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助農,行動比口號更有力量

今天,在愛心助農中又親歷了一件讓我很感動的事情。

同事給我轉了一個微信號,說這位先生要買一百箱助農水果,我立即跟他聯繫,但是這位姓徐的先生卻讓我很吃驚。

徐先生直接說,他買下單買了一百箱水果,青棗和桔子各50箱,但他也不來拿了,讓我們直接送給環衛工人或者一線醫護人員,而且他也不出面。

這真是徹徹底底的愛心啊,既幫助了農民,又給環衛工人或者醫護人員送去溫暖,自己連一個果都不吃,還不願意宣傳...

這個事情,讓我都開始反思,自己忙碌這些天有沒有摻雜私心?還好,自從我開始原創寫作開始,在寫作中思考,整理,我自己的思維也好像有了一次沉澱,眼界和道德觀似乎被自己的文字影響,對世事也看得更通透,更淡然。

在災難面前,人們往往喜歡為捨身忘死,慷慨赴難的人搖旗吶喊。鼓舞人心的報道,口號溢滿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所有的能發表的平臺。當然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些報道,口號確實鼓舞人心,正能量的東西從來都是需要肯定的,對勇於做出自我犧牲的人肯定,就是對後來者的激勵,只有這樣才能激勵更多的人勇敢站出來,這是社會和諧、進步所必須有的聲音。

但是,人們往往會忽略一點,災難發生了,很多正直的人,勇敢的人英勇獻身,他們確實要重重褒獎,但是災難的主角卻應該是受害者。災難之所以成為災難,因為它對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對這一點我們往往關注不夠。比如,一戶人家起火了,大家往往關注救火的人,而忽略了這家人的損失,其實他們才是最難受的,最需要關愛的。

而且,很多人喜歡搖旗吶喊,在要自己出力的時候,卻選擇了沉默。就像我以前講過的,就發生在我們惠州的,北宋稅務員的故事。一頭野生大象闖進城裡,一個叫稅監勇敢站出來與大象搏鬥,而圍觀吶喊、助威、叫好的卻有一千多人。最後這名稅監慘死,而吶喊助威的人群卻一鬨而散。

試想,如果這名稅監打死了大象,那麼這助威的一千多人可能比稅監還得意,個個都會說:我積極吶喊助威,才有他打死大象。

可能在現代社會,這樣的人會更多。有一個詞叫“精緻的利己主義”,錢理群教授給這個詞下的定義就是:這些人往往智商高、而且所謂情商也高,他們永遠想把自己置於絕對安全的境地,違法有風險的事一般不會去做,但是他們特別會觀察風向,特別會利用體制等得利,嘴裡永遠是正能量,但是別人看不到,尤其是重要人物看不到的正能量的事情,他絕對不會去做。總之,他們會把道德、公義掛在嘴邊,但是他們選擇交往的每一個人,做出每一件事情都是對自己絕對有利,你卻沒法說他哪裡不是。

所以像文中開頭說的徐先生這樣的人,已經是鳳毛麟角了。當然我們不能奢望人人都是徐先生這樣的人,但至少們在吶喊叫好的同時,能否自己也參與一下呢?

這幾天的愛心助農活動中,我特別體會到了志願者的不易,尤其是與商品買賣沾邊的志願者。有一個志願服務隊,幫農民賣滯銷辣椒,他們可真是幸苦,自己墊錢把農民地裡辣椒全買下來,然後自己去摘,再平價賣給市民,可就這樣還會收到一些埋怨,辣椒的品質什麼的。後來,我忍不住在群裡說一聲:志願者不容易,全部辣椒4千斤,即使每斤辣椒賺你一塊錢,也在四千塊錢,這麼多人起早貪黑,頂著落日摘辣椒,為了這4千塊值得嗎?而且都是有身份的人,換你去做,一、二十號人連續幾天就為了賺4千塊錢?好吧,給你們一萬塊錢,你們幹不幹?


疫情中助農,行動比口號更有力量

本人在助農活動中,考察農戶果園。


所以這次,我又開始幫賣桔子和青棗,我特別的謹慎,本身不沾手一分錢,天天勞累,還得不厭其煩,也是怕收到抱怨。當然,這麼多人參與,有個別抱怨也很正常,平常心待之。

在整個愛心助農中,我覺得收穫很大,因為我以前也只是個吶喊助威者,而現在我參與了,我是用心在幫助人了,我心裡很欣喜。

既然如此,衷心希望大家也參與進來,付出一點點,你就是個行動派,真心實意的幫助到了人,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