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火龍從西昌升空,一小時後喜訊傳來,發射的衛星功能全球獨創

在國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當下,中國北斗衛星的組網進展又走出了重要一步。在3月9日晚間19時55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傳來巨響,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像一枚火龍騰空而起,直奔蒼穹。火箭升空一個小時之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就傳來了喜訊,倒數二顆北斗三號系統衛星發射成功。自此,具有戰略意義的北斗導航系統距離完全建成只有一步之遙了。

一枚火龍從西昌升空,一小時後喜訊傳來,發射的衛星功能全球獨創

據報道,這次發射的是一顆最能體現北斗導航系統特色的衛星,將讓北斗用戶能夠發送超過1000個漢字的短報文和傳輸圖片。所悉,與其它導航系統相比,北斗導航衛星最獨特功能就是擁有短報文通信能力,用戶之間可以進行通信,導航系統還可以在緊急情況下追蹤用戶的位置。在突發情況下,能夠發送上千文和圖片的北斗系統完全可以解決最緊急的求救問題,成為全球功能最為強大的導航系統。中方技術人員表示,這一技術還會用在無人駕駛汽車、機器人和5G領域,為相關領域的技術進步打下了重要基礎。

按照計劃,中國最後一顆北斗導航靜止軌道衛星將會在5月份發射,建成之後的北斗系統在中國和亞太地區的定位精度也將超過GPS。據悉,北斗三號的定位精度達到了2.5至5米,是北斗二號的2倍,其空間信號精度優於0.5米。再加上擁有的位置報告、文字和圖片信息傳送等特色,將會進一步擴大在導航定位市場的份額。

一枚火龍從西昌升空,一小時後喜訊傳來,發射的衛星功能全球獨創

在商業應用領域,目前北斗定位功能已經被植入了眾多品牌的智能手機,美國高通公司的“驍龍”和華為的“麒麟”處理器都已經用上了北斗導航技術。所以,現在的導航不再叫“GPS”,而是全球定位系統,很多人實際上已經用上了北斗提供的定位服務。

中國北斗的應用前景還與5G技術應用息息相關,這也是推動中國在核心技術領域領先美國的關鍵。據分析,北斗的高精度和信息傳輸能力加上中國強大的5G技術可以加速萬物互聯的發展,有希望在多個領域廣泛應用。比如,正在試驗中的無人駕駛技術就需要北斗的高精度定位和5G的主速數據傳輸來輔助。在無人機和機器人領域,同樣需要5G技術和北斗的配合。另外,遠程操控、智能化工程施工等技術的發展也變得非常現實。

一枚火龍從西昌升空,一小時後喜訊傳來,發射的衛星功能全球獨創

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同時,北斗還會成為中國又一張“名片”,在海外導航市場獲得重大突破。據瞭解,目前北斗基礎產品已經出口到了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後,東盟、西亞、南亞、非洲等地都可以使用比GPS更好的北斗導航定位服務,部分國家可以擺脫對美國導航系統的依賴。

值得一提的是,北斗衛星自2007年開始共發射了39次,已經將54顆衛星成功送入了預定軌道,任務成功率是100%。中國今年按計劃總共要進行40多次發射,從此次發射任務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疫情並未對航天任務產生重大沖擊。接下來的重頭戲在3月15-17日,海南文昌將由長征7號甲發射一顆具有預警能力的衛星,隨後被稱為“胖五”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新一代太空試驗船,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