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狗狗為什麼叫「波奇」?

在中文裡,我們一說到狗狗的代稱,大都受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的影響而想到「旺財」。


而在日語中,日本人最先想到的卻是「ポチ」(波奇)。


在日本,狗狗為什麼叫「波奇」?

©《唐伯虎點秋香》/ 電影截圖


除此之外,日語中的其他熱門狗名,比如「シロ」(小白)和「クロ」(小黑),中日文化之間幾乎並無差異。


所以重點在於:日本人為什麼將狗狗叫做「波奇」?


⊙狗狗為什麼叫「プチ」?


事實上,「ポチ」一詞來源於法語中的「プチ」(petit),表示「小巧可愛」。


雖然「ポチ」由「プチ」轉化而成,但有些人或許聽說過《開花爺爺》(花咲か爺さん)的故事。


在該故事中,老爺爺撿到了一條白色小狗,並將其取名為「ポチ」(波奇)。


由於《開花爺爺》的故事起源於室町時代末期至江戶時代初期,所以知道這個故事的人必然會提出質疑:


那時候還是封建時代,怎麼會流行一個外來詞?


在日本,狗狗為什麼叫「波奇」?

©《蠟筆小新》丨小白 / 動畫截圖


封建時代當然不會,但在當時的故事中,那條狗狗並不叫「ポチ」,而叫「シロ」。


後人為了讓狗名更為親切,才將「シロ」(小白)替換成了「ポチ」(意譯為小可愛)。


出現「ポチ」的最早記載為明治34年(1901年)出版的童謠《花咲爺》,由「石原和三郎」作詞,「田村虎蔵」作曲。


有了「明治維新」這一重大背景,當時社會流行起外來詞也就不足為奇了。


隨著《花咲爺》逐漸變得膾炙人口,《開花爺爺》故事中的「シロ」自此也被改成了「ポチ」。


現如今,日本人之所以對「ポチ」這個名字先入為主,也正是小時所看童話《開花爺爺》之故。


在日本,狗狗為什麼叫「波奇」?

© 《漫畫日本老故事》丨「開花爺爺」 / 動畫截圖


值得一提的是,「ポチ」這個名字就跟「太郎」、「花子」等人名一樣表示代稱,實際上並不常見。


(我們也不會把狗狗取名「旺財」,不是嗎?)


⊙貓貓為什麼叫「タマ」?


與此同時,日本人一說到貓貓的代稱,往往都會想到「タマ」。比如《海螺小姐》與《貓狗寵物街》中的貓貓。


雖然狗狗的代名詞來源於外來語,而貓貓的代名詞也用片假名書寫成了「タマ」,但卻是不折不扣的日本語。


其語源很簡單:「タマ」就是「球 / 玉」(たま)。


由於貓貓睡覺時會縮成一個球,也很喜歡毛線團等球形物品,故而得此代號。


在日本文化中,一說到貓貓,人們腦海中便會浮現出貓貓縮在被爐裡、或是玩毛線團的畫面。


在日本,狗狗為什麼叫「波奇」?

©《日常》/ 動畫截圖


既然說到了「タマ」,那就再科普一個冷知識:


高舉一隻小爪招手的「招き貓」(まねきねこ),其原型就是一隻叫「タマ」的貓貓。


⊙「豪德寺」的「招財貓」


17世紀初,江戶世田谷有一家貧困的寺廟名叫「豪德寺」(招財貓發祥地,位於東京都世田谷區)。


有一天,近江彥根藩藩主「井伊直孝」獵鳥歸來時,路過了「豪德寺」門前。


此時一隻白貓舉起右爪向其招手,似乎在招呼他入內,於是「直孝」便進入了寺內。


在日本,狗狗為什麼叫「波奇」?

©《寵物小精靈》/ 動畫截圖


可就在他剛進門之後,之前所站的地方便遭到了雷擊。


撿回一條小命的「直孝」命人將「豪德寺」進行了一番華麗翻修,並將其奉為了井伊家的「菩提寺」(家廟)。


而那隻白貓的名字,就叫做「タマ」。


寺廟住持為了感謝「タマ」,在其死後為其製作了紙模,並以「招福貓児」(まねぎねこ)之名世代供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