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姑留侄”是怎麼一回事?竟然要送方便麵、罐頭?

強77563340


記得前兩年,小編的姑姑給俺拿來好多好吃哩,有火腿腸、罐頭、方便麵、冰糖,還有鞭炮、紅紙啥裡,說是“姑留侄”,說是做姑的拿東西回孃家給侄子,可以保侄子安全。不少人都跟風,給孃家侄子買東西。

其實,之前我和老媽就跟姑姑說過不用送,可是姑姑還是騎著三輪,大袋子、小箱子的送來了:說人家都送了,不送不好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那段時間,姑姑們在大街小巷忙著看自己的侄子,商店裡的罐頭、方便麵、火腿腸、還有紅紙鞭炮什麼的甚至都脫銷了,結果是,苦了姑姑們,富了商家們!

時隔兩年,這種風俗又有抬頭的跡象!

其實,很多人都能看出來這可能是一些別有用心的商家放出的謠言,為什麼大家都不傻,姑姑們還是樂此不疲的去看自己的侄子呢?

  這種風俗到底是咋興起來的呢?

姑留侄,據說這種風俗源自咱臨近的臺前縣,通過樑山縣趙堌堆一位姑娘婆的演義,以原子核裂變似的速度向梁山一帶蔓延,此風愈刮愈烈,由鄉下向城市滲透,上演了一幕農村包圍城市的鬧劇,以梁山為中心,向鄆城、鄄城、東平、陽穀等縣城輻射。

  這種風俗,源於迷信:從民間流傳來看,二月二為龍抬頭之日,因為,四大龍王在正月初一去天宮過年後,正月十五在龍宮搞大慶,因此元宵節鬧龍燈,一直到正月三十處在慶賀之中,龍王們放寒假了,不上班。從二月二開始,才正式上班工作,行雲布雨,滋潤大地蒼生萬物。即,從二月二之後,才能聽到隆隆的雷聲。如果正月聽到雷聲,說明人間大地發生了不太平的事情,龍王們不得不提前工作,並且帶有怨氣,遷怒於整個一年中,這一年就很難保證風調雨順,難免災禍發生。

  怎麼辦?為了躲災消災,就得姑留侄。於是颳起了一股“免災風”,具體做法是,姑姑給侄兒買:五斤雞蛋、兩包火腿腸、一張紅紙、兩根紅蠟燭、兩掛鞭炮,這就能為侄子免除一切災難。

還有一說就是,姑姑給侄子送了這些東西才能與孃家人搞好關係,要不然回孃家不被待見...

  為啥姑姑們還是“執迷不悟”呢?

很多人一看就明白,姑留侄可能就是某些別有用心的商家藉助迷信製造的謠言,是為了兜售滯銷貨物的做法。

既然這麼多人都明白,為啥姑姑們還是“執迷不悟”呢?



遊戲達人小海


我的父親有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四個兄弟姐妹生的孩子又只有我一個男娃,可以說是成了他們眼裡和手裡的寶貝。所以從小我就經歷過“姑留侄”的事情,不過這個送方便麵和罐頭則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至於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現象,我覺得我可以結合自身經歷來說說。

姑留侄的原因

姑姑是父親的親姐妹,可以說是侄子除了父母外最親的人,所以當侄子到農村姑姑家裡玩的時候,自然會希望侄子能留下來吃飯。我的姑姑嫁到了恩施市裡,在父親四姐妹中一個人算是最為富裕的,由此每回我去姑姑家裡的時候,都會給我些鄉下買不到的小玩意或帶我到大商場裡面去買東西。

和父母一樣,在姑姑的眼裡只要侄子還沒有結婚都是小孩子,都會把你當成孩子這樣來對待的,甚至有些姑姑對待侄子比對待自己的孩子還要好。看到這有人會有疑問,既然這樣為什麼姑姑給的還是方便麵和罐頭呢?

送方便麵和罐頭的原因

其實現在農村姑姑留侄子不會送這些東西,但在二十多年前的農村,方便麵和罐頭還是稀奇的事物,特別是在我所居住的這較為貧困的山區。我依稀記得在零三年上小學一年級時,如果有同學買了一包方便麵,那肯定是所有的朋友都會一人抓一把,最後的碎面就這香料還得沖水喝,又是一人一口來解饞。罐頭更是不可多得的東西,那時的罐頭都是玻璃瓶子,吃完了裡面的果肉,然後把汁水是兌了又兌,一直到實在是喝不出果水的味道為止。由此可見當時方便麵和罐頭的稀缺性。

因為罐頭和方便麵當時在農村少見,加上這二者都是小孩子喜歡的東西,所以姑姑在留不住侄子的時候,自然就會給侄子送這些了。

自己的看法

現在農村頗有“姑死了,舅走了,剩下表親不來了”的味道,所以趁著自己的姑姑還在世的時候,抓緊和姑姑往來,增加雙方之間的感情。其次現在農村親戚朋友之間的人情世故也不比以前,咱們這些年輕一輩還是應該遵循老一輩的傳統,不能夠忘記先輩之間的感情交流。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不管是姑姑還是舅舅,都是咱們必不可少的至親,現代雖然是一個以金錢我至上的社會,但我們依舊不可失去農民的本心。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親情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是金錢所代表不了的。


愛茶者九號


啊?現在送方便麵罐頭了嗎?真的是一年一個樣。

我記憶最深刻的是送雞蛋。我小時候的一年,我們那不知怎麼傳起一個謠言:今年老天爺要收小孩,而且只收十歲以下的小男孩,要想破解必須讓姑姑送三十個熟雞蛋,最好是紅皮的。

謠言一起,各家各戶都開始了行動,可是我沒有姑姑,我父親哥好幾個,沒有姐妹,這可怎麼辦?

這沒有難住我那可敬又可氣的母上大人,她直接找到了我鄰居家(當族,我爺爺他們五服之內)嫁出去的姑姑,讓她給我送三十個雞蛋。

還好,因為我這個姑姑家就她一個,和自家叔伯兄弟有矛盾,倒和我家走的很近。於是某天上午,我姑姑帶著雞蛋來了。

母上大人沒有文化,但是搞創作還是一流的,她不僅信了謠言,還自我發揮,告訴我一頓吃十個,三頓吃完。

在母上大人和姑姑的注視下,在我妹妹饞的巴巴流口水的凝視下,我咬著牙吃了五個,實在吃不下去了。

母上大人又發揮了她的聰明才智:蘸白糖。

別的我沒記住,我只記住那兩天我都沒吃飯。最後我妹妹高興了,剩下的雞蛋她愛咋吃咋吃。

事後,我大概吃了有一週的大山楂丸,這才消下食去。


別酒流年


“姑留侄”這種說法我們這裡沒有,也沒聽說過有類似的習俗,聽說這是菏澤那裡的習俗,我們這裡離魯西南不遠,沒想到風俗習慣差這麼多,“姑留侄”應該也就是一種表達姑侄之間感情的方式,好在“姑留侄”只是送方便麵和罐頭,至少還送得起,要是留侄子要送別的東西,那可能真就留不住了。

在多種親屬關係之間,我認為姑姑侄子還有姨母外甥算是比較親近的了,姑侄親有時候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姑姑是侄子爸爸的姐妹,這樣說雖然有點繞,但是看的比較清楚,一般家裡有姐弟的,姐姐對待弟弟就會很照顧,如果相差的歲數再大點,就會像對待孩子一樣,等到弟弟有了孩子那自然也是很親的了,所以姑侄之間親近很正常。

姑姑對侄子好,那自然吃的穿的都少不了,但現在這“姑留侄”要買東西被傳成了一種不成文的規定了,姑姑只有給侄子買了東西之後,侄子才能平平安安,如果不買就會被孃家人說三道四,回去也得受排擠,所以不買不行,這又是什麼道理。其實不管是姑姑對侄子還是姨姨對外甥,都是發自內心的心疼,一家人要不見外才對,為了“坑”人家點東西就拿出“姑留侄”當藉口,有點不厚道。

不過相信這些說法肯定都不是姑侄們編造出來的,而是一些商家們賣東西的噱頭,這年頭買賣不好做,沒有噱頭賣東西就賣不出去,賣不出桃子的時候就說桃子可以避難躲禍,賣不出方便麵、罐頭就說姑留侄,要買來送給侄子,一般大家也都不差這點錢,也希望自己買點東西能夠保侄子平安,正好合了商家的心意。

其實一家人之間買東西送東西,沒什麼問題,互幫互助,互相關愛是應該的,但是不能拿這一些舊的農村說法來要求別人,什麼姑姑不給侄子買東西就“留不住”,還有大年三十不能回孃家,都是不太合理的說法。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思想的解放,不合時宜的舊習俗應該被摒棄。


一品小十六


一些商家想出來的賣貨的由頭

他們知道小姑子不敢得罪孃家嫂子和兄弟媳婦

故意放出風說今年是什麼姑姑給孃家侄子免災

年,得買多少雞蛋,多少豬肉等等

這種事在魯西南,豫東,皖北比較流行




李166210356


每年的農曆三月三,姑姑都要回孃家,或者到侄子家,帶一些禮物去。這種風俗,就叫“姑留侄”。一般帶給侄子的禮物,都是可以吃的東西:六包方便麵,六瓶罐頭,六盒糕點(或六袋奶粉)。這些東西,都是可以保存長久的,短時間不會變質。六,就是,順,預示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同時,也預示著親戚越走越親,友情長久。

姑姑離開的時候,孃家人也必須回贈一些禮物。這些禮物不能是吃的東西,一般都是廚房用品,比如,掃帚、刷鍋把、檯布、清潔球等等。但,這些東西,姑姑自己不能用,必須帶回家給姑父用。


吳家波喜鵲


其實這只是一個營銷手段,緣起于山東臨沂的農村,如果真的是古老傳統,那麼就不會送方便麵、罐頭了,所以這應該是一些商家為了達到銷售目的而使用的一種“謠傳式”的營銷,我們不應該相信。

這種營銷手段,主要還是利用大家從眾、迷信的心裡,具體習俗是這樣的,如果在大集上,姑姑碰見侄兒,那麼就要購買五斤雞蛋、兩包火腿腸、兩根蠟燭、兩掛鞭炮、一張紅紙,如果這些東西都購買齊了,那麼姑姑今年就會事事順利、萬事如意,但如果不買或者沒有買齊那麼就會諸事不利,所以很多姑姑為了“破財免災”一般都不會心疼這些錢的,所以也就富了商家、短了姑姑。

其實這就是利用人們礙於面子、怕不隨俗而設定的一種子虛烏有的習俗,這不僅增加了姑姑的經濟負擔,對於侄兒的教育問題也是一種損害。如果真的能送方便麵和罐頭就能鞥解決困難,那麼全天下的方便麵和罐頭豈不是見貨就空,所以這就是一種營銷手段,根本沒有任何習俗根據,大家切莫相信。

以上就是小農人對於這個問題的一些個人見解,現在講究的是創意改變生活,但不是造謠改變生活,還是希望大家在尊照習俗的時候一定要辨別其真偽,切莫上當受騙。


布衣小農人


對於農村的一些不成文的民間習俗有非常的多,主要是一種祝福。或者是一種警示的意義。對於題主所說的“姑留侄”,其實在農村是有這種說法的,表達了姑姑與侄子之間的親情關係,事實上就是一家人,但是又必須當做客人的一種看待的方法。而且送一些方便麵和罐頭來代替的美好的祝願,在以後兩家有親戚長長久久,團團圓圓,生活甜甜蜜蜜。


“姑留侄”的意思是說侄子如果到了姑姑家裡面,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留在家裡面招待,甚至看得比自己的孩子還要重要,這就表明了姑和侄子之間的血緣關係是不可分割的。畢竟姑姑是父親的兄弟姐妹,他們之間是從小被父母養大生活在一起的,本來就是一個大家庭。其侄子更是與自己非常近的一種血緣關係,到自己的家裡就是自己的孩子一樣招待。姑姑把侄子留在家裡面生活,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疼愛,對於外人而言也說不出什麼。姑留侄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姑姑送侄子方便麵和罐頭”的寓意祝願孩子在以後的生活裡面與自己的交往是長長久久的,與自己的關係也是甜甜蜜蜜的,就像一家人一樣走動,不要有什麼其他的差池,也不要當做特別重要的客人來交往。麵條在農村就被稱作長壽麵,也是祝願一個人健康長壽,另一方面也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長長久久,風調雨順的。罐頭在過去大家都知道,那裡面放的水果和糖水非常的甜,這就是寓意著生活甜甜蜜蜜。


但是現在在人們的親情之間有些疏遠了,好多人因為利益的事而斷絕了親情,甚至斷親的現象在農村也越來越嚴重。農村有句俗話:“姑家親,姨家親,死了姑姨斷了親。”從這句話大家就明白了“姑留侄”的意思了,也知道為什麼姑姑送侄子一些方便麵和罐頭的基本的寓意了。其實這就是說姑家和姨家都有一定的血緣關係,姑姑不希望自己的侄子與自己家裡人有一定的隔閡,希望在以後的交往當中長長久久,生活甜甜蜜蜜。不要像現實生活當中“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的做法,不要欺貧愛富,畢竟血緣之間是隔不斷的,打斷骨頭連著筋。


宗元三農堂


對於農村的一些風俗習慣,有的是具有悠久歷史,作為傳承在民間廣為流傳。也有的是一些新生事物,也就是過去原本沒有這樣的習俗,卻莫名其妙的被傳至火熱,而且還愈演愈烈。這跟農村的環境、生活習慣都有扯不開的關係,在農村很容易產生跟風行為,尤其是對於一些有這樣那樣說法的,更是能夠很快、很迅速得到傳播,其實對於這些現象,大家也是心知肚明的知道沒有任何的作用,但心理作祟的原因,還是必須要進行。

在這些新興的習俗之中,就有叫做一種“姑留侄”的行為,姑姑每年要給孃家侄子去送東西,主要購買的是方便麵、火腿腸和一些其他食品或者罐頭,姑姑為啥要給侄子送禮呢?其實這跟正月舅舅最怕外甥剃頭一樣,舅舅在過年的時候,對於外甥的紅包是決計不敢怠慢的,如果給的少了、或者是給的慢了,後果會相當的嚴重,外甥一怒去剃頭,舅舅是最不樂意看到的,其實這些都是民間的說法而已,跟姑留侄有異曲同工的作用。

其實在農村,之所以會出現姑留侄,也側面的說明了姑舅親的關係遠近,作為最親的姑舅親,一直以來都被稱之為: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而相比姨娘親就比姑舅親要差了很多,也被叫做:姨娘親,一輩親,沒了姨娘就不親。而姑舅親相比較會走的比較長遠。隨著家庭人口的減少,和為人處世的交流,現在姑舅親和姨娘親並沒有什麼實質上的不同,一個家庭的姑舅比較親還是姨娘比較親,也有人說這要取決於家裡誰當家作主。仔細回味,這句話好像沒毛病。

也有人說姑留侄這種習俗,完全是一些商家炒作出來的,還真的有這種可能,因為每年到姑姑給侄子送東西的時候,小超市、小賣鋪的生意好的是一塌糊塗,各種各樣的食品供不應求,造成這樣的局面當然跟這麼多姑姑去看侄子有關。所以有人說其實這個源頭,其實是商家為了多賣貨,而專門炒出來的噱頭。姑姑給侄子送禮,一來能夠讓孃家人平安,家庭運勢興旺,二來還可以利用走親戚的時候,多了一些交流。對於美好的事物我們人人都會去追求,雖然這種姑留侄的說法並不靠譜,但作為美好的期盼,大家也會紛紛去做。

前些年在我們這裡,還流行很長時間的送紅腰帶,每年哪些出嫁的閨女,要給自己的老孃送上紅腰帶,能夠起到保平安,這段時間哪些百貨商店裡面的紅腰帶,是最暢銷的商品,所以也有人說這種說法來源是賣腰帶。至於從何而來,很難甄別,但作為一種美好的期望、期盼,在農村對於這類事情,是很容易跟風的。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棒奔霸


記得上大學時候經濟學老師給我們說過一句話:“在農村,逢年過節趕集的人越多、風俗越多的地方越愛面子,這個地方一定貧窮落後”。老師說這話的時候並不以為然,但是隨著自己年齡的增加,越來越覺得老師之觀點極其精準。包括今天題目所說的"姑留侄",究其根本原因是貧窮所致條件下滋生的一種愚昧習俗。

何為“姑留侄”?

農村歷來講究你來我往,人情臉面大似天,其風俗主要內容還是很沒新意的來往方式:走親戚;

明面上大家都會說“姑留侄”這個禮節不錯,一是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二來姑姑看侄子可讓侄子免除一些災難。這是不是很可笑呢!農村老話“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在從前的農村由於思想落後覺得姑娘一旦嫁出去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再回孃家之前的哥嫂弟什麼的容易不被抬舉,然後老姑娘再回孃家就得行“姑留侄”這一禮節。姑娘回孃家會選擇購買一些方便麵、罐頭、紅紙、鞭炮,果盒之類的東西。有的更講究的地方如山東菏澤,還要回禮,姑姑看完侄子後侄媳婦要回贈,二袋冰糖,二袋瓜子,二包餅乾,一把炊樞(就是農村刷鍋用的笤帚),說是送炊樞(笤帚),留姑父。

風俗的起源及根本原因

1、起源

“姑留侄”風俗主要流行於黃河流域下游農村,河南省濮陽市臺前縣流傳較早,隨著時間的推進此風俗由鄉村向城市滲透,以山東梁山為中心,向鄆城、鄄城、曹縣、成武、鉅野蔓延輻射。可以說流產時間久,輻射範圍之廣了。

2、本質原因

“姑留侄”這個風俗產生的根部原因你可能覺得一無非就是給走親戚人情來往一個理由,親,告訴你一句吧,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皆因商家所致,上段我談到起源問題,這個風俗的起源河南臺前縣,注意這個縣城在之前的農村是盛產方便麵的主打縣,具體品牌的面就不說了。一般春節時候走親戚該買的禮品已經買差不多了,春節結束後正是食品、肉蛋奶、飲料等快消品的滯銷起,通俗的講就是淡季,商家於是乎就開始給老百姓洗腦,說是過罷二月二行“姑留侄”之禮可消災解難,五穀豐登,農民是淳樸的加上各種宣傳不信也信了,於是乎開春後莊稼地裡也沒啥活兒,閒著不是閒著?於是乎就開始姑姑回孃家看侄,商家的方便麵等物品就大賣了。

風俗之影響

要說這種風俗貌似很好,現在的農村也不缺吃不缺穿了,花錢買點東西再走走親戚多點來往讓親情更加牢固也不是啥壞事,但是我覺得這畢竟是一種愚昧思想。這裡面還有許多不合理的危害。

1、假貨橫行

很多商家看到了此銷售契機,大量進購一些便宜貨,反正覺得農村人不講究發現不了,什麼“雷碧”、“康帥傅”,“玉老吉”什麼的滿天飛,尤其是一些三無產品,食品安全問題是個很大的隱患,另外對社會生產和消費帶來不好的影響;

2、產生親情矛盾

姑姑給侄子送禮,侄女不送侄女就會不高興甚至產生家庭矛盾、影響家庭親子教育;

3、違背真正的習俗

農村自古是小輩給長輩送禮,這倒好長輩給晚輩送,有悖正常的來往習俗;

4、盲目攀比

有的地方行該禮時候竟然來了攀比,看誰家姑姑給的東西多、給的東西好,物不行就送錢,這種攀比之風著實不好;

建議:這種封建愚昧習俗實屬可笑之極,因此我們要盡力去抵制它,因為我們的後代子孫哪天問你為什麼時候,你也說不出來所以然,你怎麼教育孩子啊!因此為了淨化新農村風貌風氣,我們一定要移風易俗,堅決打擊之!也希望有關單位進行下鄉宣講、讓中老年人大人小孩都參與其中明白此風俗之愚昧不堪。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不是靠這種愚昧思想支撐起來的,讓我們一起加油,不給新形式下的農村丟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