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思考與表達的20堂課:用簡單圖解就能夠完成的高效工作方法

生活中你是否能夠遇到這樣的人?你們同時看一段文字的時候,當你看了一半,被裡面的內容繞得雲裡霧裡的時候。對方已經很快找到了文章的中心觀點,並且已經能夠將自己的見解表達出來了。

這些之所以能夠如此高效的閱讀,並且吸收到最關鍵的內容,是因為他們懂得如何將複雜的東西簡單化,並且快速提煉出內容的關鍵字。

我們都聽說過二八定律。也就是有20%的變因操縱著80%的局面。只要我將注意力集中在這20%的內容上,我們基本上就能夠掌控全局。想要獲得這種能力,我們必須要學會簡化能力。也就是將複雜的內容簡單化的能力。

可是如何才能夠獲得這種簡化能力呢?

如果現在告訴你,只要用關鍵詞、圓圈和箭頭,就可以幫助你高效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你是不是要歡呼雀躍呢?

作者久恆啟一是一位圖解工作者,也是宮城大學事業構想學院教授。他將自己多年的職場經驗,創作出了一種可以應用於多領域的圖解法,幫助更多人掌握了提煉和簡化的能力。這種簡化能力可以幫助我們高效的找到重點的20%,並且通過簡單圖形、箭頭和關鍵詞的形式呈現出來。

久恆啟一將自己的實操經驗都集結在《圖形思考與表達的20堂課》這本書中,下面我們就跟隨作者一些學習一下這本書的重點內容。

圖形思考與表達的20堂課:用簡單圖解就能夠完成的高效工作方法


一、圖解的好處

久恆啟一將這種凝練和簡化的能力稱之為圖解。也就是用圖形來解釋信息和內容。

這種圖解形式可以幫助解決很多領域的問題,比如表達自己的想法、圖解文章或者書籍、思考等等。

所以圖解的好處就是:

1、圖解是可視化、立體化的呈現。所以無論是表達者還是讀者,都更容易接納其中的內容。

2、能夠快速提煉出重點內容,並且將複雜的內容簡化。

3、檢查圖解和讀者反饋的信息,有利於我們反思自己的問題,也有助於思考。


圖形思考與表達的20堂課:用簡單圖解就能夠完成的高效工作方法


二、圖解的步驟

1、定位讀者。

在畫圖解之前,我們必須要知道,這份圖解的讀者是誰。而且必須要以讀者能看懂為前提。如果讀者是我們自己,那麼只需我們自己能看懂即可,如果讀者是我們的客戶,那麼我們必須從客戶的角度出發來製作圖解。總之,圖解並不是一個自娛自樂的存在。

所以在圖解之前,我們要為讀者畫像。不同層級的人理解力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給客戶的畫像越詳細,那麼我們做出的圖解將會越有針對性。被讀者接受的幾率也將越大。

2、建立全局結構

我們去旅行的時候,景區裡都會有一張鳥瞰圖。上面是整個景區的結構。當我們看到這張結構圖之後,將會對這次旅行有一些計劃和安排。如果沒有這張鳥瞰圖,那麼我們走過一些景區之後很容易迷路。並且不知道接下來會去到哪裡。

我們在畫圖解之前,也需要給我們的圖解建立一個全局的結構,也就是圖解的鳥瞰圖。

先建立一個大結構,才能讓後續的內容不迷路。

建立圖解的鳥瞰圖就和我們寫文章的時候列的大綱如出一轍。我們需要知道這次圖解的主題是什麼。然後從哪幾個方面來做圖解。有了這個結構大綱,那麼我們才能再繼續下面的步驟。

圖形思考與表達的20堂課:用簡單圖解就能夠完成的高效工作方法

3、提煉關鍵詞

圖解的重點是以圖的形式來輸出的。主要內容就是圓圈,箭頭和關鍵字。所以我們必須擁有提煉關鍵詞的能力。讓我們表達的內容一目瞭然。

提煉關鍵詞的過程,其實也是我們提升凝練重點內容的過程。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快速找到重點的能力。

關鍵詞需要我們反覆推敲,直到找到最適合的那一個詞為止。

4、邏輯關係

每部分內容之間要有明確的邏輯關係。本書的作者提出了6種邏輯關係和7種箭頭方向。

實際上,這6中邏輯關係可以歸納為3種。也就是包含關係,並列關係和重疊關係。

作者所提出的剩下3個關係是群立、連接、分離。其實無論關係的遠近,都是直屬於並列關係裡面的。他們都是獨立的存在。

而箭頭關係是標註他們之間的因果關係和順序。這樣有利於讓信息之間有清晰的邏輯關聯。


圖形思考與表達的20堂課:用簡單圖解就能夠完成的高效工作方法


5、標題和結論

畫圖解的過程中,一定要寫上標題和結論。雖然主題我們已經確立,但是主題並不能替代標題。

主題是我們做圖解的中心,但是標題是需要能夠引起讀者關注的提煉內容。所以我們必須要起一個能夠吸睛的標題,讓我們的讀者能夠馬上把注意力轉移過來。

除了標題之外,畫完圖解之後,還必須加上結論。結論就是你做圖解的目的,最後總結一下自己的觀點。結論最好少於30個字,不要太冗長。

6、細節

完成以上步驟,一張圖解基本上就完成了。這個時候,我還需要檢查一下細節部分。

圖解是需要分層級的,就好像金字塔一樣。最頂端的是中心論點,而下一層級是上一層級的分支。同一層級最好用相同的圖形和箭頭來表達,否則會讓讀者無法理解你的結構。


圖形思考與表達的20堂課:用簡單圖解就能夠完成的高效工作方法


三、圖解的應用

為什麼說圖解可以多渠道應用呢?因為圖解本深就是梳理邏輯和結構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反饋的過程。

當我們製作出一張圖解之後,可以再逆向去思考一下,一切是否真的合適。如果換做是其他的關鍵詞,或者其他的邏輯關係會怎樣呢?這也是一個頭腦風暴的過程,可以幫我們激發出更多的靈感。

所以圖解可以幫助我們表達思想,也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更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和反饋。

作者在《圖形思考與表達的20堂課》這本書中講述圖解的目的,並不僅僅是將圖解變成工作中的輔助工具,而應該是一種簡化思維。如果能夠形成圖解的思維,那麼以後遇到複雜的事情,或者難解的問題,我們都可以用圖解思維來將問題簡化。並且通過圖形和箭頭來梳理問題之間的邏輯關係,那麼一定可以事半功倍。

歡迎關注益菲讀書,更多好書的解讀分享給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