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到一万块钱,解了燃眉之急,她高兴得跳起了舞......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天平村,位于长白山东麓,山林茂密,人烟稀少,是中国重要的优质木耳生产基地。


借到一万块钱,解了燃眉之急,她高兴得跳起了舞......

图: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天平村


在《攻坚日记——天平村的幸福路》第一集中,张伟为了给已经过世的前夫治疗肺癌花光了全部积蓄,2017年家中稍有起色,她开始贷款种植木耳,又被洪水冲走了所有家当,成为天平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政府的帮助下,张伟从零开始,继续贷款种植木耳。


借到一万块钱,解了燃眉之急,她高兴得跳起了舞......

图:天平村村民张伟

伊学义是延边税务局派驻到天平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他在州局会议上汇报了张伟家的情况,为她申请下来养牛试点项目,具体实施计划还需要调研。


借到一万块钱,解了燃眉之急,她高兴得跳起了舞......

图:伊学义(右)与张伟两口子交谈


在《攻坚日记——天平村的幸福路》第二集中,张伟家今年第一批做了600多个简易菌瓶培养木耳菌,夫妻俩每天都要格外小心地照顾它们。


借到一万块钱,解了燃眉之急,她高兴得跳起了舞......

图:张伟夫妇观察菌瓶


即使如此,还是出现了杂菌,这就意味着张伟夫妇必须尽快将发育成熟的木耳菌制成菌包。


天平村这几天的最低气温已经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张伟夫妇去山上寻找散落的木柴作为菌房燃料,拾够一星期用的柴火让俩人忙活了3个多小时,虽然辛苦,但是用木柴代替燃煤,一个冬天可以省下好几千元钱。


借到一万块钱,解了燃眉之急,她高兴得跳起了舞......

图:张伟夫妇上山捡柴


张伟把自家种的203斤黄豆,拿到天平村的扶贫榨油厂加工成豆粕粉,这是木耳菌生长必备的基料。


借到一万块钱,解了燃眉之急,她高兴得跳起了舞......

图:张伟把加工出来的豆粕粉装袋


张伟遇到正在榨油厂帮忙的伊学义,在实地考察了村里的育肥牛养殖户后,伊学义发现饲养育肥牛占地少、收益高,村里草料又很充足,是一条帮张伟尽快脱贫的好路子。


然而接下来制作菌包的钱又让张伟犯了难,再三犹豫,张伟只能向洪水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小学同学求援,虽然自己也有难处,但同学还是借给张伟一万元钱。


借到一万块钱,解了燃眉之急,她高兴得跳起了舞......

图:张伟找朋友借钱


这一万元钱替她解决了大问题,虽然只够支付一部分费用,但通过和老板赊账,张伟的菌包终于开始生产了。细心的张伟亲手测量过菌包的大小后,心里有了些底。


借到一万块钱,解了燃眉之急,她高兴得跳起了舞......

图:张伟检查菌包质量


水灾过后的两年,几乎都在为生计奔波的张伟基本没有参加过村里的集体活动。农历小年这天,她在帮扶单位延边州税务局和村里搞的联欢活动上跳起了舞。


借到一万块钱,解了燃眉之急,她高兴得跳起了舞......

图:张伟在联欢会上跳舞


除夕前两天,第一批菌包终于安置停当,过去一年的所有努力终于让张伟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大年三十这天,张伟一家和儿子的女朋友一起吃了顿和和乐乐的年夜饭,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镇上的木耳菌包厂都暂停了生产,张伟家原本准备制作第二批木耳菌的计划被暂时搁置,儿子韩玉博元宵节后和女朋友去重庆的计划也不得不推迟了。


借到一万块钱,解了燃眉之急,她高兴得跳起了舞......

图:张伟家的年夜饭


《攻坚日记——天平村的幸福路》第三集节目中,进入三月,张伟家即将面临第二批木耳菌的制作,镇上的木耳菌包厂能否顺利开工?张伟如何解决新的资金缺口呢?伊学义为张伟家申请的养牛项目能顺利推进吗?


3月11日17:30分,敬请关注CCTV-17《攻坚日记——天平村的幸福路》第二集。点击“阅读原文”,观看第一集内容。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天平村及时开展了各项防疫措施,如果您想了解相关内容,可点击了解→《东北乡村防疫一线:建起微信群,服务一村人》


《攻坚日记》观看方式


1、下载央视频APP、央视影音APP搜索观看

2、在央视三农微信公众号首页“17看”→“精彩回看”观看


内容来源丨《攻坚日记——天平村的幸福路》

导演丨孙月

文字整理丨马雷、李梓姗

视频整理丨许强


央视三农出品(ID:yangshisannong),转载请注明出处

借到一万块钱,解了燃眉之急,她高兴得跳起了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