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60后”抗“疫”老兵张伟的故事

走进“60后”抗“疫”老兵张伟的故事


她,是江西抗击“非典”专家组组长

是抗击“甲流”、H10N8禽流感的“老兵”

今年,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她再一次走上了一线


今天,小南给大家讲述

这位 “60后”抗“疫”老兵张伟的故事

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象湖院区,张伟如同往常一样,先进入隔离病房了解每名患者的最新病情,接着调取患者病历及相关指标数据,再与医生们一起研判分析。连续50多天,她都是这样坐镇前方,为患者提供一对一的治疗方案。


走进“60后”抗“疫”老兵张伟的故事


被问及一天的工作安排,她微笑着说自己每天都很充实。


8时,向江西省新冠肺炎防控应急指挥部报告最新的全省疫情防控信息;


9时至10时,象湖院区查房;


11时,东湖院区处理事务;


12时,巡查高新院区;



14时,指挥部开会;


15时至17时,象湖院区远程会诊;


19时至21时,象湖院区与专家团队探讨对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21时至次日凌晨2时,学习国家和省里相关疫情防控政策,梳理疫情信息。


这样算下来,她每天最多只有5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作为专家组组长,她向指挥部提出了专业的建议:


  • 设立省、市、县三级定点救治医院;
  • 在国家救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江西救治方案;
  • 在疫情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撰写全省疫情研判报告;
  • 设立远程会诊平台,连通各级医院和援湖北医疗队。


走进“60后”抗“疫”老兵张伟的故事


作为一附院院长,她对全院的疫情防控工作未雨绸缪、运筹帷幄,做到有备无患。


  • 1月初,实施院感防控,成立涵盖感染、呼吸、预防医学、护理等相关专科包括18名专家的医疗团队,并及时采购医疗物资。
  • 1月16日,在国家卫健委的电视电话会议后,立即启动院内防控应急预案。
  • 2月7日,按照指挥部的部署,一附院象湖院区由200个床位紧急扩展到500个床位。
  • 2月13日晚,完成由141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江西第六批援湖北国家医疗队组建任务。


成为定点医院后,她迅速做好了三个院区的“排兵布阵”。将全省新冠肺炎重症及部分省城确诊患者安排在象湖院区;发热待查及疑似患者在东湖院区。东湖院区急诊外科全部调整为发热病房,并且由“一人一床”改为“一人一间”,有效防范院内交叉感染。


为避免医务人员感染,全院职工都进行了院感防控知识培训;严格规定医护团队4小时一换班,保证他们有足够的体力回到岗位。


走进“60后”抗“疫”老兵张伟的故事


作为医生,她对每一个患者尽心尽力。2月11日,全省首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罗某从象湖院区出院,主治医生曾镇国感慨:“在患者情况危急时,ICU医生提议上插管,但张院长考虑到插管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和影响愈后,果断决定调整药物使用方案,结果,病人状况得以好转。”


谈及愿望,张伟坚定地说:“第一个是希望救治好每一位患者,第二个是期望所有医务人员零感染。


走进“60后”抗“疫”老兵张伟的故事


她把每一位前线“战士”都当作家人看待,通宵给援助武汉医疗队队员备齐平底鞋、运动鞋、羽绒服、口罩、防护服以及呼吸机、ECMO、心电监护仪等医疗设备和基础防护物资。她甚至还周全地为队员们准备了他们日常服用的药品。


一线医生每天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也大。张伟就主动担起了“心理咨询师”一职,带他们一起去晒太阳,去看吐蕊的红山茶,鼓励大家一起运动。她说:“只有医生情绪好了,身体好了,才能更好地救治我们的患者。


走进“60后”抗“疫”老兵张伟的故事


可是因为这段时间的超负荷工作,头痛、关节痛、牙痛接踵而至,她已经吃完了四瓶止痛药。身边同事担心她的身体,劝她注意休息,她却回答道:“还有那么多病人在等着呢,不能停下来啊。”


在屡获患者点赞好评的同时,张伟和她的团队还得到了指挥部发出的首个“表彰令”。他们总结、梳理出的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已推广至全省和江西省援助湖北医疗队。


在疫情未散的2020年“三八”妇女节前夕传来喜报,张伟荣膺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走进“60后”抗“疫”老兵张伟的故事


走进“60后”抗“疫”老兵张伟的故事


来源 | 江西日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审核 | 饶勇、孔爱民、宋志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