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空庭春欲晚",唐朝非著名詩人的這句詩,為何如此著名?



"寂寞空庭春欲晚"這句詩大家都很熟悉,還有一部電視劇也是用這句詩命名的。

比較之下,它的作者劉方平就沒那麼為人所熟知了。因此,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整首詩,以及簡單介紹一下詩人劉方平。


春怨

唐代:劉方平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聞一多先生認為劉方平生於710年(劉方平生卒年均不詳,但是大概應該是這個時間段),跟李白、杜甫是生活在同一個時間段的人(李白生於701年,杜甫生於712年)。劉方明仕途、從軍均不順利,因此隱居,終生未仕。不僅擅長寫詩,還擅長畫畫。他的好友皇甫冉就說他"墨妙無前,性生筆先"。總之,劉方平是一個才子。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紗窗外面的太陽落下,天色逐漸昏暗,沒人看到華麗宮殿裡孤獨美人的淚痕。


"紗窗"是中國古詩詞中常見的一個意象,通過窗戶,將屋裡和屋外隔成兩個空間,是屋裡人和屋外天地互相觀照的通道。本詩中,空間的層次感特別分明,本句的"紗窗""金屋",以及後文"梨花滿地不開門"的"門",都是分隔空間的介質,而"日落""空庭""梨花"是屋外的景象,"淚痕"是屋內人的動作行為。

"金屋"則是引用了"金屋藏嬌"的典故。說的是,館陶公主問劉徹:"把阿嬌嫁給你好嗎?"劉徹說:"好啊,那我要做一個金屋把阿嬌藏起來。"當然,這個故事在《史記》《漢書》等正史上並沒有記載,而是出自志怪小說《漢武故事》,應當屬於野史一類。


但是,由於"金屋藏嬌"也是太經典了,很多著名的古詩詞都引用了這個典故。李白的《妾薄命》中就寫到了"漢帝重阿嬌,貯之黃金屋",李商隱《茂陵》中也有"玉桃偷得憐方朔,金屋修成貯阿嬌"之句。


而關於漢武帝劉徹的陳阿嬌陳皇后本身的悲劇故事,古詩詞中也常有涉及,比如說王安石為王昭君寫的《明妃曲》中的名句"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這句話很有新意,推翻了王昭君遠嫁和親的悲劇,反而認為遠嫁不一定就比留在漢宮差,陳阿嬌不也是留在漢宮當皇后嘛,還不是被廢了,昭君遠嫁匈奴說不定不比留在漢宮差呢。

本句中的"金屋無人見淚痕",是為了生動描畫女主人公悲傷的心情,就好像陳阿嬌被廢除後位,打入冷宮的心情那樣悲傷。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空空的庭院讓人感到寂寞,光陰蹉跎中春天已經接近尾聲了,梨花都落滿地了,可是門還沒開,盼望的人終究還是沒有來。


"寂寞空庭春欲晚"是本詩中最著名的一個句子,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吧。"寂寞空庭"很好理解,庭院空空,說明女子的丈夫並不關心她,不經常陪伴她,否則的話,庭院裡應該是兩個人的歡聲笑語。"春欲晚"則是一語雙關,一方面,春天確實快要過去了,但是女主人公的這個春天過得並不開心,另一方面,也暗示女主人公的青春即將白白流逝,她的青春缺少愛情的滋潤。

"梨花滿地不開門"也為女主人公的悲悽生活做了見證,一方面,梨花落了,再一次說明春天真的快結束了,另一方面,營造了一種落花滿地的悲悽氛圍,將整首詩的意境渲染的更加悲傷,襯托出女主人公的悲涼境況。"落花"一般都代表悲傷,比如說《紅樓夢》裡林妹妹就是一邊傷心,一邊埋葬落花的,使得"黛玉葬花"成了一個經典的文學符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