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裡的武松原形竟然是歷史上的他?

相信大家都瞭解武松的故事,武松,綽號“行者",因為排行第二,又稱之為武二郎,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的一位好漢。後來曾一度被世人認為是虛構存在的,但是在事實上卻是跟宋江一樣為真實的歷史人物。曾有研究者做過考證,《水滸傳》中武松的藍本取材自元未張士誠起義的部將卞元亨,武松景陽崗打虎的故事也是來自於卞元亨打虎的事蹟,後來根據演變才有了武松的故事。

“武松打虎”裡的武松原形竟然是歷史上的他?

在《水滸傳》電視劇播出後,反響強烈,之後的一些作品都說武松的師傅是周侗。但這都是在需求上加入了《臨安縣誌》《浙江通志》等史籍記載的武松歷史為原型基礎被認同的。

“武松打虎”裡的武松原形竟然是歷史上的他?

那麼武松的原型到底是誰?

“武松打虎”裡的武松原形竟然是歷史上的他?

在《水滸傳》中武松是作者施耐庵所作的古典名著裡最重要的一個人物。曾與魯智深、楊志等人聚義青州二龍山,三山聚義時歸順梁山,一百零八將之一,坐第十四把交椅,為十大步軍頭領之一。就是這樣一個角色在歷史中他的原型又是誰呢?

“武松打虎”裡的武松原形竟然是歷史上的他?

《水滸傳》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事件為背景,以講史話本《大宋宣和遺事》為藍本,將宋江及其黨羽共三十六人的事蹟擴充開來,最終形成梁山一百單八將的故事匯。施耐庵在創作過程中,不少人物原型取自張士誠集團的成員,經過藝術加工,最終成了性格鮮明的梁山好漢角色,而《水滸傳》中的武松原型就是元末明初將領卞元亨。

“武松打虎”裡的武松原形竟然是歷史上的他?

卞元亨,1328年~1419年,鹽城縣東溟人。元末張士誠部將領,幼讀史書,成年時好文學,善吟詩,嘗試劍,膂力過人,能舉千斤。元時,伍佑場草地有虎,卞元亨徒手獨往,以腳蹴虎頜,使虎立斃。武松打虎的故事也是出自於他。

“武松打虎”裡的武松原形竟然是歷史上的他?

而後,本是元末明初大才子的施耐庵,在元朝中進士後,便在杭州做了三年的官,因與上司不和,辭官歸隱蘇州。

“武松打虎”裡的武松原形竟然是歷史上的他?

當時張士誠帶領軍隊佔據蘇州,便想請施耐庵為隊中軍師,對他很是禮遇。後來,張士誠迫於朱元璋的進逼,便一度向元朝請求求援,但卻遭到施耐庵的反對。

“武松打虎”裡的武松原形竟然是歷史上的他?

施耐庵苦勸張士誠無果,便辭職歸隱,此後再沒有復出做官,只是在坐館裡教書罷遼,於是後來的施耐庵便開始以張士誠軍隊為原型集中精力寫《水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