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漢納根幫助建設北洋海軍,他被李鴻章發現竟有這麼多的背景

對於一個人的成長軌跡而言,決定其命運的無外乎三個關鍵點:出生背景、就讀學校、工作後從事的單位和職業,這三點決定著一個人進什麼樣的圈子,結交什麼樣的人。對於德國人漢納根來說這三點全佔:出生在軍人世家,父親還是一位市長;自己很小的時候就到軍校讀書,後又成為德國軍隊炮兵中尉,德國當時也是世界上軍事很強大的國家之一;經由德璀琳的推薦,自然而然地有機緣進入大清的官場。漢納根在天津武備學堂任職,由於李鴻章的賞識,也為他積累了極廣的人脈資源;再者,德國人與中國人一樣,在婚姻關係中講究門當戶對。漢納根父輩與德璀琳的父輩是世交,漢納根來華後不久便被德璀琳看中,招為上門女婿,將他的大女兒嫁給了漢納根,從“老叔”成了“老丈人”,也為漢納根在中國的仕途打下了良好的前景。德璀琳一生無子,生了“五朵金花”,五個女兒都“善交際、愛運動”,特別是大女兒、漢納根的夫人埃爾莎性格活潑,喜愛音樂,曾經學習過歌劇,她經常參加“天津業餘劇團”的演出活動。1878年埃爾莎曾經參演英國流行的一出喜劇,這次演出獲得了巨大成功,“被認為是地方演出的傑作”。[1]

德國人漢納根幫助建設北洋海軍,他被李鴻章發現竟有這麼多的背景

旅順老蠣嘴炮臺


當然,德璀琳在為女兒們選擇夫婿的時候,也決不含糊。五個女婿都是中國近代史上在華外國人中的“大腕級”人物:大女婿就是漢納根,做官做到大清的中將,經商又成為鉅富;二女婿臘克是美國人,美豐銀行的經理;三女婿包爾,奧地利人,曾任奧國駐天津領事;四女婿納森是英國人,曾為開灤礦務局總經理;五女婿曾經擔任英國駐華使館的武官。德璀琳一家高貴的社會地位以及喜歡社交活動,使得“他的家庭在整整一代裡成為天津的社交中心,從那兒,……散發出文雅而可敬的影響”。[2]

緣於德璀琳的呵護,李鴻章對漢納根也是欣賞有加。簽訂僱聘合同後,他不僅成為天津武備學堂的洋教官,在李鴻章奉命籌設北洋海軍的歷史進程中,漢納根也成為對海軍建設卓有貢獻的人物。

漢納根在擔任天津武備學堂的教習工作中,工作嚴謹,十分投入,給官兵們講授步兵和炮兵的訓練科目、練習射擊、組織演習等等,無不盡心盡力。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漢納根得到了遠在德國的老爸伯納德的無聲支持。父子二人經常通過萬里重洋通訊交流經驗。

李鴻章對德國的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很是欣賞。漢納根來華之前,李鴻章在淮軍官兵到德國進修時,曾向清廷上《卞長勝等赴德國學習片》一折奏稱:“德國近年發奮為雄,其軍政修明,船械精利,實與英俄各邦並峙。而該國距華較遠,並無邊界毗連,亦無傳教及販賣洋藥等事”“德國軍器甚精,臣等近年購用不少”。李鴻章對德國的克虜伯大炮更為讚賞,他認為,“德國陸軍甲於天下,而步隊尤精於馬炮各隊……至炮位一項,英德兩國新式最精。德國克虜伯後門鋼炮擊敗法兵,尤為馳名。……此項炮位取準及遠,精利無匹,在西洋各國最為著名利器。”[3]現在,漢納根、德璀琳等德員對李鴻章的影響,使得他對德國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更加青睞。

德國人漢納根幫助建設北洋海軍,他被李鴻章發現竟有這麼多的背景

漢納根像


在漢納根的努力下,李鴻章於1880年從德國引進了當時最先進的後膛槍“刺針槍”。此槍使用槍栓和紙包子彈,通過長長的刺針插入紙包,穿過火藥,撞擊彈頭底部的雷汞來發火。“刺針槍”的射速高出前膛槍多倍。早在1841年德國軍隊就開始使用,到1872年,德國大約生產了160萬支此種類型的槍支,成為德軍中的重要武器。

李鴻章知道漢納根在炮臺建造上有很深造詣,旅順建港之初,即派他赴旅順口實地考察,準備修築黃金山炮臺。旅順口位於遼東半島的南端,東接黃海,西扼渤海灣,形勢天然,位置險要。李鴻章鑑於旅順口所具有的天然門戶優勢,準備用十年時間將這裡打造成集炮臺、營壘、船塢、倉庫為一體的近代化軍港。建設這座中國近代化軍港的巨大工程,炮臺作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李鴻章對炮臺建設十分看重,因而決定與軍港同步進行。

李鴻章讓漢納根發揮所長,在天津武備學堂任教的同時,著力於炮臺、軍港船塢的修建工作。漢納根在華三十多年,其最大的貢獻就是炮臺和軍港船塢的修建。大沽炮臺、旅順口炮臺、威海炮臺、劉公島炮臺等等無不經由其手。炮臺式樣新穎,設計巧妙,既堅固又性能優越,在當時堪稱一流。

1880年2月,李鴻章任命漢納根為修葺大沽炮臺的總工程師,接受任命之後,漢納根在教習軍隊之外,幾乎天天往返於天津大沽和北塘之間,他仔細勘察大沽的地質形勢情況,考察原有的炮臺。炮臺在歷史上雖然有過抗擊英法聯軍的勝利,擊沉擊傷多艘侵略者的船艦,但在西方造船和軍事工業快速發展的大勢面前,這些老舊的炮臺已經不能滿足近代化戰爭的需要,很難抵禦海上鐵甲艦、巡洋艦的進攻。

漢納根對原有的炮臺、彈藥庫、軍械庫做了詳細的考察,繪製了圖紙,提出了新的修葺方案。考察中,漢納根發現清軍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工兵隊伍,沒有像樣的施工設施和運輸機械。在歐洲,作為工兵建制組成部分的機械作業已經相當普及,而在中國卻還在利用民夫、使用鍬、鎬、繩子、筐、人拉肩扛的老辦法。通過這次考察,他找到了炮臺的許多不足之處,他結合傳統的施工方式,從實戰角度出發,對修建新的工事做了詳細的計劃。

德國人漢納根幫助建設北洋海軍,他被李鴻章發現竟有這麼多的背景

漢納根主導建造的日島炮臺


漢納根建議,要連接北塘與大沽炮臺陣地,必須在海河入口處修建一座浮橋。戰場上時間就是生命,減少運輸時間可以起到提高安全保障的作用。考慮到河流臨近入海口風大浪大,為防止橋身晃動,漢納根特別提出要在橋的兩側安裝加固設施,以提高橋的穩定程度。他的設計及工程預算得到了李鴻章的批准,立即動工。1880年10月,浮橋建成。令漢納根興奮的是,這座橋受到了一致的讚賞。[4]

在開始修葺天津大沽炮臺之時,李鴻章也讓漢納根開展了對旅順口一系列炮臺的建設工作。當然,這也與德璀琳的推薦有很大關係。作為天津海關稅務司的德璀琳是一個消息靈通的人,當他得知李鴻章準備修建旅順黃金山炮臺時,他認為他的女婿漢納根是不二人選。

實際上,德璀琳推薦漢納根負責修建炮臺,有著很大的私利成分。他知道旅順軍港是一個大工程,如果讓漢納根參與,將對他的仕途和事業都是巨大的改變;況且漢納根學的就是這個專業,可以發揮他的才幹。德璀琳心想,哪怕只是把德國現有的岸防基地和火炮設施原封不動地移到中國,也是巨大的成就。中國可以得到先進的武器,建成近代化的炮臺,而德國可以向中國輸出軍火,增強德國在遠東的影響力,而漢納根參與其事更可以在中國牢牢地紮下根基。因而,德璀琳在1880年5月17日考察在何處建炮臺及船塢時,再次推薦了漢納根。



[1][英]雷穆森:《天津:插圖本史綱》,許逸凡等譯,《天津歷史資料》1964年第2期,第34頁。

[2][英]雷穆森:《天津:插圖本史綱》,許逸凡等譯,《天津歷史資料》1964年第2期,第43頁。

[3]遊戰洪:《德國軍事技術對北洋海軍的影響》,《中國科技史料》,1998年第4期。

[4]劉晉秋、劉悅:《李鴻章的軍事顧問:漢納根傳》,文匯出版社2011年版,第59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