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背詩580首的“神童”,是如何培養的?其教育方法你也能複製

5歲背詩580首的“神童”,是如何培養的?其教育方法你也能複製

《中國詩詞大會》這檔綜藝節目,不但勾起了錦春對於詩詞的喜愛,也讓錦春見識了一個五歲能背誦580首詩的小“神童”,這不禁讓我這個作媽的十分感嘆,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這麼優秀!一個五歲孩子能背580首詩詞,背後的識字量、知識儲備量自然是驚人的。

5歲背詩580首的“神童”,是如何培養的?其教育方法你也能複製

於是錦春帶著好奇開始搜索起關於王恆屹一切。原來這個“行走的小詩詞庫”,在三歲的時候就曾經參加過綜藝節目,在一檔了《不起的孩子》就曾展現過自己的詩詞能力,還能認識200多個國家的國旗。當時3歲的他已經識字過千!等到參加《中國詩詞大會》的時候,已經5歲時,識字已經突破三千

5歲背詩580首的“神童”,是如何培養的?其教育方法你也能複製

現代的一些教育觀中,不提倡孩子過早識字、過早背詩,就算三歲前背下來了,以後還會忘!不得不說王恆屹這個孩子給這種教育觀打了臉!這樣優秀的孩子擁有怎樣的家庭和父母,這是很多人都好奇的。但真瞭解王恆屹的家庭,會發現沒有太多過人之處。而且父母工作較忙,王恆屹跟著爺爺奶奶在青島生活。所以說這個“小神童”的培養,離不開奶奶的教育,當錦春瞭解了王恆屹奶奶的教育方法時,覺得真的很不錯,覺得每個家庭都可以複製!

5歲背詩580首的“神童”,是如何培養的?其教育方法你也能複製

一、無意間的中式啟蒙教育

王恆屹奶奶是一個非常喜歡詩詞的老太太,平時會在家中放一些古詩詞朗誦聽一聽。而當時小小的王恆毅,正值語言的敏感期。對詩詞表現出興趣,時不時地跟著念。王恆屹奶奶發現了這一點,於是開始給王恆屹放國學啟蒙的書籍《三字經》、《百家姓》。因為這兩套傳統國學書籍,文字簡單且有韻律,小孩兒喜歡聽,也學得快!

5歲背詩580首的“神童”,是如何培養的?其教育方法你也能複製

王恆屹也確實記得非常快,不知不覺就跟著唱出來,就好像兒歌一樣!但是《三字經》和《百家姓》的優點在於它富含中式語言的魅力。為王恆屹日後學習詩詞打下更堅實的基礎。這給錦春很大啟示,平時只知道英文需要語感,原來中文才最講究韻律和語感!所以中式啟蒙教育不可忽視

5歲背詩580首的“神童”,是如何培養的?其教育方法你也能複製

二、培養興趣,在玩中學習

等到王恆屹對《三字經》、《百家姓》熟練掌握以後,奶奶開始給王恆毅進階《唐詩》、《弟子規》、《千字文》這些稍微複雜一些的國學知識!想讓孩子學習國學,這樣深奧的知識,如果不是發自興趣,是不可能堅持下來的。王恆屹的奶奶非常注重孩子興趣的培養,她會陪著王恆屹,一起玩記詩詞的遊戲。比一比誰得多,回答的準確!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更大激發興趣,這樣一邊玩,一邊學習自然不覺得枯燥!

5歲背詩580首的“神童”,是如何培養的?其教育方法你也能複製

這不禁讓錦春開始反思,優秀的孩子身後都有非常優秀的家長。我們每天捧著手機,卻期望自己的孩子能讀萬卷書,本身就是一個笑話。要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我們真的作好這一任老師了嗎?最後錦春為家長們帶來兩套中華文化的傳統書籍,一套《兒童國學啟蒙全書》,裡面包含《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論語》、《弟子規》、《成語故事》。除了這套書籍,還有一套《唐詩三百首》分享給當代父母!

5歲背詩580首的“神童”,是如何培養的?其教育方法你也能複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