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梅”的世界


夏日將近,雖然疫情還沒有退去,相信大家內心都在期盼著那份炎熱,樹葉的沙沙聲,蟬的鳴叫聲,氣泡水的爆發聲,最誘惑的還是剛冰鎮好熟透的西瓜破裂聲。今日就帶大家欣賞一部越南經典電影《青木瓜之味》來盼望今年的夏天。


影片講述了女主角梅來到西貢的一戶人家做女僕,最後主人家道中落,梅又被忍痛送到另一家做女傭,最後和男主人產生感情,梅也擺脫了之前的生活,得到了蛻變的故事。


具體的故事情節我們就不細講了,因為這部影片最出彩、最吸引我的是它精心設計的光影色彩還有那南方熱帶國家所散發出的溼熱味道。

比起好萊塢大片中的混音特效以及風格多樣的蒙太奇鏡頭,我個人更喜歡影片中能夠多體現同期聲和長鏡頭的運用。


《青木瓜之味》這部電影沒有多餘的對白,鏡頭也非常乾淨。影片也大量運用同期聲,從頭貫徹到尾的知了聲,浩仁的鋼琴聲,任何細小細節所發出的聲音,如澆水聲,光著腳丫子在屋裡走路的聲音,炒菜聲、螞蟻、青蛙、綠葉、花卉、水滴、青木瓜、汁液,甚至是一滴露水滴下的聲音。這就應該是生活,沒有多餘的噪音。故事如青木瓜一般,清淡清香,以上這些影片的同期聲處理能夠對觀眾形成很好的代入感,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走進“梅”的世界


除了影片的聲音運用,光影色彩也是這部影片最值得分析的點。就如同影片的名字《青木瓜之味》整體的色調都是青綠色的,院落中大片的熱帶植物、純白色的蚊帳、藤架上倒掛著長長的青木瓜…淋漓精緻的充斥到影片中的每個細節中。

1、基於影片主旋律:片中出現了很多白色和青綠色的色調搭配,比如在屋裡以白色的蚊帳為前景,拍窗外長得茂盛的青木瓜、女主人梅趴在窗臺上看著對面木瓜梗上的白色汁液滴落到大片的綠色葉子上緩緩流下…這些色彩的搭配都很好地突出了主題也是導演想要透過鏡頭極力地表現出西貢的夏天的味道。

走進“梅”的世界


走進“梅”的世界


2、梅的成長:色彩不僅運用在場景中,導演更是通過色彩來表現人物成長變化。年幼時剛來到西貢的梅穿的是一件青綠色的布衫,從服裝的色彩上印襯出梅的青澀溫和。梅從小時候轉變到少女是通過一件紅色的衣服來過渡的,待到梅長大後又去了另外一家做女傭一直是穿著紅色的布衣,既體現了她的樸實,也隱隱地透露出梅成為少女的那種朦朧的情愫,用紅色很好的展現。而當梅最後和少爺結婚懷孕她的衣服變成了金黃色的,提升了她的地位,也是梅最後的成長和穩定。

走進“梅”的世界

(少年的梅)

走進“梅”的世界

( 成年的梅)


3、補色的運用:影片中除了大篇幅用低飽和度的色彩進行渲染,還在一些細節上運用了補色,也能夠看出導演在低調中透露出的細膩。比如梅經常工作的院落中,主基調是綠色,雖然旁邊有很多雜物,但顏色基本相同,唯有牆上掛著一條紅色的布,紅綠補色的使用既打破了單調又增加了畫面的層次感。還有就是梅第二次做女傭的家中整體的色彩基調偏黃色,顯得有些死氣沉沉,這時候導演將家中的門和窗戶都用藍色表現,這樣一來,既給家中增添了幾分莊重,又使畫面的飽和度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走進“梅”的世界

(小時候的院落)

走進“梅”的世界

(成年後的院落)


除了色彩和聲音在本片中很出彩,長鏡頭也是一個亮點。我個人認為長鏡頭是最能讓觀眾走進故事的一種表現手法之一。據說導演為了還原真實的西貢風情,整部影片都是在棚裡拍攝的,影片通過對屋內人物長鏡頭的展示為觀眾呈現出了越南獨特的庭院格局,還有一個是在主人家開的賣布坊裡把做買賣的忙碌,來送水人的工作交接,店鋪的生意等都通過一個長鏡頭表現,並且讓觀眾感受到存在感,這一點我個人是比較喜歡的。

夏日的炎熱雖然轉瞬即逝,但心中的狂熱應該永存。以上就是我分享的一部特別適合夏天的看的影片,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應該給自己留一點空間來慢慢感受一下生活,比如在忙碌中為自己騰出兩三個小時,看一部很慢很慢的電影,即使它很無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