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演義看歷史:《說岳全傳》“氣死兀朮,笑死牛皋”的牛皋為何人

首先,《說岳全傳》這本書講的是大鵬鳥轉世為岳飛,和王貴、牛皋等南征北戰但最後魂斷風波亭,然後他的兒子嶽雷終替父沉冤得雪,完成父親的遺願,北伐金國直搗黃龍府。這部書裡有很大的神話色彩和即使典型,比如趙匡胤下棋輸華山,高寵槍挑鐵滑車等等。而這部書對水滸傳中燕青、關勝、呼延灼的歸宿都有很好的描述,而最精彩的莫過於對牛皋的描述:莽撞、憨厚而又懂得隨機應變,是一個典型的“福將”。那麼,歷史上真實的牛皋到底如何?

以演義看歷史:《說岳全傳》“氣死兀朮,笑死牛皋”的牛皋為何人

牛皋(1087年—1147年),字伯遠,汝州魯山人,年輕時與老母、妻兒相依為命,以砍柴、打獵為生。因為長年在山林之間打獵奔走,所以牛皋不光體力驚人,而且射獵技藝也爐火純青。

北宋末年,金軍入侵中原,牛皋應徵入伍。因為他善於射箭,所以他就到魯山縣衙當了一名射士,主要負責日常治安,同時也協助訓練民兵,為抗金做準備。魯山失陷後他組織民眾在平頂山一帶多次阻擊敵人,對金兵進行了有力的打擊。牛皋率領民眾在宋橋大敗金軍,俘獲其將領耶律馬五,後來又在魯山鄧家橋擊潰金軍。這兩次勝利不光顯現了牛皋非凡的軍事才能,同時也讓他聲名遠播。由於在家鄉組織的兩次抗金戰役有功,牛皋被晉升為西道招撫使及蔡、唐、信軍鎮撫使。

以演義看歷史:《說岳全傳》“氣死兀朮,笑死牛皋”的牛皋為何人

公元1133年,岳飛統管江西、湖北軍務,決定由襄漢進軍中原,收復失地。牛皋奔赴臨安面見宋高宗趙構,力陳劉豫必敗,中原可復。趙構將牛皋所部劃歸岳飛指揮,牛皋加入岳家軍。岳飛見到牛皋後非常欣喜,即命牛皋為唐、鄧、襄、郢4州的安撫使,後又任牛皋為中部統領。次年,偽齊進攻南宋,不到3天時間牛皋便攻下隨州,生擒王嵩,俘獲敵軍5000人,收復襄陽。

公元1135年,牛皋跟隨岳飛征討洞庭湖楊么。楊么兵敗,投水自殺未遂,被牛皋擒獲。

紹興十年,岳飛進軍中原,牛皋奉命進攻京西一帶,所向披靡,直抵黃河沿岸。在攻打許昌、汴京的多次戰鬥中,牛皋出生入死,屢戰屢勝,為收復中原失地立下了汗馬功勞,因為功勞最大,被升為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成德軍承宣使,樞密行府以牛皋管理一切事務。後來宣撫司罷廢后,牛皋改為鄂州駐札御軍左軍統制,又升任真定府路馬步軍副統總管,轉任寧國軍承宣使、荊湖南路馬步軍副總管。

以演義看歷史:《說岳全傳》“氣死兀朮,笑死牛皋”的牛皋為何人

秦檜等人在風波亭害死岳飛後非常害怕牛皋,於是他命令田師中以宴請各路將領為名,毒死了牛皋。牛皋臨死前悲憤地說:“牛皋年61歲,官至侍從,已經足夠了,所恨的就是南北通和,使我不能馬革裹屍而死,而死在屋簷下而已!”牛皋死後,其屍骨埋在杭州西湖棲霞嶺劍門關紫雲洞口,與岳飛墓遙遙相望。

宋高宗趙構殺害岳飛等名將,氣死宗澤、李綱等名臣,害死張所,心涼了韓世忠,最終自毀長城,南宋從此為臣被金國蹂躪。當一個王朝不能生逢明主,這不光是將領的悲哀,更是百姓和時代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