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野生动物应该被禁止食用?


哪些野生动物应该被禁止食用?

文/张叔勇(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2020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确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制度。

应该说,现阶段,在新冠病毒疫情背景下,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直接切断源头,不再纠结于具体是哪一种野生动物,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但是,具体而言,这里的野生动物仍然是一个不够明确也不够科学的概念。如果做一个科学界定的话,首先应该是野生的陆生哺乳动物,其次应该是蛇、龟、蛙等两栖爬行动物,至于海捕的虾、蟹、鱼、贝等野生水产品,则可以从名单中剔除开来。

从人类几千年的哺乳动物驯化及养殖历史来看,猪、马、牛、羊这些家畜相对是比较安全的,而猫、狗等宠物身上携带的人畜共患病毒也不多,一般危害不大。但也有例外,如狂犬病毒、MERS病毒等。而野生的陆生哺乳动物中,则有很多携带有多种高致病性病毒。因此,当下首要任务还是应该从禁止食用这些野生的陆生哺乳动物着手。

从我了解的资料及个人经历来看,最先应该被列入禁止食用名单的野生的陆生哺乳动物应该包括以下几种:蝙蝠、刺猬、果子狸、穿山甲、水獭、獾。其中,蝙蝠、刺猬、果子狸、穿山甲这4种哺乳动物身上都已经检测出多种冠状病毒。但是,有些长期养殖的动物,如水貂、竹鼠、果子狸、北极狐以及梅花鹿等,从非典后病毒检测情况来看,反而相对安全。有些长期人工养殖条件下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与野外已经完全不一样,某些容易感染病毒的特征性动物行为已经不可能再发生,所以感染病毒的概率已经大为减少。可惜的是,绝大多数病毒学家都认识不到这一点,还以为动物实验就是来个投喂和注射那么简单。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即便是我们采取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措施,也不能完全杜绝SARS、新冠病毒肺炎之类疾病发生的可能性,病毒仍然有可能通过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一些动物,如入户的老鼠、蝙蝠等进行传播,我们所做的只是降低了疫病发生的可能性而已。相对而言,一个完善的疫病预警及联动体系才是社会更为需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