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证先锋IV》:邢侦剧变科幻片

导语:哪怕近些年来港剧江河日下,但曾经TVB为我们贡献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包括许多精彩的职业剧。

而说到经典的职业港剧,不得不提《证先锋》。

《法证先锋IV》:邢侦剧变科幻片|念念不忘的“港味”去哪了?

三部高水准的《法证先锋》是多少人心目中的白月光啊,第三部结尾的小丑案,多少人意犹未尽,期待着续集。

时隔9年,在经历了主角黄心颖的安心事件风波,导致剧集重拍,剧本整改的《法证先锋IV》终于播出了。

《法证先锋IV》:邢侦剧变科幻片|念念不忘的“港味”去哪了?

然而满怀的期待、火热的心情都被一盆冷水浇灭。

刑侦剧变科幻片,主角光环归iPad,温馨日常变鸡汤硬灌,这还是我看的《法证先锋》吗?

豆瓣评分从第一季的8.5,第二季的8.2,第三季的7.6直降到如今的5.5。

《法证先锋IV》:邢侦剧变科幻片|念念不忘的“港味”去哪了?

差评百出,其中最令我影响深刻的评价就是“没有港剧的味道了”。

实际上,这两年播出的港剧好像都会有这样的评价,熟悉的演员却失去了熟悉的感觉,TVB港剧的特色好像在渐渐消失。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法证先锋IV究竟让人失望在什么地方?而又为什么找不到我们心心念念的“港味”了?


♢01♢新晋演员难挑大梁

《法证先锋IV》是试图模仿前三部,打造破案铁三角。但是选取的主演是黄浩然、李施嬅与谭俊彦。

《法证先锋IV》:邢侦剧变科幻片|念念不忘的“港味”去哪了?

无论是一二部的欧阳震华、蒙嘉慧、郑嘉颖、佘诗曼,还是第三部的黎耀祥、张可颐、吴卓羲,本部的主演相比之下,不仅缺乏认知度,演技气场也都不足以担当大局。

先说黄浩然,出演过多部作品却只混得一个眼熟,在我印象里是万年男配的的存在。

一方面或许是配角演的多了,习惯于收敛存在感,当他担任本剧主演时,无意识的还是在以配角的方式演绎,导致气场不足以支撑其中心地位。

换句话说,就是主角光环没开亮。

《法证先锋IV》:邢侦剧变科幻片|念念不忘的“港味”去哪了?

另一方面有欧阳震华与黎耀祥的珠玉在前,越过几大视帝担任主角的黄浩然压力可想而知。也许是因为压力过大,又一心想要表现好,导致演戏时用力过猛,过分紧绷僵硬,变成了“面瘫男主”。

《法证先锋IV》:邢侦剧变科幻片|念念不忘的“港味”去哪了?

如果说黄浩然让人眼熟却叫不出名字,男二谭俊彦在我这完全是查无此人的状态。

所以当我去查询资料时,却惊喜的发现,我居然认识他爸爸——狄龙

《法证先锋IV》:邢侦剧变科幻片|念念不忘的“港味”去哪了?

相比于黄浩然辛辛苦苦十几年,好不容易当上男主。谭俊彦作为狄龙唯一的儿子,在空降TVB后马上就受到了重用。

《法证先锋IV》:邢侦剧变科幻片|念念不忘的“港味”去哪了?

然而星二代的基因与光环,并没有熏陶出他的演技。

出场第一集,当他饰演的高级督察接到受害者抢救无效的消息时,他居然表现的像是松了一口气,冷漠中透着淡淡的高高在上。

《法证先锋IV》:邢侦剧变科幻片|念念不忘的“港味”去哪了?

面对老戏骨米雪,谭俊彦被压制的好无光彩。不是因为接不住戏,而是他根本就不接戏。身体力行的告诉我们什么叫“我就静静的看着你演”。

《法证先锋IV》:邢侦剧变科幻片|念念不忘的“港味”去哪了?

想要好好演,却把一个本应该正直公义的督察演的高高在上、冷酷无情,把幽默风趣演成阴阳怪气,面对嫌疑犯总带着一股俯视的嘲讽感。

最后,说到李施嬅,作为她的离巢之作,《法证先锋IV》里的女法医,虽然比前三部的演员气场较弱,但比起男一男二,李施嬅可以说是“演技担当”了。

《法证先锋IV》:邢侦剧变科幻片|念念不忘的“港味”去哪了?

请来老戏骨撑场,却不想把主角的演技比的一文不值。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还好有老戏骨飙戏能留下一部分观众。

《法证先锋IV》:邢侦剧变科幻片|念念不忘的“港味”去哪了?


♢02♢案件缺乏新意,刑侦过于玩笑

案件推理,在我看来,是刑侦剧最重要的两大要素。

一部好的刑侦剧,首先要有精彩曲折、充满悬疑感的案情,让人有追剧的欲望;

其次要有优秀的沉浸式推理,让观众可以跟随主角的脚步发现线索,充分感受到主角的专业与魅力。

一、案件

目前看来,《法证先锋IV》中的案件虽然属于原创,但缺乏新意,过于套路。

以一二案为例。

第一个案件中米雪饰演的角色简直是柯南附体——走哪死哪,每次她都恰巧出现在案发现场,又恰巧被主角看见。

《法证先锋IV》:邢侦剧变科幻片|念念不忘的“港味”去哪了?

这大概是我们都看惯了的套路,一直出现在凶案现场的人一定不会是凶手!果然,米雪不是。

猜得到结局的故事一般都不太能吸引人,好在米雪精湛的演技弥补了这一点。

第二案是万众期待的小丑谜案续写,然而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续写的小丑案不仅上来就凶手自爆,把第三季挖的坑草草掩埋。码头三尸案是因为小丑内讧,这样的解释几乎完全篡改了小丑案的内涵,使案情变得过于平淡。

《法证先锋IV》:邢侦剧变科幻片|念念不忘的“港味”去哪了?

纵观目前播出的几个案件,几乎都是同一个模板,相似的套路:

1.一开始一定会出现一个嫌疑非常大的人,但绝对不是凶手

2.凶手都是从被害人变成加害人

3.案件一定充满“意外”与“巧合”,只要警官一问,凶手什么都交代

二、推理

曾经的《法证先锋》,主角可以发现细节上的线索,依靠自己的专业素养去分析推理,再借助技术手段辅助检查,共同实验探讨。推理过程条理清晰,认真严谨。

《法证先锋IV》:邢侦剧变科幻片|念念不忘的“港味”去哪了?

而正在播出的《法证先锋IV》,高科技喧宾夺主。现场查看靠科技,案情重演靠科技,就连定罪的线索也能在网络上找到。

开会讨论都离不开iPad,主角间的交流变少,人物之间关系的变化发展变得不自然。

科技几乎胜任了主演们本应该做的所有工作,主演更像是使用科技的工具人

好好的一部刑侦剧变成了科幻片,甚至更像是大型科技宣传片。

除此之外,推理破案过分依赖巧合。

同事不小心把可乐溅到身上,就一下子让高sir知道了血迹成形的原因;

健身时听说有面粉车翻车,就明白了凶手身上的不明粉末是什么;

更甚至开会的时候,大家都没有杯子,只有陈炜带着杯子,就一下让高sir联想到凶手身上的伤痕是保温杯造成的,在靠网络上找到线索给凶手定罪。然后这个激发灵感的杯子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法证先锋IV》:邢侦剧变科幻片|念念不忘的“港味”去哪了?

因为“十到30年前,五至七岁的失踪小孩儿只有他一个”,所以完全不需要排除就可以轻松确定对象;

因为23年前刚好有一个盲人拍到了案发现场,刚好照片里出现了关键线索,所以轻松破案……

我不是不能接受案件里出现巧合,但每一个案件都靠巧合解决,是不是太过分了?

究竟是凶手运气太差,还是主角光环太强?

如果高科技+巧合,就可以解决所有的案件。那么设立法证法医的意义在哪里?告诉我们科技的重要性还是运气的重要性?

作为一部刑侦剧,过分依赖科技的力量,依靠巧合破案,毫无推理过程的光彩。

推理明明是最重要的因素,却变得可有可无;明明是最能增加观众沉浸于认可的地方,却变得不能服众;明明是最能突显人物性格,表现人物魅力的环节,却被科技抢了风头。

这样的刑侦剧是认真的吗?


♢03♢好为人师,鸡汤变味成风凉话

滤镜成温馨的年代黄变成了高冷的科技蓝;着装从接地气的休闲市井变成了精英气质的西装革履;连闲暇时的煲汤小聚都变成了批判凶手为人的红酒会。

如果说前三部的《法证先锋》煲的“鸡汤”醇香浓郁,让人喝了还想喝;那么这一部的鸡汤里撒上各种看起来高端的食材,味道古怪,还要强硬给观众灌下去。

《法证先锋IV》:邢侦剧变科幻片|念念不忘的“港味”去哪了?

你会发现,相较于前三部在意案件背后凶手的自白,《法证先锋IV更注重界定黑白。

主角眼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管凶手有什么隐情,他们总站在道德高点上嘲讽指责。

谭俊彦饰演的郭辉煌郭sir,查案时不管找没找到证据,对嫌疑犯都阴阳怪气;审讯时不管对方是嚣张还是不幸,一心只想着抓紧时间将对方定罪,过分冷漠苛责。

《法证先锋IV》:邢侦剧变科幻片|念念不忘的“港味”去哪了?

案件结束,众人还会聚在一起开一个红酒总结大会。

像是写小作文一样,灌鸡汤,讲大道理,强行点题,就好像他们不说,观众就看不懂不明白。

大道理讲的苍白无力,更像是高高在上的风凉话。不管凶手为什么犯罪,有什么隐情,有没有挽救的可能。只要犯了罪就会被他们钉死在耻辱柱上,高高在上的指点别人的人生。

《法证先锋IV》:邢侦剧变科幻片|念念不忘的“港味”去哪了?

编剧秉持着是非分明的守则,试图以此表现出主角们的大公无私,所以有了第一案里的教唆杀人犯罪

然而过分的追求法律的标准和道德的高地,却让主角显得冷漠苛责,不近人情,作为法证法医,却毫无对生命的关怀和敬畏,对案件的思考与反省。


♢04♢《法证先锋IV》失去了的“港味”究竟是什么?

“TVB不行了。”

“找不到以前的感觉了。”

“不像港剧了。”

这些评价背后是港剧的江河日下,做不出经典作品,甚至在市场的冲击下,保持不住原来的味道。

上一部受到同样评价和低分的还是林峯的《机动部队》。

《法证先锋IV》:邢侦剧变科幻片|念念不忘的“港味”去哪了?

作为香港和大陆合拍的影视剧,哪怕是坐拥林峰和蔡卓妍这两位熟悉的港剧主演和无数的老戏骨,但收到的最多的评价还是“

失去了港味”“不像是港剧”。

那么港剧的味道,或者说“港味”,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通过TVB以往的经典作品与这两部剧比较,港剧,尤其是职业剧,正宗的港味要有两点——温馨的人情味出色的专业素养。

一、人情味

港剧大多是热闹的,是大团圆结局的;是共同扶持,携手共进的。

经典的职业剧更是接地气的,充满人情味的,注重的是描绘人物间细腻真切的情感。

经典的港剧,或者说“港味”,是既可以戳到我们内心的柔软,也可以激发我们的万丈豪情。让我们喜他所喜,乐他所乐,沉浸在他们的故事里。

我始终记得《法证先锋II》里佘诗曼饰演的马帼英刚刚出场时显得分外冷酷,不近无情,格格不入。

《法证先锋IV》:邢侦剧变科幻片|念念不忘的“港味”去哪了?

但当发现她因为卧底的牺牲而不敢面对家属,只能以下属的名义给他的儿子买一个棒球棍,实现小孩子的愿望,默默关心着他们的生活时,马帼英这个角色一下子就立体起来,充满了人情味。

《法证先锋IV》:邢侦剧变科幻片|念念不忘的“港味”去哪了?

而《法证先锋IV》的主演们,出场就西装革履,聚会就红酒西餐,总是保持着一种光鲜亮丽的精英范。

审讯犯人时,哪怕对方痛哭流涕,主角都摆着一张冷漠脸,一心只想尽快拿到关键口供方便定罪。

《法证先锋IV》:邢侦剧变科幻片|念念不忘的“港味”去哪了?

案件结束了还有高高在上的点评一下犯人的人生,想点题却更像在说风凉话。

案件之余的感情生活不仅没有增加人物的光彩,反而毁坏了人物形象。

蓝色生死恋与回家的诱惑轮番上演,失去了港剧原有的温馨的人情味,反而添加了莫名其妙,惹人厌烦的狗血感情线。

二、专业素养

拍职业剧,重要的是要做足功课,有职业感,要让观众真的通过剧认识了解一个职业,要得到行业内士的认同。

过去经典的TVB职业剧,可以说每看一部剧,一个职业梦想。

看了《怒火街头》,想当一个伸张正义的律师;看了《on call 36小时》,想当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看了《冲上云霄》,想当一个帅气靓丽的空乘人员。

而看了三部《法证先锋》,让我们为可以通过蛛丝马迹找出凶手的法证着迷。

《法证先锋IV》:邢侦剧变科幻片|念念不忘的“港味”去哪了?

然而看了《法证先锋IV》,几乎维持不住我对法证的好感了,甚至觉得这部剧“玷污”了法证这个职业。

高科技完全取代人工,破案全靠巧合。丝毫显现不出法证人员的专业能力,表现的最多的是他们操作仪器的能力,和远胜常人的好运气。

真正经典的职业剧,是让我们可以相信演员所饰演的职业,认可他们的演绎,并且通过这部剧真的了解了一个行业。


结语:为什么我们对“港味”念念不忘?归根到底,我们忘不了的是那些经典港剧,经典作品带给我们的震撼与感动,是对以往优秀作品层出不穷的时代的怀念。

纵观现在的职业剧,除了把狗血玩出了花,剧情设定和专业度完全比不上过去的剧集。看过了那么多的经典作品,再来看现在这些投资越来越多,却越来越粗制滥造的剧集,要我们如何不怀念过去的经典?

老剧被翻看一遍又一遍,热度不减;新剧靠炒作火一时,然后很快湮没无闻。不是我们太恋旧,而是现在的影视剧根本把我们从老剧里拉出来。

我们对“港味”的念念不忘,其实是对现在影视剧质量的耿耿于怀。

想要好评,想要收视,那么请影视制作人们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用心打造作品。说一千道一万,这个市场,质量为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