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名的米粉你知道哪些?

天道墨玉


  • 代表 - 【江西米粉】


我出生的城市,常於一個美食糾纏不清,當地戲言:“一天不恰粉,渾身沒精神!”,如今早已過了新陳代謝的少女時期,主食已經慢慢退出了我的生活圈,唯有這口粉難以割捨。南宋詩人樓鑰曾在《陳表道慧米纜》寫過“江西誰將米作纜,捲送銀絲光可鑑。”的詩句


江西作為一個乾製式米粉銷量大省,每天的生活都是由一碗米粉開始的。據統計,僅一天南昌人就要吃掉100噸米粉。

這種散發著淳樸米香的主食或粗或細,烹飪或拌或炒或湯,配菜或鹹或辣,口味或清爽或厚重。但總歸在“滋溜”一聲一大口粉後,伴隨“咯吱咯吱”的脆響,讓腦內的神經元開始活躍,當一碗粉下肚整個人才如夢初醒。


▲ 眾多米粉種類,圖來自源於網絡


雖然江西米粉種類繁多,但取的名字太接地氣,我實在無法給你們分出子醜寅某來。就拿我出生的城市宜春來說,我們那的米粉簡稱“宜春扎粉”,顧名思義就是垂掛式曬乾了,只能紮起來買的粉,相對來說這種粉口感更追求Q彈韌勁,最適合用來做醃粉和炒粉。


  • 01、醃 / 拌粉

▲ 拌粉就是這麼簡單粗暴


與江西人平實的性格相同,這碗拌粉毫無擺盤的講究,沸水一燙,只需油鹽醬醋蘿蔔乾,乾溼辣椒隨意,上下手輕輕撩幾下,就可以吃了。

但你千萬別小看他,還散發著餘溫的拌粉鮮香爽滑,隨著兩腮一嗦,鹹香瞬間蔓延,滑嫩的米粉彈牙,脆口的蘿蔔咯吱作響,紅豔豔的辣椒鮮嫩脆爽。可能屁股還沒坐熱,幾聲“呼哧,呼哧”之間就已經幹掉了一碗,當然,缺了瓦罐湯的早餐是不完美的。


▲ 推薦搭配瓦罐湯,簡單的肉餅湯亦是美味


  • 02、肉/蛋炒粉

隨意走進一家小店,人未至語先來:
“arze / meize,要恰乃個粉哦?”
“一盤拗炒粉”

▲ 鍋鏟翻動間,油潤盡顯


在鼓風灶的呼呼聲中,一柄圓鍋鏟翻動,肉末,青菜,蘿蔔乾,辣椒,米粉... ...各種佐料紛紛跳入其中,火光攢動、鐵鍋翻飛,擦菜迅速斷生、辣椒素盡情釋放出來。

這種以江西特產的晚梗米制作的粉,因其特有的韌性、彈性最適合用做炒。爆火,重油無論素炒混炒,不斷不粘,經過油的滋潤,散發著奇特的光澤,混著油香、肉香、辣椒香氣的炒粉一端上桌,你就不經口水直咽。


▲ 江西炒粉一般分為肉炒和蛋炒兩種


這種吸飽油脂的米粉,香中透著米的醇香和爆炒的煎炸味道,緊緻的豬肉表面色澤已然金黃,脆爽的鮮蔬依然水感十足,脆口的蘿蔔粒粒分明,潤彈的米粉蜿蜒盤繞,焦香的辣椒點綴其中,蔥花時而隱現。

不知不覺中,已滿嘴流油。


  • 03、肉絲湯粉

雖然江西人有很多重碼的湯粉,但一碗鮮嫩的肉絲湯粉才是我對江西湯粉的美好記憶,這種把最簡單的食材加工美食的技藝是獨一份。

▲ 沒有合適的圖,下次回鄉一定補拍

所謂大巧不工,看似寡淡的米粉,在鮮嫩的豬肉和美味的時令蔬菜搭配下,散發著其特有的米香,這種突出鮮香的清爽口感的做法在江西菜中少有出現。

順滑的米粉隨著鮮美的湯汁滑入口中,結合瓦罐湯和米粉的組合,讓我至今心中還留戀不捨,他不屬於那種俠義江湖的義氣,反而像是婉約的江南女子撐著傘在橋頭等著誰。

喝一口清澈的湯汁,其味清而不淡,湯鮮而味不寡,原汁原味,嗦一口米粉,兼著溫潤的湯汁順滑入喉,夾一塊豬瘦肉入嘴,鮮嫩的肉混合著肉汁通過咀嚼得以昇華,鼻尖飄來蔥花的清香,似乎連生活都幸福了起來。


· 代表- 【湖南米粉】

湖南米粉

不論是扁粉還是圓粉,在湖南人面前萬不可問的是:那不就是米線、河粉嗎?這問題很可能激怒在場的所有湖南人:“莫逗霸啦,招呼老子發寶氣(別逗了,小心我發飆)!”米粉就是米粉,絕非什麼米線、河粉,這是湖南最基本的尊嚴。

▲ 嗦粉的靈魂演出,來自《早餐中國》

江西與湖南兩省交界,同一水土滋養出來人脾氣也相投,如果追溯歷史,就能發現文化也極相似,這種神奇的巧合,讓兩地人可以互稱“老表”,與湘菜在全國遍地開花不同的是,湖南米粉也如江西米粉一樣很難在外地吃到正宗的。

▲ 兩省米粉中,辣椒正經熟度形態


而“鮮”這個詞在湖南米粉上體現的尤為突出,不但蓋碼鮮、湯汁鮮、連米粉也是鮮的。談及至此,就不禁讓人吐槽全國到處打著“湖南米粉”招牌,卻不得其精髓的事。

基本上都犯了四個錯,蓋碼不是現炒的,粉條不是現蒸的,辣味是油辣/嗆辣不是鮮辣,湯渾濁不是清澈的。這四個湖南米粉的核心一旦失去,猶如一碗泡麵,只為填飽肚子變得索然無趣。

從形狀上,湖南米粉分兩大類:圓粉和扁粉。其中圓粉又分粗細,扁粉再分寬窄厚薄;其中以“圓”為代表的常德米粉與江西米粉相似,就不在此贅述了。

耳朵私以為“扁粉”才是湖南米粉特色,

▲ 長沙某著名開在居民區的米粉店

往往最樸素的生活氣息和最豐富的滋味,都深藏於粗礪疏拙之間。所以,長沙的血管和溫度絕不在湘江兩岸日益增高的摩天大樓裡,也不在那些快速擴張的標準化運作的連鎖店裡。


  • 01、酸辣雞雜米粉

▲ 狂熱的內臟愛好者,酸辣的雞雜米粉簡直不能忍


每當夏日炎熱的午間,明明已肚中飢餓難耐,但身體卻煩躁不安提不起食慾。也不知是哪位天才發明這種蓋碼,沒有比酸爽的雞雜和爽滑米粉再絕的搭配了。

一貫清爽的湯汁“做碗”,再把鮮爽的鮮米粉放入,加上現炒的酸辣雞雜,如果還加上蒜薹爆炒,簡直就是人間絕品。

喝一口湯汁,在清爽的骨湯洗禮下的口腔,毛細血管都已被打開,夾一小撮滑潤的米粉為牙齒與舌頭做個熱身,才敢去品嚐脆爽的雞雜,大火爆炒下的雞雜咬起來脆嫩異常,還未來得急品味這獨特的口感,一股酸辣席捲而來,包裹著蒜薹的清香和酸豆角的乳酸味,在口腔中層層引爆,一掃之前的疲懶,全身的細胞都在叫囂這要吃,要吃。如果此刻誰敢動我碗中的米粉,我絕對都為此和他絕交。

這世界上唯有美食和男人不能共享,謝謝!


  • 02、小炒肉湯米粉

▲ 辣椒炒肉扁湯粉


一碗好的米粉,大抵離不開四個元素:粉、湯、蓋碼和調料,它們看似來自隨意的民間,卻有著精細的講究和樸素的智慧。


一碗普通的辣椒炒肉,因其鮮脆的辣椒和焦香的豬肉碰撞出來的火花而走遍中國,可能米飯是不足以把它發揮到極致,湯粉的做法,讓蓋碼每一滴湯汁都滲透進米粉高湯中,而混合著奇鮮的湯汁在攻破米粉後,得到了大一統。

與酸辣的口感不同,這種以辣獨佔鰲頭的做法,讓脆口的辣椒霸佔舌尖,還攜帶了他的金黃的寵妃豬肉。一脆爽一香醇,一清新一濃郁,在更軟滑的米粉上開始了征戰,手足無措間,你選擇全部納入,豐富的口感開始挑戰著神經,細密的汗珠已隱藏不了你心中的焦急,碗筷紛飛間好似已與之較上了勁。單唇角的笑意已告知這場勝利已然屬於你。


  • 03、紅燒牛肉湯米粉

▲ 紅燒牛肉扁湯粉


一碗紅燒牛肉米粉,滿足了我等食肉動物大口咀嚼的快感,隨意添加的小菜佐料,如讓人口水生津的酸豆角、辣得開胃的剁椒、辣椒蘿蔔蘊藏著店主親手自制的驕傲。

唇齒碰撞間,牙齒正撕咬著韌勁十足的牛肉,滷製的牛肉醬香撲鼻,每一絲肉絲都風味十足,這次與腮幫子的抗戰在嗦入一口米粉後得到緩和,炸得焦香的荷包蛋此時也吸入了湯汁,虎皮的外表也開始變得多汁起來但卻不妨礙香脆的口感。

就像湖南米粉一樣,喝著湘江水、吃著洞庭米長大的湖湘人才,柔中有韌勁,又如小火慢熬的湯,熬得住歲月的苦厄。


大火燒到耳朵邊


湖南米粉啊,各個地區都有不一樣的特色,比如長沙米粉、常德米粉、邵陽米粉等等。另外廣西米粉、江西米粉、貴州米粉也都很有名。

湖南米粉:

長沙米粉選用扁粉,常德的津市牛肉米粉很有名,衡陽吃的魚粉和滷粉,懷化則是鴨子粉,邵陽米粉用的圓粉很特色而且口味重辣。

這裡說下邵陽米粉吧,因為天使的老家是邵陽的。

邵陽米粉相對於以原湯打底的長沙米粉來說會比較重口味,因為蓋碼都是用辣椒油爆炒出來的。蓋碼的選擇也比較豐富,經典的主要有大片牛肉、排骨、豆腐、木耳、三鮮(蛋餃+豬肚+香菇)……有的邵陽回民粉店還有牛肚、牛筋、爆炒牛肉等。而且邵陽米粉用的圓粉也是比較特色的,口感具有韌性。在邵陽當地,邵陽米粉用的圓粉又叫乾粉或硬粉。還有一小部分的粉店或是顧客會選用桂林米粉,也就是俗稱的溼粉、軟粉。


天使美食探店


作為柳州特產,螺螄粉越來越受到大家的喜愛。酸、辣、鮮、香、爽、燙是螺螄粉的獨特風味,軟滑爽嫩的米粉,加幾勺酸豆角、酸筍、木耳、花生、油炸腐竹、油麥菜......等配料,澆上濃郁適度的螺螄湯,簡直是人間美味!

柳州螺螄粉裡的靈魂配料--酸筍

螺螄粉中的"臭"味,來自她最重要的食材之一就是酸筍,被稱為螺螄粉裡的“靈魂配料”。在《舌尖上的中國》曾介紹過酸筍的製作過程,選取“個大肉靚”的大頭甜筍佐以山泉水,用大瓦缸醃製半個月。泡得越久,味道越正,聞起來“臭”,吃起來超好吃。

螺螄和米粉合二為一

柳州人自古有濃厚的“螺螄情結”和“米粉情結”,於是精明的夜市店主想到一種絕妙的辦法,把螺螄和米粉作為食材一起煮,顧客越吃越覺得美味,一發不中收拾。螺螄粉也因此發展起來,逐步成為柳州、甚至廣西的地標性食品。粉滑--湯鮮--料足--味美

一碗好吃的螺螄粉,米粉必須是彈牙滑溜,吃起來Q彈爽口,而湯頭是螺絲粉味道的關鍵所在,所有的鮮味都匯聚於其中。螺螄粉的美味當然離不開種類繁多的配菜襯托,酸豆角、酸筍、木耳、花生、油炸腐竹、新鮮蔬菜,缺一不可。螺螄粉的味美還因為它有著獨特的湯料,由螺螄肉、三奈、八角等各種天然香料煮制形成有奇特鮮美滋味的螺螄湯,使人垂涎。


mori99


說到桂林米粉,我只服會仙齋桂林米粉,明清年間就有啦!

兩千二百多年前,秦始皇為統一中國,派五十萬大軍遠征百越,由於北方士兵水土不服,飲食不習慣,軍中伙伕於是根據北方面食的製作方法,南糧北做將大米磨成粉再擀成麵條狀,這就是今天桂林米粉的雛形。

而後為治療士兵因水土不服出現的疾病,當地人將花椒、陳皮、桂枝、桂皮、八角、甘草等民間藥材進獻並熬製成濃濃湯汁,給每個士兵碗裡添上一小勺,既好吃又能治病,成為今天滷水最早的雛形。

到了清代,桂林米粉可謂發展到了全盛時期。會仙齋的滷粉、軒榮齋的炒粉、易榮齋的湯粉,三齋各出奇招,公平競爭,你追我趕,花樣層出不窮,極盡想象和創造力之極致,看的人是眼花繚亂,吃的人是欲罷不能,故而民間至今仍流傳著“三齋打擂”的典故。

會仙齋的絕活是滷粉,獨家秘製滷水,採用桂枝、桂皮、花椒、羅漢果、八角等藥材,加入豬大骨文火精心熬製數十小時,使其滋味盡出,故而滷水濃香醇厚,妙不可言,吃過之後,使人餘味生津,回味無窮。

今天的桂林米粉享譽全球,它是桂林飲食文化的代表,亦是中華傳統美食文化、嶺南文化與中原文化名族融合的歷史,是歷史的見證與載體,更是桂林的一張城市名片。


標準技術宅


我很喜歡我們湖北襄陽的牛肉粉。但更鐘情"雲南過橋米線"。

這個“雲南過橋米線"的情結,還得從二OO六年的秋說起。我的小兒子考入雲南昆明的一所名牌大學,父子倆坐火車二十多個小時,行程一千六百多公里。將小兒子入學手續辦完後,經人介紹到昆明一家名店品嚐"雲南過橋米線",算是我半輩子吃過最好的米線,這家店名我記不得了,但"雲南過橋米線”的傳說我卻記憶猶新。



從前,有一個書生為了安心備考,在離家很遠的一個湖心的島上苦讀“聖賢書"。家裡有一個很賢惠的妻子,包攬了家裡的一切事務,每到吃飯的鐘點,她便做了很多好吃的,送到很遠的島上,每次相公吃的都是涼飯菜。妻子很揪心,在一次送雞湯的偶然機會,發現雞湯沒涼還很燙嘴。原來是雞湯上面的一層油起到了保溫作用。從此,妻子熬好雞湯,同時備好過水的米線、很薄的肉片、小鴿蛋、配菜和佐料等,等送上島後將這些食材放進湯裡,沒柴沒火的,只見滾熱的雞湯沸騰著,飄出陣陣香氣,肉嫩、菜鮮、味美,書生不停地誇獎妻子。書生更加刻苦學習,不負"妻望",果然考中了獎元。因為送米線要過橋上島,所以起名叫"過橋米線"。


因為,"過橋米線"與讀書和中狀元有聯繫,所以也稱"狀元米線"。每當學生高考時和金榜題名時,都要吃一碗"過橋米線",願圖一個好彩頭。

說到此,我的嘴又饞了。好像眼前又有一大碗"雲南過橋米線",那黃黃的雞油湯、紅紅的薄肉片、白白的小鴿蛋、綠綠的青菜,放進沸騰的雞湯裡,飄著香氣。菜鮮、肉嫩、蛋滑、味美,爽極了……。
真的,一晃十一年了很想再吃一碗。


言勸


米粉,我最愛的麵食之一,相較於麵條而言,我愛米粉那種乾脆,綿軟,滑溜,每次一個人不知道吃什麼的時候,我通常就愛做米粉~

其實,米粉它是小吃,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其中吃到比較有名的名粉有:

1,桂林米粉 潔白,細嫩,軟滑,配料也很好吃


2,雲南米粉 我們老街有一家雲南米粉,每次逛老街的時候就會光顧,裡面的湯料特別好吃,米粉也是超級滑爽


3,江西米粉 很細很細,特別適合炒,最家常的做法是肉絲,辣椒,豆芽清炒,也可以煮


4,臺灣米粉 主要產於新竹,也叫新竹米粉,細細長長的,做的時候要提前用清水泡發,煮湯,炒粉都十分美味


5,衡陽米粉,它是湖南的一種特色小吃,比雲南米粉細,也比雲南米粉軟,出差的時候吃到過


以上五種米粉是我吃到過比較有名的中國米粉,其他的還沒有吃過,有機會出去旅行的時候,可以試試,南方產米,所以米粉是南方特有的美食之一,喜歡的親,可以來南方多吃吃!


我是:海燕的廚房,國家高級營養師,同時也是一名美食博主,喜歡研究吃喝和養生美食,更樂意給家人做各種營養美食,你還希望吃點啥,學點啥?可以關注我的微公號:海燕的廚房,或者微博搜索:海燕的廚房,大量的私房美食和營養科普與你分享~多多關注此號,天天更新美食,帶你漲知識,歡迎常來,帶你提升廚藝哦~


海燕的廚房



本人是綿陽人,長期在貴州上班,綿陽米粉(細粉)和貴州羊肉粉(粗粉)都經常吃。味道吧各有特色,綿陽一碗粉通價是一兩6元 二兩7元 三兩8元,貴州米粉一般是在10元左右!我最想吐槽的並不是味道和價錢,在綿陽米粉是大眾消費品,政府相對重視,有專門的自律協會管理,每個米粉店都會貼上米粉供給公司的質量放心承諾等等。但是貴州確不一樣,同樣是大眾消費品,有次去問了下米粉乾粉的價格,居然是兩塊錢一斤,這真的讓人難以接受了,也就是說一碗粉,粉的成本只會在五毛錢以下,質量讓人擔憂,你並不曉得吃進去的是什麼,本地米都是兩塊五一斤!個人真實感受,不喜勿噴!


水利工程勞動人民


(70張圖片預警)有名的米粉數不勝數,但在全國範圍內都有名的就沒那麼多了。因為米粉這個東西,出了生產地,離了家鄉的水土、原料、調料和食材搭配,左右味道就不對了。是以米粉大部分只在某省某地,甚至某縣某鎮知名,即使好吃到跳腳,也沒法讓外邊人吃到,解釋得急赤白臉的,別人也領會不到它到底好吃在什麼地方。

這個時候,唯有把這人領到本地的館子裡吃上一碗,才能有領會的可能。不過這個可能性只能在小範圍內實施,所以除了湖南米粉、廣西米粉、江西米粉之外,其他米粉很少被全國人民知道,如果加上米線、粉絲、面線糊一類的品種,倒是能多出幾樣(此處,就不糾結米粉和米線的區別了),但畢竟還是少數。

不出名不代表不好吃,有些名頭大的不一定是本地人都喜歡吃的那一種,所以不妨拋開“全國有名”這樣的限定詞,來數數那些本地人覺得好吃的米粉/米線/粉絲吧。

(在此,就不糾結米粉和米線的區別了,連面線和某種粉絲也說進去,反正說的就是這類米制品。)

首先說湖南的,長沙米粉、常德米粉,邵陽米粉,外形區別不大,都分為圓粉和扁粉,圓扁粉口感是有差異的,更大的差異在各地的米粉味道上,而這差異又具體表現在澆頭上,種類豐富得說不完,也各自有特點,比如常德米粉是牛肉碼比較出名,長沙米粉因為吸收了周邊縣市米粉的好吃處,所以比較花雜。另外還有湘西幾縣苗族瑤族口味的酸辣口味米粉,總會出現出人意料的搭配和味道,也是到地必嘗的美味。總而言之,到湖南,找地兒吃飯,別忘了嗦粉也完全可以當正餐的。

廣西米粉,因為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的因素,各地米粉口味差異更大。比較出名的除了有桂林米粉,南寧老友粉之外,還有欽州豬腳粉、玉林牛巴粉、賓陽酸粉、南寧八珍粉,生榨粉、豬雜粉、叉燒粉、素粉等,還有聞名全國臭香臭香的螺螄粉。還有越南流傳過來的河粉、捲筒粉一類。

總之在廣西,不單喀斯特山水醉人,單吃米粉也讓人流連忘返,何況還有那麼多兩廣融合的美味在裡頭呢。

說一下八珍粉,顧名思義,有八種主要食材構成這一碗粉,一般是鵪鶉蛋、蝦、豬肉片、魚丸、時鮮蔬菜好香菇等,可以湯吃,也可以幹撈,撒上蔥花、蝦油和韭菜末,口感是特別的好。

豬腳粉也是光看它那樣子就把持不住,Q彈的豬腳帶著滷水放到米粉上,嘖,怕膩的話,挑上些酸芋荷,嘖,好吃到詞窮了。

牛巴粉,牛巴是一種牛肉製品,把牛肉醃製以後曬乾,再滷水回軟,切塊來吃,香得來。空嘴吃就不得了,只能放到米粉裡還能控制一下,不會吃窮嘍。

江西米粉,最出名的是南昌的拌粉,拌粉又捎帶著必有一罐瓦罐湯,除了拌粉還有炒粉,當然還有湯粉,不過名氣沒拌粉那麼大。

另外還有宜春扎粉,這個就做成湯粉和炒粉的比較多,這個“扎”字形容的不是口感,而是說這種米粉是一紮一紮摞起來的,雖然是乾的,泡開以後,米粉的味道也不損失多少,短途旅遊的人,大可以扛一包回去吃。

貴州羊肉粉、牛肉粉、腸旺米線、脆哨面/米線。

雲貴兩地都愛吃薄荷和魚腥菜,在米粉裡,特別是牛肉和羊肉碼子的米粉里加上薄荷葉更是傳統,特有的清香,解膩增味,風味極佳。到這些地方旅遊,早餐不妨都交給牛羊肉粉吧。喜歡吃豬內臟一類的,腸旺面脆哨面脆哨米線腸旺米線也絕對是好選擇。

海南粉,是一個統稱,海南許多地方都有出名的米粉,配上特產的黃辣椒醬,辣爽出奇。奇怪的是海南這麼個旅遊大省,好吃的米粉卻沒有聞名全國,反倒是難吃的海鮮團隊餐出名全國,真也是無奈。省內隨便一個地方都出好吃的米粉,下次再去海南旅遊,別忘了這些:抱羅粉、澄邁粉、陵水酸粉、加積牛腩粉、後安粉。

雲南米線,米線和米粉是不同的,這個就不多說、不多嚷了。雲南的米線雲南獨有,出了雲南,就和其他地方的米粉一樣,不是那個味兒了。米線在省內各州市都有,都叫米線,但不僅味道口感差別巨大,而且造型也有區別,比如粗和細,米白和紫紅。就算顏色和粗細都一樣,口感也有完全不一樣的。大鍋米線,小鍋米線、銅鍋米線、砂鍋米線、罐罐米線,是幾種基本的形式。

大鍋米線就是米線和湯料、澆碼分開放,先燙好米線,然後加湯,然後加碼子開吃,常見的碼子十多種,大酥牛肉、腸旺、香菇滑雞、雜醬、燜肉、燜雞、滷雞、葉子、酥肉、菌子、油渣、鱔魚、耙肉、燒肉、臭豆腐等等,都有,但就是沒有其他地方流行的那種加魚豆腐之類的“雲南米線”。

小鍋以及後面幾種形式,是一鍋煮,一個鍋裡,先放湯,再放鮮肉末,再放米線,煮噗嚕了以後,放肉(醬肉)放菜,放調料,一鍋倒出來正好一碗,酸菜、蔥花、韭菜,自己想吃就加,免費提供。不想吃的話,直接出鍋就已經色香味俱全。除了吃湯的,還有涼拌、滷、豆花米線等各種吃法。

在外省人耳中更出名的是過橋米線,但這個不是在昆明吃,而是得在紅河州吃才原汁原味。紅河還有草芽米線,只能當天清晨吃到,因為草芽放不長,新鮮出水,一晚上就幹了,失去鮮味,想吃還得趕早趕巧。

西雙版納和德宏州的傣族景頗族同胞呢,也有特別的米線吃法,叫撒撇,細如粉絲,但是白色的。是和蘸料一起吃,蘸料主要由檸檬水、韭菜、小米辣構成,分為檸檬撒撇(葷料有牛肝和牛肉,都是燒製的)、魚撒撇(魚肉放在蘸水裡)、牛撒撇(牛苦膽汁兒調和成的蘸水)等。

還有一種過手米線,配料極其豐富,是直接抓一把米線放在手心窩裡,摻上各種配菜,然後澆上料汁吃的(當然你也可以用碗來裝,不用手),非常有特色。

雲南人把米線當主食來吃,一天三頓,都能吃這個,特別是女生,要吃都吃大碗才過癮,連湯都喝乾。

新疆炒米粉,提及新疆美食,烤肉串、饢、大盤雞之類絕對實在,但提到米粉,就好像有點不搭,在以麵食為主的大西北,新疆的炒米粉確實算獨樹一幟,非常有特色了,特別是辣味。新疆炒米粉之辣,辣到耳朵叫,四川人湖南人江西人也不一定吃得翻。

另外,雲貴川渝的辣子雞米粉、雞雜粉、客家的面線糊、粉幹,四川綿陽米粉,湖北武漢的糊湯粉,也都不容錯過,而這些,不過是米線米粉米制品家族的滄海一粟。

還能說什麼呢,對於米粉愛好者來說,只能自律自己,節約時間去多走走多吃吃,爭取能把全國米粉吃個遍!

(圖片整理自網絡)


美食家大雄


腸粉起源於廣東,早在清代末期,廣州街頭上就已經聽到賣腸粉的叫賣聲”。也有傳說是乾隆皇帝遊江南那會兒,受了吃客大臣紀曉嵐的蠱惑,專門拐去粵西吃腸粉。當吃到這種“夠爽、夠嫩、夠滑”的東西時,乾隆讚不絕口,並乘興說:“這米粉有點像豬腸子”。腸粉在廣東是最為普遍的早餐,新興縣某地腸粉特別好吃!不同於現在很多加入其他原料的腸粉,這裡的腸粉完全米粉做成,味道非常好,可以涼吃。只要加上各種熱燜汁,齋粉(亦可加肉)就可以開吃,常見有鴨肉燜汁和假狗肉燜汁。真正米粉做的腸粉,每次回老家都要吃,我們這邊上街必吃的美味早餐!




融進江西


綿陽米粉不錯

在大多數人眼裡,米粉幾乎就是“桂林米粉”的代稱!

但實際上,除了桂林米粉,在這個廣闊無垠的世界裡,還存在著許許多多的米粉種類,比如光湖南,就有接近20種米粉;貴州也是米粉大省,其中以貴陽米粉最為著名;今天推薦的恰恰是我們在外地不常見的四川綿陽米粉。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綿陽米粉,始於秦漢,興於三國,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而它的來歷也頗為有趣:

相傳,當年劉備入蜀,與蜀主劉璋在涪城東山(今綿陽富樂山)相會,劉備早聽說我大四川好吃的很多,就提出想嚐嚐當地美食。

劉璋告訴劉備,“聞此山中一人家,其婦善烹飪,祖傳以大米磨漿,製成絲,輔以雞魚肉等自制作料,開水燙熟即食,湯鮮味美,百里名盛。”

這話聽得劉備流口水,於是劉璋立即命令手下將這名主婦叫上山來,做了這道奇妙的菜。

還沒上桌,早已香氣四溢,其實這道菜,就是我們現在吃的綿陽米粉啦!

劉備吃完後,頓覺精神颯爽,手下眾將也都神采奕奕。再看上下,水肥稻豐,牧笛聲聲,禁不住撫掌感慨:“富哉,今日之樂乎,美味也” !

後來,蜀國第二任丞相蔣琬食之,建議由把米粉做的更細,這樣更入味,綿陽米粉從此定型為全國少有的細米粉!


地址:北京建外SOHO西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