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回報的成長性投資特點和要素分析

高回報的成長性投資特點和要素分析

美國知名的基金經理彼得林奇曾經把公司分成六大類:緩慢增長型、大笨象型、快速成長型、資產富裕型、週期型、困境反轉型。

以上六種投資類型中,能創造幾十倍甚至百倍的高收益回報的只有成長性投資一種類型。成長性投資的始祖是菲利普費雪,彼得林奇、肯費雪、邁克爾莫、科布里克等知名基金經理和分析師把他的理念發揚光大。

根據分析,發掘並獲取高回報的成長性投資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成長股符合大趨勢和時代特徵,集中在特定行業;2、企業具有獨特的產品或者模式、競爭壁壘和優秀的企業文化;3、企業具有出色的財務指標;4、需要建立相應的估值體系;5、掌握買賣原則。


1、 成長股符合大趨勢和時代特徵,集中在特定行業

1、成長股市值變遷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以美國和中國為例)

A、以美國為例

1)80年代基本上都是能源為主,市值最大的前十家中有七家是和石油相關的,當時正好是全球能源危機,疊加美國經濟高速增長。石油是最上游的資源,定價權很強。

高回報的成長性投資特點和要素分析

2)90年代,消費巨頭開始崛起。

後面一波是美國的嬰兒潮,大量的消費品公司在這個階段誕生。

高回報的成長性投資特點和要素分析

3)在1997到1999年這個階段,網絡科技股的排名都是很高的,在之前一年思科一度是全美市值最大的公司。網絡股泡沫在2000年奔潰。標普在突破1500點後階段性見頂,之後整整調整了三年。

高回報的成長性投資特點和要素分析

4)2010年,中間經歷了一次金融危機的洗牌,也開啟移動互聯網新的篇章。

高回報的成長性投資特點和要素分析

5)最近幾年,互聯網出現了強者恆強的特徵,全球的經濟都在被大互聯網企業吃掉。截止2016年底,標普最大市值的企業分別是蘋果,谷歌,微軟,伯克希爾,Exxon Mobil,亞馬遜,Facebook,強生和JP Morgan。

B、A股市值變遷的結構

1)市值結構和時代特點關聯度高

高回報的成長性投資特點和要素分析

高回報的成長性投資特點和要素分析

高回報的成長性投資特點和要素分析

1992年以來,我國經濟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1)1992至1997年,輕工業發展為主導;2)1997至2008年,重化工業快速發展階段;3)2008年至2017年,金融地產"大象起舞"階段。從各個時間節點各行業躋身市值前100的公司家數的變化過程來看,行業屬性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點——銀行、非銀金融兩個金融類行業基本呈公司數量顯著遞增的態勢,而化工、公用事業行業則呈顯著遞減趨勢。家用電器、食品飲料、汽車等消費相關行業在近10年來上榜公司數正恢復至遞增趨勢。

2)牛股和人均GDP階段有關係,產業變遷主導牛股

1996年,我國人均GDP僅為703美元,2001年突破1000美元(城鎮化起步,消費升級啟動),2008年突破3000美元(城鎮化加速,中高端消費崛起,"四萬億"投資期開始),2015年超過8000美元,呈現持續上升的良性態勢。不同行業對應某個特定人均GDP區間,成為該階段的主導產業之一,迎來造就"牛股"的黃金時期。

i. 醫藥行業:人均GDP上升到一定階段後,"保健"和"預防"需求會逐步釋放,進入"主動支出"和"被動支出"並存的階段,而且"主動支出"佔比會越來越高。

ii. 房地產行業:房地產行業沿著GDP發展軌跡呈現出的上升發展趨勢。特別是2005年開始的大牛市中,地產產業鏈出現了經濟增長週期、股市牛市週期、產業發展週期和企業盈利週期的共振,湧現出一大批十倍股。

iii. 食品飲料行業:人均GDP增長,給食品飲料行業帶來的變化是消費升級和需求提升。和醫藥行業的大牛股一樣,貴州茅臺和伊利股份的股價(市值)受股市週期波動的影響較小,即使短期回調,也能迭創新高,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行業屬性。

iv. 汽車和家電行業:汽車和家電行業都屬於大製造業範疇。沿著人均GDP的增長軌跡,一國的製造業會經過從消費製造到工業製造,再到智能製造的過程。二十年期十大牛股中包含家電行業的格力電器和汽車零部件行業的萬向錢潮、華域汽車。

3)十倍股具有鮮明的時代感

1996-1999年這輪牛市中,十倍股所處行業以輕工業為主(計算機佔比最高33.33%);2005-2007年這輪牛市中,十倍股所處行業以重工業為主(房地產和有色金屬合計佔比27.63%);2013-2015年這輪牛市中,十倍股所處行業以信息技術為主(計算機佔比32.14%)。

高回報的成長性投資特點和要素分析

C、對比中美的市值結構,代表新經濟的產業將成為未來中國資本市場的主流

目前美國公司市值排名前四的行業分別為:軟件與服務、製藥/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學、技術硬件與設備、零售業,象徵新經濟、新產業的生物製藥、軟硬件設備與服務等行業已成長為美股市場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相比之下,A股中這四個行業的市值佔比及相應名次均處於10名之外。代表新經濟產業的公司在A股的佔比將進一步提升。

高回報的成長性投資特點和要素分析

2、知名成長股主要分佈在 IT、消費業和醫療行業三個行業(經歷重大變化的行業和不易於經歷重大變化的行業)

A股的行業漲幅排行:

高回報的成長性投資特點和要素分析

美股的行業漲幅排行:

高回報的成長性投資特點和要素分析

不可忽視的是,在非醫療、IT、消費的行業之外,也有較多高速成長的公司(沉悶乏味的行業的乏味公司,不被主流關注,造成戴維斯雙殺)。在美國過去十年漲幅排名最高的十家公司裡沒有一家科技股,這10家公司中4家來自金融行業,其他分別來自商業服務、建築、能源、房地產等。特別是房地產、建築領域受益於金融危機之後的復甦和需求的增加,產生了較多的牛股。

高回報的成長性投資特點和要素分析

3、成長股背後的潛力和趨勢

大趨勢是為成長型行業長期製造順風的動力,順應大趨勢是大多數未來重要的成長型企業的共性。需要尋找大的潛在市場或新出現的開放式的成長機會,只有在那裡,快速發展的小企業才有可能發展為大企業。在評估企業發展潛力和怎樣才能快速發展方面,大趨勢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4、成長股可從技術供給端創新和需求端升級兩個角度挖掘

依照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發展軌跡,未來中國的經濟增長既需供給角度的全要素生產率提升,也要需求角度的消費貢獻增加,這是驅動國內成長股投資的兩個重要因素。

技術創新創造差異化,從供給端創造新的需求,提升公司的定價能力和利潤率;歷史表明,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加速增長動力均來自於供給端的革命性突破,而絕非現有經濟結構下的總需求管理。技術創新可以幫助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產品差異化的競爭優勢。主要的應用包括1)引領產業的未來發展,從而獲得不可動搖的先發市場優勢與技術創新壁壘(如蘋果);2)創新商業模式,即通過產品技術創新為商業模式創新提供支撐(如樂視網、QQ、淘寶);3)打造完整產業鏈,全產業鏈佈局需要技術創新的支持(如動車產業鏈);4)突破核心技術(如格力)。

需求升級則從需求端創造增量需求,拉動公司收入快速增長。需求轉型升級使得增長點由投資轉向消費,由低端轉向高端,由產品轉向服務,醫療保健、消費服務、文化教育娛樂板塊則有望受益,需求轉型升級將從收入端拉動這些行業內的優質公司快速成長。

2、 企業特點(定性):產品/模式+競爭壁壘+企業文化(公司治理/管理機制/團隊/戰略)

理解促使企業發展的關鍵變量。識別影響一家企業業績的關鍵變量,通常只有三到四項最重要的因素,對於理解一隻股票的成長動力至關重要。

1、 產品/模式

1) 產品或服務有沒有充分的市場潛力——至少幾年內營業額能大幅成長,增長越快越好,要有長期和可持續的增長;以成長為中心,壓倒性的優勢;要考查公司如何找到新方法擴大收入,是提價、增加現有規模還是提升單店收益。

2) 尋找充當市場領跑者並且具有自主開發的產品或服務的企業,某種佔有特定市場份額的特殊產品,它們的產品或服務能夠在競爭中獲得超過正常比例的收益;

3) 管理階層是否決心開發新產品或工藝,在目前有吸引力的產品線成長潛力利用殆盡之際,進一步提升總銷售潛力;和公司的規模相比,這家公司的研發努力有多大的效果;具有持續的產品創新能力,不斷滿足顧客新需求;

4) 不損失銷量的前提下具有提價的能力,購買頻率高,通用產品,習慣養成,通脹時候可以漲價;

5) 易於理解的生意、連傻瓜都能經營、業務讓人厭煩;

6) 清晰易懂的商業模式,目標清晰,具有持續賺錢的能力;優秀的商業模型——商業模型有特色和獨特,可以快速複製。

7) 產品的利潤率高不高?公司做了什麼事改善利潤率?


2、 競爭壁壘

1)無形資產、轉換成本、成本優勢、網絡效應、有效規模

2)有競爭壁壘的,沒有太多競爭對手,能輕易漲價;要找到擁有能夠多年維持公司發展的高價值特許經營權的企業,市場份額和市場壟斷是唯一的目標和戰略

4)具有獨特的核心能力,可以確保公司向相關業務領域成功地拓展(業務多元化)

高回報的成長性投資特點和要素分析

截至2019年11月26日,23家老字號上市企業,跑贏上證指數30倍漲幅的共有9家,10倍股有14家(表2),其中雲南白藥、瀘州老窖、貴州茅臺、老鳳祥、五糧液和山西汾酒上市以後漲幅更是超過百倍,分別是474倍,472倍、275倍、154倍、152倍和117倍。

3、 企業文化

1) 價值觀和文化:公司的願景使命價值觀如何?誠信正直態度是否無庸置疑、是否報喜不報憂、勞資和人事關係好不好、是否有高人一等的銷售組織、管理階層深度夠嗎?率直坦白,不過分承諾是管理層的關鍵特質。

2) 激勵機制:所有者和經營者統一且具有主人翁精神,收入與薪酬掛鉤、是否有績效獎勵、是否有特定貸款豁免和額外津貼,是否與員工分享財富,是否過分使用期權,是否坦率,有無濫用權力,如何獎勵,是否誠實;

3) 執行力:公司說到做到。公司要能掌握命運,有一致性,可複製性,有遠見,毅力和自省力。執行力超強。良好的管理記錄與其說有效率,不如說上了哪支船;

4) 管理層對行業有足夠的遠見、獨特的發展戰略。需要併購發展的時候有明確的併購戰略,確保可以增加公司價值,具有整合的能力,沒有為併購對象付出過高溢價,成為經營出現轉機的"明日之星"。

案例


3、 財務特性(定量)——具有出色的財務指標

1、a.穩定成長(10%~20%),公司規模較大,佔有率較高 b.快速成長(20%~30%),公司規模較小,成長空間廣闊。最好選擇未來長期銷售收入年均增長率為15%-20%甚至更高的公司。銷售額增長放緩是一個危險的信號。銷售額快速增長是盈利股票的共同特徵。銷售收入來自於更多產品和服務、提價、銷售其他產品和服務而非購買公司,要分析其組成部分。

2、產品毛利率要高而且穩定。

3、不斷增長的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率每個季度和每個年度都能持續擴大。主要依靠提升銷售額並控制成本獲取營業利潤率的提升。能否控制費用支出?是否存在以後不需要支付的一次性費用?

4、關注淨利潤。淨利潤率用來檢測管理費用的控制情況或者市場競爭情況;高利潤率的公司運營成本低,衰退時候最能活下來。警惕一次性損益給公司帶來的成長,降低成本不可持續。警惕投資收益太高,把投資收益塞進收益中。關注的不僅是收益,而是收益的商業要素,並拿它們作出比較;要了解一些趨勢,並且這些趨勢沒有在股價上反映出來;銷售和收益增長超過對手,佔領更多市場份額。

5、應收款注意迴避、預收款越多越好,警惕存貨太多。

6、穩健的資產負債表是公司持久經營的法寶。不投債務太高的公司。正常的債務:股東權益=1:3。流動性最好高於2;債務不超過三年的盈利。

7、關注現金頭寸=現金加流通股。現金越多越好。長期債務是否在減少?淨現金頭寸=現金頭寸-長期債務。

8、強大的現金流。是否從經營活動中不斷產生現金流?產生現金流量的能力是一個非常誘人的因素。自由現金流可以用來回購股票,大股東回購股票是股價上漲的前奏,每股現金流越多越好。警惕衰退的現金流(應收款大增)、連續的非經常費用、連續的收購。

9、盈利動量:盈利按季度持續增長,收益逐年的增長率。

10、高權益報酬率:每股收益與每股權益的比值較高,roe與同行業相比如何,ROC和ROE預示未來增長的重要指標,對比其他對手更好;要將毛利、收入增長率、資本收益率與行業對比,用來衡量績效。相對於投入公司的不多的資金,公司產生了較多利潤。微小的資本投入產生鉅額資本增長。購買不依賴資本支出的公司,如果先花錢再賺錢則比較糟糕。

11、警惕一次性損益給公司帶來的成長,降低成本不可持續。

12、是否有能帶來可預測收益的方法和較強的確定性?好的成長型企業具有很高的可預測性,並且能夠隨著規模的擴大獲得更多的經營優勢。不買未來盈利不確定的企業。只有把確定性放在首位,才能實現複合型增長的思維方式,比在某一次投資獲得鉅額回報或者抓住一個大黑馬重要的多。

例如:

· 多數牛股多年的淨利潤實現了20%以上的複合增長率。例如長春高新2009年歸母淨利潤0.73億,2018年年報歸母淨利潤10.07億,公司年複合增長率39%;中國國旅2009年年報歸母淨利潤3.13億,2018年年報淨利潤30.95億,年複合增長率28%;浪潮信息2009年年報歸母淨利潤0.037億,2018年年報歸母淨利潤6.59億,年複合增長率42%。騰訊從2007年至2017年,其營收和淨利潤複合增長率在40%以上

General Growth Properties:每股淨經營現金流年均增長15%、每股股利年均增長10%,並保持了連續14年的正增長; CBS的利潤複合增長率在40%以上;Extra Space Storage內生增長也能每年保持雙位數,連續20多個季度取得了增長。

高回報的成長性投資特點和要素分析

· 多數牛股的ROE超過15%而且具有持續性

高回報的成長性投資特點和要素分析

4、 需要建立估值原則和體系

長期看,股票價格取決於收益的增長。收益的增長推動股票價格的上升,從長遠看,一個企業的表現與其股票的表現有著百分之百的聯繫,要重點關注增長最快的企業。

要在股價在高位的好公司投資,也不投低價位的不好公司;對處於合適價格的問題企業與處於問題價格的合適企業,永遠選擇後者。投資者知道低價與高價的原因,知道高價的含義,知道為何可以持有很長時間。為估價預留空間,不止一隻估價工具。

1、 相對法:

估價與其他類似公司以及本身價格歷史對比。股票為什麼便宜(估值水平與同業比,與歷史比;市值大小與未來成長空間比),資金流轉於對公司股票估價和整體感覺,相對估價很重要。

1) g+股息率/p/e,小於1不好,如果=1.5,不錯,如果大於2,非常好。

2) 市盈率:與盈利增長率的比率是否高於1。並非所有行業都適用市盈率。例如新成立的公司一開始是虧損的。這種情況多看p/s,或從現金流看一家公司的估值。市盈率描述的情況意味著,用現在的股價買入,大約需要多少時間能回本?基於未來盈利增長的預測市盈率,而不是看歷史市盈率。

3) p/e體現了現有的人對未來的預測與感覺,超出表現則大漲,低於預期則下跌。通過公司的經營模式和管理,判斷成功概率。p/e,價格會在收益前體現。預期比收益更能引發價格變化,情感對現實進行反映,情感總會迴歸現實。

4) 市銷率:買入時,市銷率為0.75或者更低,避免購買市銷率大於1.5的公司股票,當市銷率上漲到3.0-6.0時,賣掉超級公司的任何股票。

2、 絕對法

dcf是通用的一個模型,體現為企業整個生命週期產生淨現金流的折現。

3、 安全邊際

好企業的市價比固有價值大打折扣時買的;估計現金流,固守瞭解的公司,要有安全邊際。

有安全邊際的公司具有如下特點:東方不亮西方亮,給點陽光就燦爛,N種情景只須對1條就賺錢;估值低到足以反應大多數可能的壞情況;有"冗餘設計",有基本面支撐作為 "備用系統"來限制下跌空間;業務簡單,價值易估。

4、 起步都是小市值。十倍股甚至百倍股平均市值50億以下,顯示出小市值特徵。

5、其他

市值成長最快的公司大多都有良好的業績作為支撐,淨利潤的貢獻度中都居主導地位,只有少數公司能夠通過提升市盈率的方式提升公司市值;一年期平均淨利潤貢獻度為62%,五年期和十年期均超過75%;也即:時間週期越長,淨利潤的貢獻作用越明顯;時間週期越短,市盈率的重要性越凸顯。

最強勁的股價上漲往往發生在盈利持續上升以及市盈率同時提高的時間段內; ​​市盈率的提升往往伴隨著公司盈利的加速增長; ​​一些最具吸引力的機會可能發生在那些被人遺忘、股價大跌的股票上,公司經歷了多年的虧損,開始恢復盈利; 在股價的上升期,公司會有較高的市盈率。但這不一定是阻礙繼續持有股票的因素。

5、 買賣原則

1、 買進/持有原則/催化劑信號

1) 比大眾預知早並提前兩步行動。識別出當下被人忽視,卻能在未來重新獲得利益的股票,試圖尋找那些目前被市場忽略,但在未來重新影響投資者心理的企業。應在趨勢發生前,及早認識到影響趨勢變化的關鍵因素。

2) 集中全力買進那些失寵的公司:也就是說,由於整體市況或當時市場誤判一家公司的真正價值,使得股價遠低於真正價值時,則應該斷然買進。

3) 密切關注公司內部人士:當公司董事會決定回購股票時,通常他們認為股票被低估,未能反映未來的增長潛力;如果他們大量持倉被低估的股票,這將是一個重要的信號。

4) 非常能幹的管理層,初始失敗,之後否極泰來/在獲利能力反映到市價之前買進/適合投資的公司盈餘即將大幅改善,預期還未提升股價/除非有投機性氣氛很濃,或罕見的大蕭條,否則應不理會外部環境變化/買進的公司能否抵抗經濟環境?盈餘可以在上升的時候比別的股票上升得快,下跌的時候抗跌。

5) 當股市大跌時,只要企業擁有強健的基本面,遲早會反彈,只不過是反彈的時間早晚而已。恰恰是在大量拋售、屢創新低的股票中找到真正的便宜貨。

6) 選擇長期內實現多倍回報的股票沒有萬能公式; 相對於公司長期的利潤增長潛力而言較低的買入價格很重要;小而精:樣本中68%的高倍回報公司市值最低時都低於3億美元(都是小盤股); 好股票通常會有較長的適宜買入的時間窗口;耐心很重要。

7) 抱牢股票,直到:a、公司性質發生根本變化;b、公司成長到不再能夠高於整體經濟。除了兩個因素外,除非有非常確鑿的證據,否則絕不輕易賣出。

8) 買股時機的催化劑和重要信號:a、盈利大超預期;b、高管或大股東增持;c、跌不動時(壞消息出來股價不跌甚至上漲);d、基本面拐點e、新訂單、新技術突破、新產品、新管理層;f、券商研究員出深度報告或提高評級g、融資需求(定增、發H股);h、股權激勵;i、政策出臺;j、高送配。k. 競爭對手因突發事件歇菜;l. 海外同板塊公司飆升;m. 流通股東中機構投資者和超級大戶終於出去了;n. 項目達產;o. 開拓新市場;p.參股公司上市;q.提升股息;r.公司的職員購買;s.抽資擺脫獨立出來;t.機構投資者不關注,分析師也不關注;u.配合國際資本投資; v.突發性意外,股價暴跌的公司,應考慮投資。

9) 尋找催化劑的五大切入點:a:宏觀經濟週期(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產品產量增幅、工業增加值、GDP)一般情況不好的時候投資債券,經濟好轉則投資短期貨幣市場,經濟繼續上升,但尚未到達牛市頂部的時候,要加大股票投資的比重,進入牛市的頂部階段時候,要投資商品期貨。經濟到谷底的時候,要投資長期債券,但這時候要注意投資股票了。基金經理佈局的時候,要比經濟週期早一步。經濟蕭條和通縮的時候,投資防禦性比較強的股票,例如公用事業股,這些是日常生活必須的。如果經濟開始轉彎,則投資消費類股票和it行業,在此之後,投資金融板塊。b,行業角度。判斷行業週期。化工,鋼鐵受影響較大。但醫療,公用事業不太受經濟衰退的影響。同時還要考慮行業自身的增長。在製造業中表現很明顯。要看行業屬於新興還是夕陽行業。c,人民幣升值角度。對於不同企業的影響不一樣。d,內部人士解讀。何時在什麼價位增持或者減持公司的股份。此外還有公司回購,送紅股,公司股份分拆或合併等行動。e,媒體關注熱點。如果有多家媒體同時關注,則會對該事件或者公司給予更多的研究。傳聞時買入,若估值仍吸引人,公告時可繼續買入。具有影響力的分析師的報告也有催化劑的作用。f,留意併購或者重組的概念,事先分析哪些股份可能存在併購或者出現重組的機會。如果是併購方,要判斷併購價格是否合理,給出的溢價是否合適?被並之後,能否順利融合?交易的時候用現金還是股份?各佔多少比例?必須判斷股票價格是否符合估值。理論上,要集合儘量多的信息,以便更好地評估某個企業的真實情況。

2、 賣出原則和警惕信號

1) 在可預見的將來,這家公司是否會因為成長而必須發行股票,以取得足夠資金,使得發行在外的股票增加,現有持股人的利益將預期的成長而大幅受損。

2) 對計劃不能能堅持到底,不坦率。邪門公司喜歡濫增資、增資後尚能維持業績的才是好公司。熱門中的熱門。被吹捧成xx第二。多樣化惡化。吹捧厲害。如果買進的公司為金融圈最愛,則要小心翼翼。要及時認識到一隻股票是否過熱了,如果市盈率太高,其管理,收益增長速度能否跟得上市盈率的預期,實際上往往做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