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下貧困標籤 貼上幸福名片——安塞區高橋鎮洛平川村脫貧調查


撕下貧困標籤 貼上幸福名片——安塞區高橋鎮洛平川村脫貧調查


  本報記者 王學鋒 李娜 劉卓


  出延安城,北行40公里,便至安塞區高橋鎮洛平川村。這裡是張思德同志的犧牲地,也是“為人民服務”的發祥地。


  洛平川村佔地面積58.5平方公里,轄11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556戶201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2戶168人。由於交通不便、自然條件惡劣,加之沒有穩定的致富產業,曾經的羅平川村是名副其實的貧困村。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各級政府和扶貧幹部積極投身脫貧攻堅第一線,紮實有序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洛平川村村容村貌、基礎設施得到了明顯改善,產業發展逐步提升,群眾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貧困的標籤被奮力撕下,幸福成了靚麗的名片。


  1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撕下貧困標籤 貼上幸福名片——安塞區高橋鎮洛平川村脫貧調查


  走進洛平川村村委會大院,一棟兩層辦公樓讓人眼前一亮,整齊乾淨的院子裡,村幹部正在給幾個村民發放養老保險資料,他們臉上的笑容讓寒冷的冬天溫暖了起來。見到我們來訪,村黨支部書記王玉亮熱情地帶我們參觀起了村委會。“這是會議室,這是醫務室,這是黨員活動室……”王玉亮一邊介紹一邊講述脫貧攻堅政策帶給村子的巨大變化。


  活動陣地換新衣。“以前,洛平川村村委會只有四孔石窯,脫落的牆皮、破舊的門窗……使得這裡看起來彷彿被時間遺忘了。”第一書記張浪浪對幾年前破敗的村“兩委”大院記憶猶新。


撕下貧困標籤 貼上幸福名片——安塞區高橋鎮洛平川村脫貧調查


  “我們的支部戰鬥堡壘是這個模樣,很難想象黨支部、村‘兩委’在此是如何開展工作的,是如何發揮帶頭作用的。”張浪浪意識到駐村工作沒有自己想象的那樣輕鬆,他暗暗下定決心,要開展好駐村幫扶工作就要從發揮好基層戰鬥堡壘作用開始。


  於是,張浪浪開始和村黨支部書記王玉亮一起奔走於各幫扶單位之間,積極協調爭取,最終獲得了市人大、延安電大、安塞工業園區管委會等幫扶單位的支持,對村委會舊的辦公場所進行了翻新改造,增添、完善了辦公設施,鞏固了黨組織活動陣地,為凝聚黨員、服務群眾提供了有力保障。“以前村裡開會,人來的多了連站的地方都沒有,現在有了會議室,以後再也不用站著開會了。”老黨員白仲武高興地說。


  拓寬道路助生產。洛平川村像許多貧困村一樣,基礎設施落後。道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給村民出行帶來了許多困擾。2018年,在幫扶單位的協調下,洛平川村4.8公里的通村路被拓寬到了6米多,並且全部鋪上了磚石。1公里的大棚生產道路和果園道路也被打通了。“以前的通村道路只有3米寬,遇到下雨就泥濘不堪,村裡的果園都在山上,村民們上山勞動費時費力。”王玉亮說,“現在路修好了,村子四通八達,生活、生產都比以前方便多了。”


  家家通上自來水。洛平川村由11個自然村合併而成,人口多,面積大。由於個別村組位置偏遠,自然條件差,幾年前仍有200多戶村民需要去周邊村組挑水,費時又費力。為解決村民的用水需求,2018年安塞區水務局為洛平川村修建了6座水塔,併為每戶村民的院內都安裝上了自來水管。“現在水龍頭一擰水就流出來,再也不用發愁吃水用水了,現在村民們都打扮得乾乾淨淨的,精氣神大不一樣了。”談起自來水給村上帶來的變化,王玉亮感觸頗深。


  人居環境在改善。“以前許多公路沿線住的村民為了圖方便,經常隨手把垃圾扔在路邊。日子久了,路邊到處是成堆的垃圾,一到夏天就會散發出臭味。”王玉亮說,對此他批評教育了很多次,但是仍然有人隨手扔,治標不治本。2018年,安塞區工業園區協調園區裝備製造公司,為洛平川村配備了30多個垃圾桶,分佈在全村各個路口的公路邊。村幹部則組成衛生檢查突擊隊,通過為期一個月抓典型、樹榜樣的方式,對全村垃圾處理工作進行了大整頓。還發動群眾籌資投勞,植樹6000棵。如今的洛平川村道路上,看不到垃圾堆的痕跡,有的只是路邊整齊排放、定期清理的垃圾桶。


  硬件設施在提升。在村幹部的積極協調下,村上設施持續升級。活動廣場、“愛心超市”、幸福互助院等設施一應俱全;村裡老化的線路被更換的同時還增加了4臺大功率變壓器,電路跳閘的現象不見了;扶貧政策、村規民約等各式內容更是將“文化牆”裝扮得豐富多彩。“村容村貌的變化讓村民思想也發生了變化,變得更加文明,更加積極向上。讓我們小山村又‘活’了起來。”王玉亮說。


撕下貧困標籤 貼上幸福名片——安塞區高橋鎮洛平川村脫貧調查


  2精準扶貧不落一人


  為了充分尊重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意願,洛平川村的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在扶貧工作方面,不搞千篇一律,不搞強制命令,而是深入全村13個村民小組62戶貧困戶家中,訪問座談,並多次召開村“兩委”座談會、貧困家庭見面會,逐戶瞭解民情民願。


  走村入戶訪貧因。通過調研分析,扶貧幹部認識到洛平川村的貧困根源在於缺乏主導產業。於是,他們結合村情提出了“強組織、建產業、亮新村”的工作思路,積極與幫扶單位對接,因戶施策制定幫扶方案,並動員所有扶貧幹部,對照《扶貧手冊》進村入戶搞宣傳。


  “以前我在縣城跑運輸也就一年2萬元收入,去年回村在技術員的指導下種大棚,一年能收入五六萬元,在家裡花銷還少,比出去打工強多了。”村民王小紅說。


  扶志扶智相結合。村民賈四有10多畝果園,但由於管理技術跟不上,再加之近兩年氣候的影響,他的蘋果產量和質量一直下滑,失去信心的賈四一度想放棄務農出去打工。“土地是農家人的根,從土地上掙不到錢真不知道該怎麼辦。”賈四說。


  村幹部瞭解情況後,立即邀請專家、技術員入村開展多場果園管理和大棚種植培訓,村幹部也因地制宜對各自幫扶的貧困戶採取一對一跟蹤,鼓勵他們重拾信心。在這些措施的幫助下,如今賈四種蘋果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升,來年還打算擴大果園面積。“村上給我們又送農藥,又教防凍,我怎麼能辜負村幹部的一片心意。”賈四說。


撕下貧困標籤 貼上幸福名片——安塞區高橋鎮洛平川村脫貧調查


  開對藥方拔“窮根”。近年來,洛平川村通過小額貸款扶持貧困戶發展養殖能繁母豬,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村民陳興旺由於兒子患病,每年治病的開銷大,在村裡的幫助下,通過政策貸款發展起了養豬產業。短短2年時間,陳興旺的養殖場已經發展了近10頭豬和50只羊,同時他還利用空閒時間在村鎮打工賺錢,家裡的光景越來越好了。“如今政府幫了我一把,我自己更要加一把勁。”陳興旺說。


  就這樣,2年多來,洛平川村通過因戶施策的方式,對該村有創業願望和具備條件的15戶貧困戶採用“技能+實訓+創業培訓”的方式,分批、分層次開展駕駛培訓、特色農業種植、果樹精細化管理、畜牧養殖等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並協調爭取小額政府擔保貼息貸款,達到“培訓一人、脫貧一家”的目標;按照“搬得出、穩得住、有活幹、能致富”的目標,結合貧困戶意願,對27戶貧困戶實施移民搬遷,10戶貧困戶進行農村危房改造;對於因學致貧的家庭實施教育資助,村上23戶貧困家庭學生獲得扶貧助學補助;將因病致貧14戶貧困家庭納入重大疾病救助範圍,落實健康扶貧各項政策;對於無發展能力的26戶貧困戶實施兜底保障,整合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養、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政策脫貧,嚴格落實“八個一批”政策。


  “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戶,這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靠所有扶貧幹部和貧困戶的共同努力去完成的。”第一書記張浪浪說。


  截至目前,洛平川村全村貧困戶都有了產業,其中養牛產業戶4戶、養驢產業戶3戶、養豬產業戶16戶、果樹種植戶33戶、大棚種植戶5戶。與此同時,45戶貧困戶還入股了安塞耀勝養雞專業合作社,每年分紅1500元、6戶入股安塞高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每年分紅2000元。


  3黨建引領激發動力


撕下貧困標籤 貼上幸福名片——安塞區高橋鎮洛平川村脫貧調查


  發揮黨員先進性。“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這幾年,洛平川村以黨建為引領,幹群結合完善鄉村治理。每位黨員幹部都嚴格按照“做合格黨員,當幹事先鋒”的要求,履職盡責,努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充分利用各駐村成員部門優勢,整合資源,對群眾存在的最迫切的現實困難和問題,要想方沒法幫助解決。“許多村民沒有車,出門辦事不方便,我們創建了‘發展型支部’的活動,成立張思德黨員便民服務隊,定期為村民帶辦戶籍、養老、醫療、保險及購買農機具等事宜,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王玉亮說。


  基層堡壘築得牢。為不斷髮揮基層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提高部分農村黨員文化水平,洛平川村定期組織黨員進行專題學習,邀請區、鎮及部門駐村幹部,用通俗易懂的言語和事例,對村“兩委”班子成員進行黨的最新理論知識、產業建設等方面專業培訓,提升基層黨員理論素養和服務群眾的能力。


  “欲問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風雨瀟瀟。”洛平川村的黨員幹部們努力踐行“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的思想理念,為民辦實事、辦好事,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讓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腦袋”,全村從上到下一條心,為致富努力、為發展出力。我們相信,洛平川村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