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则蜂蝶自来——一谈打造邢台“小阳春”

长期以来,由于雾霾所害,我们的招商引资是非常之难,更别说招商选资了。常常是费尽周折,好不容易达成了意向,甚至落了地,但不久却又离邢而去,飞向了天更蓝水更绿的地区。真是:蜂蝶纷纷过墙去,只因春色在邻家。

一只小小的蜜蜂和蝴蝶尚且知道追逐明媚的春光、芳菲的鲜花,何况天地之间万物之灵的人?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优质生产要素?环境友好型区域是项目和人才的首选之地,而在这方面,我们恰恰长期严重不足。其他的原因暂且不说,单一个“全国空气质量倒数一、二”的“黑帽子”,就足以遮罩住这里的无限春光。什么3500年建城史、冀南明珠、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所有这些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瑰宝,无不因之黯然减色,不能发出应有的光和彩。邢台,过去曾因地震而出名,如今又因雾霾而损誉。地震是天作孽,雾霾是人为害,天作孽,犹可恕,人为害,无出路。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障碍邢台高质量赶超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不久前召开的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和市“两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紧迫性:邢台必须走高质量赶超发展之路,并痛下决心,科学论证,果断而坚定地发出号召:一年之内,PM2.5浓度坚决退出全国后十,打造邢台的生态环境“小阳春”。一场全民扫霾的蓝天保卫战已在邢襄大地全面打响,连日来,热线举报、舆论曝光,交叉监督、明查暗访,纪监跟进、从严问责,易帅换将、厉兵誓师……刀刀指要害,针针出脓血,处处见决心。一个个多年来难以解决的老问题、大问题、难问题,得以力推、力改、力办,力度前所未有。

“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明眼人已经看到了我们铁腕治污的希望和曙光,疫情期间全市的“云签约”成果,也分明透露着客商对我们的信心。我们坚信:待到那姹紫嫣红花开遍,必定是蜂蝶阵阵舞翩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