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看春耕,种地越来越“新潮”,这些岗位成热门

去年入冬以来多雨雪,有些地方甚至创造了新的降水气象纪录,各地土壤墒情普遍较好。瑞雪兆丰年,预示今年农业可能是个好年景。但突发的疫情却给春播春种制造了前所未遇的困难。借助大数据我们发现,这些困难正像春天的冰河,一点一点地在消融。

大数据里看变化

大数据看春耕,种地越来越“新潮”,这些岗位成热门

显示所有大图

从中国农科院通过遥感技术刚刚绘制的地图可以看出,全国6个冬小麦主产区目前的长势喜人,大面积的绿色表示与去年同期“长势持平”,比例达到了约75%;红色部分则是好于去年,占比接近15%。就是说,大约90%的冬小麦长势与去年持平,甚至好于去年。

天帮忙还得人努力,眼下及时做好冬小麦田间管理,以及春季作物的春播春种是关键。

那么问题就来了。今年春播的粮食面积大约9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然而受疫情影响,种子、化肥、农机、 农药等农资的到位情况并不理想。从农业农村部统计的数据图来看,农资生产企业的开工率距离完全生产还有不小距离。

不过,数据拆解来看,心里就会踏实不少。南方农资企业的开工率普遍较高,以农药生产企业为例,开工率较高的在广西、上海、海南、湖南等省区市,其中广西已经超过了90%。这就能顺应农时,解决先开始春播春种的南方地区的需求。而处在备耕阶段的北方地区,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农资生产和运输的恢复,需求也会逐步得到解决。

大数据看春耕,种地越来越“新潮”,这些岗位成热门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测,2月下旬至4月中下旬,除了东北的小部分区域外,全国都将陆续进入春播期。可以看到,春耕与防疫在时间上高度重合。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传颂千年的俗话,说的就是春耕。一边是农时不等人,一边却是地里缺人手。对全国农技推广服务平台上的500多万条咨询信息整理发现:春耕备耕面临“雇工不到位”,是目前农户提出最多的一个问题。

为了消除疫情的负面影响,各地为保春耕也推出了很多创新举措。大数据显示,“代管家”“田保姆” 成了“热词”,这些新的农业合作模式为出现“用工荒”的农户,提供了代管、代种、代耕等服务。

山西:把土地交给“田保姆”

3月3日,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二级调研员敖军说,山西今年有500余万亩春耕土地进行了农业生产托管。农业生产托管是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

福建:面向小农户开展生产托管

在福建,出台了全面推动农业复工复产扎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二十条措施。

大数据看春耕,种地越来越“新潮”,这些岗位成热门

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农机社会化服务,面向小农户开展生产托管服务,特别针对疫情防控中风险乡镇,组织开展代耕代种等服务,避免因疫情防控影响春耕春播,省级财政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户给予适当补助。

省农业农村厅牵头会同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组织开展农业专家“千万服务”行动,选派1500名农业专家牵头组建千支技术服务小分队,深入全省万个乡村开展农业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为春耕保驾护航。

“远程办公”不算啥,农民已实现“宅家种田”

大数据看春耕,种地越来越“新潮”,这些岗位成热门

疫情期间减少出门,不少“白领”开启了居家远程办公模式,其实此次疫情也倒逼着线上农业业态的服务升级,在山东“线上春耕”“线上春管”等新模式在多家企业和平台开启,吸引了成千上万名农民参加, “足不出户备春耕”成为当前山东春耕备耕图中绚丽的一景。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春耕春管,人们播下的,

不只是种子,还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