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寫盡王安石對宋神宗的知遇之恩

王安石與杜甫以及歐陽修是同一時期的,同時作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在官場上也有一番作為,官居宰相,主導王安石變法(也叫熙年變法或熙豐變法)。

宋仁宗時期狀元及第,可惜的是在宋仁宗時期並不被重用。宋仁宗時期,韓琦、尹洙和歐陽修等人主持慶曆新政,解決宋朝時期的貧弱。慶曆新政也是短短几年就失敗了,最為嚴重的是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雖然得到了緩和,但是積弱已久的局面仍然沒有得到改善,朝廷內外危機四伏,此時的改革呼聲又高漲起來。

《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寫盡王安石對宋神宗的知遇之恩

伯樂發現千里馬

嘉佑三年(1058年),王安石進京述職,作《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系統地提出了主張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積弊,扭轉積貧積弱的局勢,建議朝廷改革取士、重視人才,請求立即實現對法度的變革。但沒被仁宗採納。

直到治平四年(1067)年,崇拜王安石的小迷弟宋神宗繼位,啟用了王安石這位千里馬,並在煕年二年(1069年)二月,認命王安石為宰相,開始了王安石變法。直到宋神宗死後,元豐八年(1085年),宋哲宗繼位,王安石變法才被全部廢除。

《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寫盡王安石對宋神宗的知遇之恩

而王安石為了表達宋神宗的知遇之恩,作了《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

"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風虎雲龍。興王只在談笑中。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爭功!"

此篇用釣魚的呂尚和耕種田野的尹伊被周文王和湯王發掘啟用。同時讚賞宋真宗是一位明君。

呂尚和尹伊是什麼人

呂尚可能不熟悉,說另一個名字,看過《封神榜》的,或者聽過的都知道元始天尊弟子來到人間,幫助君王,解救黎民,併為天庭篩選天神,此人就是姜子牙。姜子牙原來只是一個釣魚翁,被周文王發掘,輔助周武王伐週。

《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寫盡王安石對宋神宗的知遇之恩

伊尹,原名摯;尹,是他後來所擔任的官職。傳說他是伊水旁的一個棄嬰,以"伊為氏,曾傭耕於莘(《孟子·萬章》):"伊尹耕於有莘野。"商湯娶有莘氏之女,他作為陪嫁而隨著歸屬於商,後來得到湯王的重用,幫助了被姜子牙滅掉的商朝開國帝王湯王滅了夏桀。

尹、呂"歷遍窮通"的人生遭際和名垂千載的豐功偉業,並嘆息君臣相遇之難,尤其是姜子牙年邁時才被髮掘。所以說王安石慶幸能夠遇到宋真宗對他看重與提拔,能夠在政治上大展宏圖、春風得意的豪邁情懷。

《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寫盡王安石對宋神宗的知遇之恩

王安石變法遇阻與宋真宗的對待

王安石在得到宋真宗的支持後,為了回贈宋真宗的知遇之恩,幾乎一年一新政為其解決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的難題。

熙寧二年(1069年),立淮浙江湖六路均輸法;立青苗法;頒農田水利條約。

熙寧三年(1070年),頒佈募役法、保甲法。

熙寧四年(1071年),頒佈方田均稅法,改革科舉制度。

熙寧五年(1072年)三月,頒行市易法。

熙寧六年(1073年)七月,頒行免行法。

《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寫盡王安石對宋神宗的知遇之恩

王安石為了報答宋真宗的知遇之恩,卻急功近利了些,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加上天災人禍,導致了宋真宗不得不考慮將變法停止。

在保守派韓琦等人規勸下宋神宗停止了青苗法,青苗法雖然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和限制了高利貸對農民的剝削,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階級矛盾。但是強制農民借貸;利息偏高,農民負擔依然沉重。民間有人為了逃避保甲法,砍斷了自己的手臂。以及在煕年七年(1071年),遇大旱,民間更加繳不起賦稅。雖然王安石被降職,變法遭遇滑鐵盧,宋神宗動搖。但是宋神宗動搖在位期間,王安石的變法一直在持續著。直到宋神宗駕崩,宋哲宗繼位,宣仁太后掌權下,致力於恢復祖宗舊制,歷時九年的變法才被廢除。

《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寫盡王安石對宋神宗的知遇之恩

總結:

雖然在變法中經歷了重重困難,但是宋神宗一直沒有放棄王安石的變法,直到他死去才結束。中間因為保守派的諫言,百姓斷臂,天災導致等,貶了王安石。可是王安石後來又被提升為宰相,可惜的是沒有多少同僚支持幫助這位宰相。王安石變法被多次阻攔後,已經看到了變法的末路,向宋神宗多次請辭,宋神宗迫於壓力最終同意了。王安石雖然離開了政治中心,可是作為幕後支持的宋神宗依然在砥礪前行。

王安石作了這首《浪淘沙》來表達知遇之恩。用《易·乾·文言》:"雲從龍,風從虎,對人作而萬物睹。"表達宋神宗是一位聖明之君。

參考資料:《宋史》,《史記》,《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