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中日“口罩外交”启示中美关系

李成:中日“口罩外交”启示中美关系

李成:中日“口罩外交”启示中美关系

李成,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

面对新冠疫情,中日通过“口罩外交”,赢得中日关系的转机。美国知名华裔学者李成对中评社表示,中美关系也应当从中学到经验,通过共同应对重大挑战,促使中美紧张关系改善。

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成和副主任麦瑞恩(Ryan McElveen)日前联合在布鲁金斯官网发表专文,题为“口罩外交:新冠肺炎疫情缓和中日几代人的敌意”。文中列举近期中日民间和政府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互相支援,互释善意,促使两国关系好转。

李成和麦瑞恩写道:“口罩外交”在21世纪教会了我们一个更为重要的经验:如果像中日两国这种看起来极其难解的双边关系都可以迅速改善,那么世界上其他众多屈服于深重敌意的双边关系也可以。

中评社记者12日上午电话专访李成,请他就中日“口罩外交”对中美关系的启示,做更直接的阐释。

李成指出,如果像中日之间有如此深重的历史恩怨,有难以解决的领土纠纷,有挥之不去的互相猜忌,有如此深刻的民族对立情绪,都能通过“口罩外交”发生戏剧性转圜的话,中美关系没有那么沉重的历史包袱,没有领土纠纷,双方关系如此紧密和相互依存,更应当通过共同应对挑战,促使关系和缓。

李成承认,由于战略竞争的关系,美中关系目前处于艰难状态。其实日中之间亚洲“老大”与“老二”的换位十年前就发生了,现在美中之间也正面临这种换位的挑战。但他表示,不同意“修昔底德陷阱”的论调,那是以一种老掉牙的概念来看待快速变化的不同世界。

李成认为,中美关系虽有意识形态不同和利益差异,但两国之间现在更危险的是相互之间的误解误判。双方意识形态并未到你死我活的对立,双方利益虽有摩擦之处,但有两点是共同的:第一,不想打仗,维持和平;第二,经济和金融保持稳定。所以更重要的是,如何减少误解和误判。

李成指出,中国人应当了解美国对中国为何有这么多批评,有些批评不完全是误解,有些是出于其利益的考虑,有些批评也是可以理解的。美国则应接受中国的强大;所谓“脱钩”在美国只是少部分人的观点,也是很难实现的。

李成表示,此次疫情正是一个警钟。遗憾的是,美中之间并没有很好利用此次机会,改善关系。他希望,美中民众都能正确看待主流声音,不要把少部分人的观点当成是大多数人的意见。他认为,除了少数将攻击中国当作职业的人之外,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还是公正和公平的,美国主流媒体近期的对华评论总体上也有所转向。

李成指出,少部分人的偏执言论有“麦卡锡主义”回潮之忧,但他对美国社会制止“麦卡锡主义”抬头表示有信心。他说,面对此次疫情,双方更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合作。

李成和麦瑞恩的“口罩外交:新冠肺炎疫情缓和中日几代人的敌意”主要论点如下:

虽然新冠肺炎危机令很多国家和地区从自身利益出发行事,将口罩和其他医疗物资配给视为零和地缘政治游戏,但有些国家虽然自身也存在需求,却无私地向那些最需要医疗物资的国家提供补给,上演了“口罩外交”。由此,口罩交流有了一层新的善意意味。或许没有哪里比中日之间的慷慨赠与更明显、更令人惊异地展现出这种善意。

通过赠送口罩和其他物资,日本重建了与中国切断已久的桥梁。作为回应,中国的社交媒体迅速满溢对日本善意举措的感激之情。中国人民以及中国政府开始寻求回馈这份善意,哪怕自身依然深陷困境。

对很多观察人士而言,这种慷慨互助着实令人惊异,因为中日之间横亘着绵延数代人的深深芥蒂。受困于彼此间的不信任感、围绕领土问题的未解纷争以及长久以来的历史宿怨,双边关系摩擦一直未能得到缓解。

很难想象如此根深蒂固的敌意可以迅速得到扭转。然而,日本应对疫情的举措只是一系列旨在改善日中关系行动的最新一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围绕日本应对疫情的积极情绪是中日日益紧密的合作以及日美关系疲软的共同结果。

虽然很多因素都指向中日关系的缓和,但我们还无法确定这种缓和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太平洋地区政治、经济和战略图景持续转变的首个讯号。当然,鉴于双边关系紧张态势如此根深蒂固——从争议岛屿摩擦到针对中国民众的警戒情绪,从奥运会能否成功举办到针对中国赴日游客实施新的限制措施——紧张态势不会一夜之间消失,任何重大引爆点都将令“口罩外交”带来的善意化为乌有。

无论如何,新型冠状病毒都做到了几乎没人认为可能做到的事情:缓和中日之间绵延数代人的敌意。不远的将来,面对共同的公共卫生危机,两国现在命运与共。这场危机带来的政治和经济影响还无法全部呈现,若眼下停止互惠互利合作,只能两败俱伤。

虽然美国在新冠肺炎危机中放弃了自身作为全球领导者的角色,日本却抓住机会,利用“口罩外交”将地缘政治态势朝对自身有利的方向推动。日本从20世纪汲取的教训——美国的领导者们似乎缺少动力回顾过去——就是在全球性灾难面前相信共通人性、致力于培育关系的国家通常在随后建立起来的世界秩序中拥有最大发言权。

不妨这样说,“口罩外交”在21世纪教会了我们一个更为重要的经验:如果像中日两国这种看起来极其难解的双边关系都可以迅速改善,那么世界上其他众多屈服于深重敌意的双边关系也可以。

文章选自中国评论新闻网,2020年3月13日

⊙ 美前国务卿克里:中美应合作以实现更好愿景

⊙ 中美关系中的迷思与现实:CCG在第56届慕安会举办中美边会

⊙全球化智库(CCG)报告/期刊在线阅读

⊙CCG访美“民间外交”开展二十余场活动:关键时点发出智库声音

李成:中日“口罩外交”启示中美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