕产育儿知识,与你携手育儿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