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败,一个社会死亡的例子|西门媚

现实如此错综复杂,怎么看穿眼前无数纷乱线索,提前窥到历史发展的方向,这恐怕是无数思想者、哲学家、政治家、作家诗人、社会工作者、经济工作者、神学家、占卜家,乃至普通人,都期望得到的能力。

有很多描述重大事件的起源的经典之语,比如“风起于青萍之末”、“蝴蝶效应”等等。

但是,谁能在眼前的世界,真正找出未来的走向呢?

我们常见的分析,往往都是事后诸葛,从已有的结果,往前推断,找出一个源头事件,煞有介事地把那个事件当成振动的蝴蝶翅膀。

在2020年春天,新冠疫情从武汉起,向全国及全球蔓延的过程里,我正在阅读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像个全能的上帝,向我们展示一个无比宏大又细致入微的世界,一段真实与虚构交织的历史。

他既有上帝的视角,他怎么看待这历史的发源与走向呢?


溃败,一个社会死亡的例子|西门媚


但这部作品,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对两场溃败的描写。先看这溃败,我们才能找出托尔斯泰最想告诉我们的事情。

小说里,战争的胜利与失败交替出现,战士丧生,百姓死亡。但最让我感到震动的,首先是俄国人撤离后的莫斯科。一座空城和它即将迎来的命运。


溃败,一个社会死亡的例子|西门媚


小说里写道,拿破仑进入莫斯科城之前,在山岗上望着这座东方的伟大之城,心潮澎湃,激情难抑。

“拿破仑看到这个古怪的城市和从未见过的奇特建筑物,不禁产生嫉妒和好奇,就像人们看到陌生的异国生活那样。”

他得意张狂又猥琐地想道:“一个被敌人占领的城市就像一个失去贞操的姑娘。”

在幻想中,他要如何如何体现他的皇威,他的仁慈,他的统治,他为此做了长久的准备。

但是,他没料想到,这是一座空城,一座弃城。

接下来,托尔斯泰描写的这座弃城,不仅是表面现象上的,更是对人类社会的一个深刻的观照。


溃败,一个社会死亡的例子|西门媚


他形容道此时的莫斯科,就像一个被蜂王废弃的蜂窝。“一个被蜂王遗弃的蜂窝是没有生命的,但从表面上看,它仍像其他蜂窝一样具有生命。”正是这个原因,远望的拿破仑,并没意识到,这座城市已是一具空壳。

托尔斯泰的这一长段叙述相当感人。他仿佛只是在叙述对一个蜂箱的观察。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几乎相信,他是一个进行过长久观察及伺养的养蜂人。

托尔斯泰对蜜蜂这种社会性动物进行的这种观察,放诸人类身上,也是相当有对应性的。

原文太长,我在这儿简述一下:

虽然仍有蜜蜂飞进飞出,但是仔细观察一下,就发现,气味和声音都不一样了。养蜂人敲敲蜂箱,听到的不再是原来那种几万只蜜蜂整齐威严的嗡嗡声,而是分散零乱的声音,蜜汁的气味也混和着空虚腐朽的气味。门前再没有准备报警和死守的蜜蜂。盗蜜的野蜂怯生生地飞进飞出,不螫人,逃避着危险。剩下的工蜂瘦小憔悴,行动缓慢,丧失了一切欲望,包括生的意识。

担当护卫之职的蜜蜂全死了,它们曾经守着的圣殿已不复存在。

托尔斯泰用这蜜蜂的故事,向我们相当明晰地分析了,一个社会崩溃的样子。共有的精神消失了,共同的信念没有了,个体变得安静、虚弱、没有方向,不劳而获的入侵者窃取着劳动的成果。一个社会从失去自己的声音,失去活力开始,最后走向灭亡,走向死寂。

《战争与和平》稍后的叙述,是莫斯科如何混乱失控,到处是掠夺失火。对这样复杂的,多线头的场面,他的描写也相当好。但这些内容已经不让我惊讶,我已从之前托尔斯泰讲述的一个蜂房的覆灭中,明白,对于文明来说,这种溃败,是一样的。社会倾覆,无人能够幸免。

正如方方最近的一句话,最近广为流传:“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到个人头上,那就是一座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