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瓜之味》:以獨特的電影語言對女性意識進行深刻探討

《青木瓜之味》是由陳英雄執導的劇情電影,該片於1993年6月8日在法國上映,以小女孩阿梅的成長經歷為主線,講述了她先後在兩個家庭環境中的生活境遇。

男女平等,是人們樂此不疲的話題,當女性心中的自由與封建發生衝突,她們又會以怎樣態度去處理這種矛盾?本文筆者將從電影的主基調、默片式拍法及意向隱喻的運用三個角度來剖析這部電影關於女性意識的探討。

《青木瓜之味》:以獨特的電影語言對女性意識進行深刻探討

炎炎夏日裡恬靜安寧的綠色世界

《青木瓜之味》,以安詳坦然為主基調,整部影片都透露著恬靜安寧的氣息。幼時的小梅素面朝天,一雙閃亮的眼睛在鏡頭下顯得格外水靈,對於她,導演總是喜歡用最純粹的拍攝方式,影片中有多處關於小梅的正面特寫鏡頭,將這個小女生的靈動神態不加修飾地展現在鏡頭底下,沒有過多的技巧,反而契合小梅如白紙一般簡單純真的人物設定

《青木瓜之味》:以獨特的電影語言對女性意識進行深刻探討

影片裡的院子,是小梅主要的活動範圍,導演以綠色為主要色調,大塊的色塊分佈,簡明扼要,將夏天的炎熱與綠意的清新融合在一起,跳動的青蛙,綠葉上流動的白汁,畫面的每一處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影片給人的感覺雖說沒有《小森林》裡明亮的童話感,倒是有種《阿飛正傳》裡潮溼的朦朧,蘊含著東南亞的明豔風光以及東方的古典韻味。

導演用獨特的鏡頭語言勾勒出一幅夏日炎炎,草茂蟲鳴的越南圖景,自然光影配上青翠的綠葉,懸掛的青木瓜,以及躁動的蟬鳴,小梅的純淨與院子的安然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她悄悄地探出頭來,趴在窗戶邊注視著院子的那一幕,綠葉圍繞,讓人彷彿跟著畫面回到了那個無憂無慮的美好童年。

《青木瓜之味》:以獨特的電影語言對女性意識進行深刻探討

影片裡,小梅所生活的屋子建構比較複雜,導演在開頭很巧妙地連續使用了多個搖鏡頭,不僅將這所屋子的全貌有條不紊地展現在畫面裡,並且能將屋子裡許多重要的細節都放大了呈現,使得畫面流暢自然,唯美且舒緩搖鏡頭,是這部影片裡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拍攝手法,因為適用於表達緩慢的節奏,所以也與影片的整體基調符合。跟隨導演的搖鏡頭,觀眾似乎身臨其境地在這所東南亞屋子裡走過了一遭,導演在一開始就把觀眾帶進他所營造的意境裡,順著他安排好的佈局,上演了一出清新質樸的好戲。

《青木瓜之味》:以獨特的電影語言對女性意識進行深刻探討

默片式拍攝提供別樣觀感

《青木瓜之味》整部影片下來,臺詞不多,甚至有些默片的意味。當情感無法通過語言表達,很多影片都要依靠演員的表演去撐起故事,但導演陳英俊卻讓我看到了另外一種的可能性。手持鏡頭拍攝引起畫面的晃動,預示了人物命運的動盪;總是將人物"禁錮"其中的窗,體現出強烈的宿命感

《青木瓜之味》:以獨特的電影語言對女性意識進行深刻探討

在用光方面,影片沒有使用多餘的燈光,因此導致畫面整體色調偏暗,顯得樸素自然。不同於其他同類型的電影,導演要使用大量的用光技巧去營造畫面的美感,本片使用的基本都是原始的自然光,雖說有時候會顯得畫面不夠明亮,但由於影片的基調比較純粹,不適合賣弄技巧,這樣反倒呈現出真實自然,融合得和諧。導演用精確的運鏡組合去表達內涵,意蘊無窮,給予觀眾別樣的觀感。

《青木瓜之味》:以獨特的電影語言對女性意識進行深刻探討

也許是因為臺詞不多,所以導演也特別注重對於配樂的應用。在影片中,大部分聲音都來自畫內聲源,契合著影片的基調,純粹得赤裸,影片的開頭,男主人在床上撥動琵琶,低沉婉轉琵琶聲配上躁動的蟬鳴,加以碗筷碰撞的清脆聲音,東南亞夜晚的寧靜悠揚一覽無餘,無需依靠多餘的配樂也足夠。而導演也似乎有意將畫內聲源放大,以增強畫面的表現力。炒菜時食材進鍋與油碰撞發出的滋滋聲,始終貫穿影片的蟬鳴,靜默裡若隱若現的腳步聲,每一種都在加強著氛圍感,為整體畫面增色不少。

巧用意象隱喻深刻內涵

導演陳英俊在影片裡使用了不少的意象去表達隱喻,他對於每一個細節的特寫都不是隨意的堆砌,而是飽含著心思。

《青木瓜之味》:以獨特的電影語言對女性意識進行深刻探討

首先,第一個意象是青木瓜。青木瓜在全片中主要出現了三次,預示著女性性意識被喚醒的過程第一次,阿梅趴在窗戶邊上,只是遠遠看著懸掛的青木瓜,她與青木瓜沒有任何接觸,此時她對於性意識是還是懵懂沒有概念的第二次,她看到少爺的朋友阿權後,對阿權產生了愛慕之情,這以後,她親手把青木瓜摘了下來,用手指觸碰著裡面一顆顆飽滿的籽,但當她想要把籽拿起來的時候,卻被阻止了。這個情節的設計預示著她性意識的覺醒,會對異性產生傾慕的感覺第三次,她成功把籽拿在手裡觀賞,並親自把青木瓜煮成菜,影片結尾,小梅的懷孕也預示著她最終擁有了幸福的生活影片叫《青木瓜之味》,雖說導演對於青木瓜的著墨並不多,但他卻通過人物與青木瓜之間的接觸,精準地代表著人物的不同階段,用實在意象表達出了抽象的意識。

《青木瓜之味》:以獨特的電影語言對女性意識進行深刻探討

第二個意象,是窗整部影片裡,充斥著大量從窗外拍攝窗內人物活動的鏡頭,從畫面上看,就好像人物被禁錮其中。導演用窗預示著人類觀念裡的無形屏障,窗內窗外,是兩個不同的世界。生與死,自由與封建。姥姥和阿雙伯伯,一個處於窗內,一個處於窗外,阿雙伯伯想要重新和姥姥在一起,在意識上他是進步與自由的,而姥姥卻因為無法衝破封建的意識與眼光,哪怕心裡對阿雙伯伯有愛意,也只能壓抑在靈堂前,最終守著死人的照片死去。少爺與少奶奶,少爺為了音樂夢想拿著所有錢離開了家,少奶奶還是始終死守著屋子等待老公回來,表面上看,少爺是個不負責任的人,但在導演的安排裡,他是敢於衝破封建枷鎖的進步力量。最後,屋內的男人們幾乎都開始離開那所屋子,但女人卻不得不一輩子被禁錮在其中,直至老去,死去。

《青木瓜之味》:以獨特的電影語言對女性意識進行深刻探討

第三個意象,是花瓶。阿梅從小到大,三番四次地打爛花瓶,在阿梅第一次打爛花瓶時,老僕人對阿梅說,這是她工作一輩子也買不起的。花瓶是上層有錢人家才會擁有的東西,它就像枷鎖牽制住人的思想,而阿梅打爛花瓶,象徵著她是勇敢的,她在主動衝破封建的力量,也成為了影片裡唯一獲得幸福的女人

。雖說阿梅最終獲得幸福,她衝破了一扇窗,但到底也還是留在另一扇窗中,和影片中所有的女性角色一樣,她從來就不存在選擇的權利,她們都處於一個被動的狀態,聽天由命,擁有選擇權的一直都是男人,只是她正巧被喜歡的人選擇了。不過轉念想想,若阿梅不是那麼地善良勇敢,沒有主動去衝破枷鎖,阿權也可能不會喜歡她。

《青木瓜之味》:以獨特的電影語言對女性意識進行深刻探討

青木瓜之味》探討的是女性意識的被壓迫,在整部影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男性的地位是始終高於女性的,但影片的最後,阿權教阿梅讀書寫字,他們並列坐在一起,那一刻他們卻是平等的

。故事給了阿梅一個最好的結局,我想這也是對於所有女性最好的祝願,不存在誰是誰的附屬品,我們都是生而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