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小冰河時期”的鼠疫

十四年, 鼠疫大作, 弔問絕跡, 歲大飢--《大同府部紀事》

鼠疫大作, 死者十九, 滅絕者無數--《陽武縣誌》

春大疫, 民死不隔戶, 三月 路無人行--《滎陽縣誌》

昨年京師鼠疫大作, 死亡枕藉, 十室九空, 甚至戶丁盡絕, 無人收斂者--駱養性

---以上皆為崇禎十四年到崇禎十六年的鼠疫記錄


明朝那些事兒:“小冰河時期”的鼠疫


明朝末期,中國出現了極冷天氣的氣候災害,前後持續近50年。這段時期被稱之為“明朝小冰河時期”,期間天氣寒冷、氣候異常,大旱和水澇相繼出現。福建和廣東都冬天暴雪封城,夏季乾旱異常。天災下,全國糧食大幅度減產,災害嚴重的地區甚至顆粒無收,枯骨遍野,流民四起,飢餓使災民開始搜刮一切能吃的東西。從樹皮、觀音土到死老鼠,攜帶鼠疫菌的老鼠被人吃掉,造成鼠疫開始在人群間蔓延。


明朝那些事兒:“小冰河時期”的鼠疫


崇禎六年夏天,公元1633年夏,山西澤州府高平、陽城、沁水爆發鼠疫,隨後是平陽府垣曲也爆發鼠疫。

崇禎七年和崇禎八年,山西呂梁府興縣的百姓為了躲避鼠疫開始四散逃跑,偌大的興縣幾乎成為空城。因逃難的百姓攜帶病菌四處躲避,鼠疫病菌跟著傳到了和興縣一河相隔的陝西榆林。鼠疫開始在陝西爆發、幾年內傳遍榆林府和延安府。


明朝那些事兒:“小冰河時期”的鼠疫


崇禎十年大同府也開始爆發鼠疫。這一年, “鼠疫流行。右衛牛亦疫”。“十四年, 鼠疫大作, 弔問絕跡, 歲大飢”。… “十七年鼠疫又作”。同年山海關大瘟。

崇禎十三年,鼠疫傳入直隸(今河北)順德府、河間府、大名府大瘟,史獻記載:“十一月大荒, 鬥粟價至一千四百文, 鼠疫傳染, 人死八九”,次年大名府疫情再次加劇:““春無雨, 蝗蝻食麥盡, 鼠疫大行, 人死十之五六, 歲大凶”


明朝那些事兒:“小冰河時期”的鼠疫


崇禎十四年廣平府, “大飢疫, 人相食” 。順 德府, “連歲荒旱, 人飢, 鼠疫盛行, 死者無數”!。真定府, “正定大旱, 民飢, 夏大疫” 。順天府的良鄉縣, “鼠疫, 歲大飢”。 “同年七月, 鼠疫傳到京城,北京開始出現鼠疫。

崇禎十六年鼠疫仍在北京肆虐,腺鼠疫在北京蔓延,高峰時一天死亡數萬,總死亡人數超過二十萬,而整個北京城總人口不過一百萬。《通州志》記載“崇禎十六年癸未七月大疫, 名曰疙疸病, 比屋傳染, 有闔家喪亡竟無收斂者”。同年李自成進攻北京城,大疫過後的北京城軍心渙散、民心低迷,守軍士氣低落,無心守城,李自成輕鬆攻入北京,崇禎於煤山自殺,大明滅亡,鼠疫也隨著明朝覆滅逐漸平息,直到清末再次興起。


明朝那些事兒:“小冰河時期”的鼠疫


從崇禎六年山西澤州府、平陽府爆發鼠疫到崇禎十年山西大同府再次爆發鼠疫、再到崇禎十六年華北、西北、華東、華中等地集體爆發鼠疫,山西、陝西、山東、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省份因鼠疫總死亡人數超過600萬。而萬曆和崇禎華北兩次鼠疫(基本可以確定都是鼠疫)大流行,華北三省死亡人口合計超過1000 萬。封建時代可以說是人人聞疫色變,每次大疫都會造成數百萬的人口死亡,可謂是人間悲劇


明朝那些事兒:“小冰河時期”的鼠疫


關注我,下期我們將為您介紹肆虐歐洲的黑死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