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災難,忍住痛苦,努力地好好活著


2019年末至2020年初,武漢發生了新冠肺炎疫情。

2020年1月23日,武漢市作出了“封城”決定。

一時間,人們的正常生活被打亂了。

武漢一位女作家,“常常站在5樓的陽臺上,望著周圍死一般寂靜的世界發呆”。她在封城後的房間裡每天寫下日記,記錄一些疫情的相關信息以及她的個人感受。

她的日記在網絡上頗受歡迎,不少人每天翹首以盼。文章一經發出,閱讀、轉發無數,很短的時間內就成為網絡爆文。她的一句,“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成了爭相傳頌的名句。

網絡上對她的日記,支持者與反對者呈兩極分化態勢,擁護者居多。

支持者認為她是武漢這次疫情中的良心,華中師範大學一位教授還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反對者認為她過度渲染了悲情,讓人看不到希望。

面對災難,忍住痛苦,努力地好好活著

在他們相互的批評與指責中,有兩種不好的現象,一是喜歡扣大帽子,有人經常指責別人扣帽子,但是自己也愛給別人扣帽子;二是喜歡用侮辱的詞彙,批評也好,反駁也罷,不應該像潑婦罵街一樣,以損害對方的人格尊嚴為榮。

談論她的日記,可能涉及到這樣幾個方面:寫得是否真實,該不該寫,寫得怎麼樣,做與寫的關係。

寫得怎麼樣,既然是作家寫的,就不說了。

做與寫的關係,有人說這位女作家自己沒有深入一線,沒有參加防控工作,站在樓上說閒話。這種觀點能不認同,無論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做沒做什麼,做得怎麼樣,她都有寫作的權利和自由。

寫得是否真實?就是說她在日記中寫到的那些事,是不是真實發生的,是不是客觀事實?記錄的那些事是個別(局部)發生的,還是普遍發生的?

她在日記中寫道,“而更讓我心碎的,是我的醫生朋友傳來一張圖片。這讓前些天的悲愴感,再度狠狠襲來。照片上,是殯葬館扔得滿地的無主手機,而他們的主人全已化為灰燼”,這樣事真的發生過嗎?還有,“這些視頻,都是朋友轉來,我無法確定真假”“另有幾個小消息,記錄在此”。

女作家寫的是日記體散文,不是可以虛構的小說,也不是記錄下來自已欣賞,這些未經證實的事,隨意寫出來對外公開,加上她的社會影響很大,這樣做顯然是不負責任的,也是不合適的。

面對災難,忍住痛苦,努力地好好活著

該不該寫?太平盛世,我們喜愛鶯歌燕語、鳥語花香,當災難發生時,我們也不能迴避眼前的慘景,無法忽視遠方的哭聲,對於災難中的現實場景,只要是真實的、客觀存在的,不是不能用文字反映和記錄,但是也必須把握一個度。

或許,她寫下日記主觀上沒有抱著什麼目的,但是客觀上肯定會產生這樣那樣的效果。

女作家在日記中的文字,即使真實反映,也不能滿目瘡痍,至少不能讓人感到恐懼,感到絕望,對生活失去信心。

比如,在上世紀反侵略的戰爭中,敵人對反抗行為的報復是瘋狂的、殘暴的,那些燒殺搶掠之後慘狀,當然可以用文字記錄和反映,但應該注意一個問題,反映那些慘狀,不是暗示人們接受現實,而是要激發人們的意志,更加勇敢地戰鬥,去爭取最後的勝利。

就拿普通人的一生說吧,包括筆者在內的底層人們,從小長大,娶妻(嫁人)生子,撫育孩子,然後到老。這期間要經歷無數艱辛勞累、痛苦煎熬……默默無聞、貧賤一生,還要面對人性的自私、勢利、算計……甚至歧視、欺侮,如果用文字去反映、去探究這一幕幕人生場景,可能會讓人覺得生活是沒有意義的。

面對災難,忍住痛苦,努力地好好活著

我們應該追求真誠、善良、美好,發現人性的閃光點,讓人們感覺到生活有愛、有陽光、有希望,對美好生活充滿憧憬和嚮往,從而熱愛生活,爭取更好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