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投河自尽前,为何把鞋子放在岸边,听了专家的理由,肃然起敬

文|武品文史

古人投河自尽前,为何把鞋子放在岸边,听了专家的理由,肃然起敬

公元前278年,在汨罗江边摆放着一双鞋子,这双鞋子的主人,就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

那么他在投河前,为何会把自己的鞋子整齐地摆放在岸边?这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道理呢?

古代人的自杀方法不多,不像现代社会,可以跳楼、吃安眠药、打开煤气等

所以在古代仅有的一些自杀方式中,投河相对其他方法来说显得更有气节。

但是古人选择投河的时候,会把自己的鞋子整齐地放在河岸边,这里面蕴藏着三大原因,至于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看看历史专家怎么说。

古人投河自尽前,为何把鞋子放在岸边,听了专家的理由,肃然起敬

第一,相信许多诗词爱好者对《孔雀东南飞》这部长篇叙事诗比较熟悉,里面讲述了东汉时期的一桩典型的爱情悲剧。

其中有一句诗这样写到:“刘氏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这句诗说的,是刘氏被迫和丈夫分离,之后投河自杀的过程,根据史料记载,刘氏投河自杀的直接证据,就是在岸边发现了她的鞋子。

那么换句话说,鞋子就成为了判定她是自杀还是他杀的证据,如果官府能找到她的尸体,可以从尸体身上查看是否有他杀的证据,如果找不到尸体,那么最后就可以按照自杀结案。

古人投河自尽前,为何把鞋子放在岸边,听了专家的理由,肃然起敬

第二,古人死后要埋葬在祖坟之中,并且在祠堂内设立牌位进行供奉,一些显赫的家族还要把去世的人,请入宗庙祭祀。

但按照当时的习俗,如果家族中出现意外死亡的人,也就是“横死”之人,别说入宗庙,就连祖坟都没有资格进。

这是因为古人讲究寿终正寝,而横死之人是福薄之人,很不吉利,此外,横死之人也就是所谓的“不得好死”的人,如果进入祖坟就会破坏风水,会给整个家族带来厄运。

所以,那些投河自尽的人把鞋子放在岸边,就可以被判定为自杀,自杀之人有别于横死之人,可以享受后世正常的祭拜。

古人投河自尽前,为何把鞋子放在岸边,听了专家的理由,肃然起敬

第三,在《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句话,“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也是简单明了的说出了鞋子在古代的另一个用途——占卜。

而这种占卜的原理,和如今抛硬币差不多,而判定凶吉的标准就在于鞋子的朝向,至于更为具体的原理,这里就不过多解释,但以此可以看出,鞋子在古代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在古人的眼中,投河自杀被视为“以死明志”,我们从上面说到的屈原以及刘氏就可以窥见一二,所以留下鞋子也是为了保留自己的尊严,是一种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是一种无奈且悲愤的综合表现。

古人投河自尽前,为何把鞋子放在岸边,听了专家的理由,肃然起敬

总结

如果大家设身处地的去想象一下,就能感受到他们无奈的心情,感受到当时社会的各种无形压力,比如“三从四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报效无门”等等,正是在这些压力之下,导致他们选择了投河。

虽然他们选择了投河,却留下了那双曾帮助他们冲破枷锁,踏上理想之路的鞋子。

尽管他们最终失败,但是鞋子烙下的脚印犹在,那份不屈的尊严犹在,说到这里不免让人肃然起敬。

参考资料:《孔雀东南飞》、《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