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總結:孩子最容易拉開的5個差距


這次假期孩子們雖然早早的在家開始了網絡學習,但孩子之間上課的效果卻不太一致。


那麼,究竟是怎樣拉開孩子間的差距的?


01 習慣拉開孩子的學習差距


大多數孩子在生活中養成了這些習慣:注意力不集中,生活作息不規律,做事馬虎等。


這段時間是培養學習習慣的好時機,培養好習慣的重要性遠超於多學幾章新知識。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假期應該養成的幾種習慣。


▣ 閱讀的習慣


一切的問題,都能用閱讀治癒,而且閱讀量對於作文寫作的作用毋庸贅述,而假期是大量閱讀的最佳時期。


▣ 複習的習慣


複習,永遠是學習中很重要的事情。懂得複習,能及時查漏補缺。這段時間,把上學期的重點內容再複習一遍,拉開的,不單單是那幾分幾十分的距離,更是紮實的根基。


▣ 提高作業質量


做作業的要求是看清題,抄準題,釐清思路,一次做對,認真檢查。家長在檢查作業後,如果發現錯誤,不要直接告訴孩子哪兒錯了,而應讓孩子自己再仔細檢查。


孩子平時在學校如果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寒假期間,家長要監督孩子保持;如果孩子的學習習慣一直都不好,家長要抓住寒假這個時間點,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班主任總結:孩子最容易拉開的5個差距


02 做家務提升動手和認知能力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開學之前,孩子走出了學校,有更多時間、精力與日常生活打交道,父母大可利用這個機會,給孩子上上“生活課”,將每天的各項活動轉變成學習的體驗。


比如:


孩子7歲以前:自己穿衣服;更好地使用馬桶、更仔細地刷牙;自己收拾整理玩具和書籍;自己鋪床、換床單;準備餐桌;飯後把髒的餐具放回廚房;把洗好烘乾的衣服疊好放回衣櫃;自己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能和爸媽一起購物;能歸納整理衣物,收拾房間;能在父母的幫助下洗碗盤,能獨立打掃自己的房間和客廳;會使用家裡的電器,比如洗衣機等。


孩子7-12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一個階段所要求的家務,並能做簡單的飯;幫忙洗車;洗地擦地;清理廁所;倒垃圾等。


孩子13歲以上: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兩個階段要求的家務,並能換燈泡;熟練掌握家裡各種器具,並能安全使用;清理冰箱、廚具等,自己能做飯;能獨立購物、合理消費。


如果孩子從小就好吃懶做、不愛勞動,長大了必然不能吃苦,謀生能力差,工作成就也平平。


因此,好好教會孩子做家務,進行早期的勞動訓練,孩子動手能力強,認知力就強,責任感也會伴隨而來。


班主任總結:孩子最容易拉開的5個差距


03 旅遊使孩子的統籌規劃能力不同


雖然今年冬天我們不能帶孩子出門旅行,但孩子能從旅遊中認知更多、收穫更多。


之後爸爸媽媽有機會帶寶貝出去旅遊時,以下四點可以嘗試放手讓孩子去做。


1. 旅遊景點攻略的瞭解。有條件的孩子,可以網上查詢路線,分析對比,做好路線規劃。旅行途中,當個小導遊。


2. 旅遊預算的計劃。其中包括交通費、食宿費、各類門票費用等。孩子可以利用網絡,提前做好功課。


3. 旅遊途中必備的清單。可以交由孩子整理,甚至打包、歸納。


4. 旅遊目的地的簡單認知了解。旅遊前,可以鼓勵孩子先了解這個地方的歷史文化等。旅遊途中,可以給父母講解、介紹。


能初步做完以上4項的孩子,基本下次旅遊就熟懂攻略了。讓孩子這樣調查計劃加實踐,你的孩子會比別的孩子更有統籌規劃的能力。


班主任總結:孩子最容易拉開的5個差距


04 運動拉開意志力、專注力的差距


運動,不僅能讓人更健康,還能鍛鍊孩子的意志力和專注力。


孩子在學校期間課業繁重,很少有鍛鍊的機會。父母大部分都是坐著上班,更是缺乏鍛鍊。家長和孩子一起利用假期嘗試一項體育運動,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提升孩子的意志力和堅持力。


很多家長反饋,孩子不能堅持做事,總是缺乏動力。這裡面折射出一個重要的信息:你的孩子,意志力太薄弱,堅持力也不足,需要鍛鍊了!


芝加哥附近有一所中學實施零時體育計劃,即在沒正式上課之前,讓學生早七點到校,開始跑步、做運動,要運動到學生的心跳達到最高值或最大攝氧量的70%才開始上課。


一開始很多家長都反對,認為孩子本就不願早起上學,再去操場跑幾圈,豈不一進教室就打瞌睡?結果正好相反,學生反而更清醒,上課的氣氛變好,孩子的記憶力、專注力都增強了。


原來我們在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都和學習有關。


所以,假期中,家長多陪伴孩子運動吧!


班主任總結:孩子最容易拉開的5個差距


05 管理時間的能力讓孩子跑得更快


很多孩子一放假就開始“不自覺”了:睡懶覺、看電視、玩手機、打遊戲……導致放假沒幾天就很難找回學習的狀態,甚至寒假作業都要到假期快結束時才匆匆忙忙地趕,完全打亂了利用寒假合理安排學習的機會。


讓孩子好好利用寒假,除了合理的計劃,還要幫助孩子培養管理時間的能力。


時間管理的概念對孩子來說過於抽象,家長要想切切實實幫助孩子管理好時間,從3個具體的方面入手即可。


1. 讓孩子列出每天必須做的事和想做的事


尊重孩子自己的喜好,但是也要明確哪些是孩子必須做的事。必須做的事,哪怕不喜歡也要去做,這是責任;想要做的事情是自己喜歡的、願意去做的事情,這是權利。


寒假期間,父母要教孩子如何制定一個計劃表:


家長要告訴孩子,每天必須做的事,比如做作業、看書閱讀、打掃房間等,不可以偷懶,就像爸爸媽媽要按時上班一樣;想做的事情,比如和父母旅遊、和朋友玩、看電視等,應該自己爭取時間去做,就像爸爸媽媽想要陪孩子去博物館,就要抽時間一樣。


2. 讓孩子將自己的事情按重要性劃分級別


每天的時間都是24小時,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要做,顯然是不夠的。因此,家長要教會孩子劃分事情的優先級。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將我們需要處理的事情劃分為:這件事很重要,也很緊急;這件事很重要,但不緊急;這件事不是很重要,但很緊急;這件事不是很重要,也不緊急。


在與孩子一起列出每天必要和想要做的事情的基礎上,再一起劃分優先級別吧。

班主任總結:孩子最容易拉開的5個差距

比如:


假期裡每天需要完成的作業,緊急且重要,優先做;


老師希望孩子安排的手工作業,重要不緊急,安排時間做;


親戚孩子來訪要陪伴,緊急不重要,可以做;


沒完沒了地看電視、打遊戲,不重要不緊急,最好別做了。


3. 讓孩子根據必要事和重要事給時間做預算


時間的概念對孩子來說非常抽象,他們認為時間有的是,也用不完,所以總想著今天的事情明天做。


因此,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明白,一天只有24個小時,不多一分鐘,也不少一分鐘。時間是有限且不等人的,這個概念要讓孩子牢牢記住。


寒假,對家長來說,是一場挑戰身心的攻堅戰!對孩子來說,必須利用好假期,因為這是能與別人拉開差距的好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