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发展现状: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什么?

留守儿童的根本原因探讨?

留守儿童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

对于留守儿童的期望

中国农村发展现状:留守儿童


1. 留守儿童是什么?

这个概念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晰,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以及孩子留在老家,便形成了祖孙两代特征的留守儿童。这个概念针对于广大农村地区,只有城市化的推进,农村人口尤其是年轻劳动力流向城市,才会产生;城里人基本上不用太过理会这个概念,纵使与父母相隔两地,也是“异地儿童”,而非留守。

留守二字,带有农村的深刻烙印。是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是可能缺乏文化或者父母为底层打工者才会特有的概念。如果农村的父母在城市升级为精英,那区区带个孩子也是囊中之物,也不会产生这个问题。所以引出了第二个问题。

中国农村发展现状:留守儿童


2. 留守儿童的根本原因探讨?

城市化的推进。不可阻挡的趋势,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城市拥有更多的产业、就业机会、财富、机会,甚至可以扩展为教育、医疗、娱乐等,方方面面都领先于农村,且是本质化的领先。

父母。留守儿童的父母们,大多是在城里生活不太顺利,或者说没有足够的富余,以致于无力将农村的孩子接过来。无论是时间、精力、金钱,都是。当然,这绝不是“怪罪”父母的原因,而是探讨一种社会现象,即当下的社会里,必须会有一部分进入城市的打工者不能够得到“体面”的生活,无法达到精英阶层,或者达到已经“脱贫”无压力阶层的生活水平。

我也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个问题。也就是农村生活的显著提高。正因为农村地区较之以往(这里当然无法跟城里比)有显著的进步。比如,教育上,村里的集体小学早被取消;孩子们开始接受镇上的教育;甚至不少富余家庭还能进入附近城区生活;医疗的提高,这个是全面性的,这里不展开了;农村教育质量、生活质量、互联网普及、电子商务渗透、广场舞休闲娱乐等生活场景或方式,都进入农村地区。所以,好像农村也可以,放在老家又有何不可。

中国农村发展现状:留守儿童


3. 留守儿童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

教育的缺乏。这个跟前面的教育好像矛盾,实际上,教育虽提升,但是跟广大城市地区比,依旧有显著的差距。所以这是个横向比较的问题。其他方面也可以这样解释,比如医疗、文体等。皆是农村地区极大落后城市。

溺水问题。这其实是属于假期的监管不当问题,或者说安全问题。你可以说老师家长的责任,或者说孩子自身的责任,比例先不谈。我们谈的是本质问题。即经济落后。还是经济的问题。泳池这种东西,城市早已普及,遍地都是,无论是技能还是意识,还是条件,农村都是全方位落后。这是悲剧的根源。经济是基础,这句话放之四海皆准。

爱。人格的不健全概率更大,性格上的不正常也更多,这个很好理解,生命中缺少父母管教,尤其是极为年轻的时候,正需要却正缺乏。

中国农村发展现状:留守儿童


4. 对于留守儿童的期望

整体进步。无论是国家经济,还是农村家庭,整体个体都全面提升。资源更丰厚,更倾斜。

环境提升。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假期,甚至与父母、与爷爷奶奶、与小伙伴的关系,都非常健朗。人格也健全。

能够正确、客观的认识、看待这个世界,知道原因,由来,知道怎样的心态面对。不论是从小父母位置的缺乏,长大后面对城里孩子的竞争,甚至因为农村经济落后而产生的自卑感,等。都能够完整、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