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輪車伕》:殘酷生活之中盛開的詩意

1993年,陳英雄憑藉處女作《青木瓜之味》拿到了戛納金攝影機獎,而這部影片幽遠空靈的氣質和充滿東方意境的表達也在世界影壇引發了巨大反響。


《三輪車伕》:殘酷生活之中盛開的詩意

《青木瓜之味》


兩年之後,陳英雄的第二部作品《三輪車伕》再次獲得世界矚目,但與前作不同的是,這部電影裡充斥著越南底層社會的殘酷和絕望,大量晃動的鏡頭,清冷的色調,營造的是從頭到尾的壓抑,一度看的喘不過氣來。有一小段對市民生活環境的交代頗有恐怖片的氛圍,連此處的配樂都十分詭異。


《三輪車伕》:殘酷生活之中盛開的詩意


《三輪車伕》的畫面很少有簡潔明亮的,色調整體上偏冷,即便出現暖色調也很少能讓人覺得舒適,配合手持攝影努力營造出一種壓迫感,多次出現的框架構圖表達了人物消沉和受束縛的狀態,通過這樣的處理,導演試圖讓觀眾更能體會人物的痛苦。


《三輪車伕》:殘酷生活之中盛開的詩意


影片就像寒風一樣凜冽,這痛苦不僅使片中人物崩潰,即使作為觀眾也感到難以承受,但讓人驚訝的是,就是在這殘酷之中,卻盛開了幾許美麗動人的詩意。

片中對許多關鍵的事件並沒有做清晰的交待,例如老闆娘為什麼設計搶走車伕的三輪車,詩人喜歡車伕的姐姐,為什麼又逼她為娼,這樣處理留給了觀眾更多的想象空間。導演顯然沒有將敘事作為重點,而是著力表現每個人物的生存狀態,並透過這些人物生活的環境描繪越南底層社會的面貌。


《三輪車伕》:殘酷生活之中盛開的詩意


炎熱的季節,夾雜著潮溼、破敗、暴力、血腥,一切似乎很難和詩意聯繫起來,可是這一切又具有著充分的美感,讓人聯想到波德萊爾的詩。無論是片中人物吟唱的歌曲,還是以旁白形式念出的詩,都傳遞著深沉的情感。

《三輪車伕》:殘酷生活之中盛開的詩意


梁朝偉在片中扮演一個黑幫小頭目,憂鬱、英俊又充滿詩人氣質,黑幫和詩人兩種反差極大的屬性融為一體,使得角色的維度被極大地豐富,梁朝偉將這個人物矛盾糾結的內心詮釋的非常到位,表演細膩而充滿靈氣。


《三輪車伕》:殘酷生活之中盛開的詩意

這也是梁朝偉主演的第二部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作品,上一部是侯孝賢的《悲情城市》,而之所以選擇梁朝偉來演這部電影,也正是因為導演陳英雄看了他在《悲情城市》中的表演,認為他憂鬱的氣質很適合這個角色。《悲情城市》中梁朝偉沒有一句臺詞,在這部裡他同樣話不多,大部分的時間都是靠眼神和動作完成表演。

《三輪車伕》:殘酷生活之中盛開的詩意


影片在結尾還是留給我們一絲溫暖,三輪車伕重操舊業,載著一家人穿過街上的人流,生活依然繼續,似乎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