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佤族翁丁村,有幸看到拉木鼓祭祀儀式

翁丁村位於雲南省臨滄市滄源縣城西北方向約40公里處的勐角鄉。這是目前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原生態佤族村。


  翁丁村隸屬滄源佤族自治縣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鄉,地處勐角鄉西邊,距鄉政府所在地17.00公里,到鄉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城39公里。東鄰以國有林為帶,南鄰勐卡村,西鄰班洪村,北鄰以國有林為帶。轄上寨、下寨等6個村民小組。

翁丁,在佤語中的意思就是雲霧繚繞的地方,又有高山白雲湖 之靈秀的意思。
  漫步霧中翁丁,首先見到的是百年如故的寨門和大榕樹,兩者同處一線構成真正意義上的寨門,共同守護著這個有著數百年曆史的村莊。就在見到寨門的同時,也同時被寨門、特別是大榕樹上的牛頭震撼,每根門柱上的牛頭,特別是大榕樹下懸掛著的牛頭,若隱若現,神秘神奇。
  進了寨門,一片空曠的廣場上立著幾個牛頭樹樁,透過迷霧的草房撲面而來。最高大建築是佤王府,接下來沿著窄路小徑佈局著各式佤族茅草房民居,相伴的是房屋內外無數的牛頭。原生態佤族茅草屋民居,是杆欄式竹木 樓。從大的方面分兩類,一是單身成人住的屋頂很矮的單層橢 圓形屋,成年未婚和孤寡中老年都住這樣的房;另一種就是普遍的兩層樓,樓上住人,樓下畜居。此外,佤族人家都會在村邊建自己的一間儲藏屋,主要裝糧食,且都沒有鎖,佤族還保留著路不拾遺的遺風。整個村莊坐落在森林懷抱中,據說,佤族村寨周邊的樹都不能砍,樹是保護村子的神林,所以佤族村莊周邊的樹都很茂盛,形成林牆。

在佤族的各種器物中,最神聖、尊貴之物莫過於木鼓。傳統的木鼓以紅椿、紅色樹為原材料,長約200釐米,直徑約70釐米,鼓身挖一條長約150釐米,寬約15釐米的直槽:中是掏空,槽兩側各刻一鼓舌,鼓舌周圍留有空隙,起共鳴作用。每個佤族村寨都至少有一對以上的木鼓,較小者稱"公鼓",較大者稱"母鼓",供奉於專門的木鼓房中,置於兩根橫木之上,以防潮溼。較大的村寨,有數個木鼓房和數十個木鼓。大約一兩年就需要更換新木鼓。製作新木鼓時,首先需要從森林中拉回一段大樹幹,稱之"拉木鼓"。拉木鼓是一項整個村寨人都要參與的盛大活動。

探訪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佤族翁丁村,有幸看到拉木鼓祭祀儀式


探訪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佤族翁丁村,有幸看到拉木鼓祭祀儀式


探訪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佤族翁丁村,有幸看到拉木鼓祭祀儀式


探訪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佤族翁丁村,有幸看到拉木鼓祭祀儀式


探訪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佤族翁丁村,有幸看到拉木鼓祭祀儀式


探訪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佤族翁丁村,有幸看到拉木鼓祭祀儀式


探訪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佤族翁丁村,有幸看到拉木鼓祭祀儀式


探訪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佤族翁丁村,有幸看到拉木鼓祭祀儀式


探訪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佤族翁丁村,有幸看到拉木鼓祭祀儀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