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攜手共克時艱 瀋陽警備區推出7項措施為民解困

“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解放軍鼎力相助,更增強了我們戰勝困難的信心。”3月10日,瀋陽市遼中區楊士崗鎮邢柏窯村第一書記王凱和村支部書記李權新,將兩面錦旗和轉交瀋陽警備區黨委的感謝信,送到了瀋陽第三幹休所。

在抗擊疫情中,瀋陽警備區堅決貫徹黨中央、中央軍委決策部署,聞令而動、主動作為,在全力支援地方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推出“解群眾所急、助復學所需、補值勤所短、幫特困所難、援復工所缺、揚黨媒所倡、辦勇士所顧”等七項舉措,為民幫困解難。

邢柏窯村以水稻種植為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村裡3.5萬餘公斤大米滯銷。聞訊後,瀋陽第三幹休所迅速與警備區機關、駐沈部隊及地方企事業單位聯繫對接,想方設法拓寬銷售渠道,幾天工夫就銷售了一半大米,解了村民燃眉之急。

“有迷彩服的身影,我們就有了主心骨。”新民市金五臺子鎮金五臺子村疫情防控物資緊缺,新民市人武部當即調配棉帳篷、棉大衣、棉鞋、口罩等物資並第一時間送達。得知康平縣東昇滿族蒙古族鄉五家子村急需防疫物資,瀋陽第十四幹休所當天就將500副手套、200只醫用口罩等物資送到村裡。法庫縣人武部與定點幫扶的四家子鄉紅砂地村“兩委”班子籌劃推出小尾寒羊代養繁殖脫貧新模式,做到疫情防控與脫貧攻堅兩不誤、同推進。

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盼。針對貧困戶、孤寡老人、治癒返家人員、現役軍人、民兵5類人員的實際困難,瀋陽警備區先後為320餘戶家庭送去價值20餘萬元的生活及防疫用品。著眼防控值勤需要,為30餘個定點幫扶村緊急支援口罩、消毒液、帳篷、棉大衣等物資1.65萬餘件套。根據復學所需,幫助中小學校解決1.8萬餘隻口罩、3萬餘副手套、150餘支體溫槍。瀋陽警備區以紮實行動,築起軍民攜手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

胡玉軍 梁忠春 記者 趙 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