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疫情,國人需要反思的幾個生活方式和習慣

2020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武漢爆發,迅速在全國和全球蔓延。中國是受影響最大,患病人數最多,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

新冠肺炎疫情能如此快速的傳播,除了有早期控制措施採取不及時、病毒傳染強、人口密度高,人口流動性大等因素外,國人許多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經歷此次疫情,我們是否應該反省一下,通過健康生活習慣的養成,減少傳染性疾病的傳播,避免下次疫情來臨時造成這種災難性的後果。

01 吃野生動物

禍從口入,近10來年給人類帶來巨大傷害的3次冠狀病毒疫情,恰恰與野生動物相關,病毒的宿主源頭均來自蝙蝠,通過中間宿主感染給人類。2003年的“非典”的中間宿主是果子狸,2012年的“中東呼吸綜合徵”中間宿主是駱駝,今年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據傳中間宿主是穿山甲。如果我們不吃野生動物,不接觸病毒的中間宿主,我們是否可以避免2003年的“非典肺炎”疫情和今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

经历了疫情,国人需要反思的几个生活方式和习惯

02 吃飯不分餐、不用公筷

中國人吃飯是很少分餐的,無論是一家人還是一群朋友,講究的是幾大盤、幾大碗,十幾雙筷子一起攪拌,成了一頓口水大宴,無論是什麼病毒和細菌也一起分享。如果改不了分餐的習慣,建議養成使用公筷的好習慣。

经历了疫情,国人需要反思的几个生活方式和习惯

03 吃現宰殺的牲畜

無論吃雞還是吃鴨,我們都喜歡吃現宰現殺的。大型連鎖超市很少提供現宰現殺的家禽。而菜市場、個體經營者往往提供這一服務,由於缺乏嚴格市場監督和衛生檢疫,給病毒和寄生蟲向人類傳播提供了一個突破口。

是否吃這種生產線上的肉更放心?

经历了疫情,国人需要反思的几个生活方式和习惯

04 不分生熟菜板

即使當下,許多家庭也只有一個菜板,凡經口途徑傳染的疾病都可以經過這個菜板傳給全家人。菜板上切了帶有冠狀病毒、細菌、寄生蟲的食材,再切熟食時將使這些致病的微生物送入人體。

05 感冒咳嗽的人不戴口罩

在公共場合裡,流著鼻涕,打著噴嚏,不斷咳嗽的人並不少見。我們在強調自我防護,預防感冒,佩戴口罩的同時,更要強調患感冒的人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在流感和傳染性疾病的流行季節,督促病人佩戴口罩不但可以大幅度降低公共場所病毒密度,減少流感的發生率,也可節約醫療資源。

06 隨地吐痰

這是外國人一直詬病國人的話題,隨地吐痰不但汙染環境,也可傳播疾病,是一個非常不文明和不衛生的行為。

07 喜歡開會

會場多是密閉的場所,往往通過中央空調和通風系統調節溫度和換氣,在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季節,這樣的會場給疾病快速傳播提供了機會。因此建議在疾病流行季節少開會,不開會。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多開網絡視頻會議和網絡電話會議,對防止傳染性疾病流行大有好處。

08 隨地亂扔垃圾

現在無論在城市大街上,還是在海濱的沙灘上,可以看到隨地拋甩的垃圾。垃圾是細菌和病毒的載體,給疾病的傳播提供了方便。這種不文明的行為,不但汙染環境,也嚴重危害我們的健康,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

经历了疫情,国人需要反思的几个生活方式和习惯

幾年前比爾蓋茨曾預言,相對戰爭等其他威脅,未來幾十年內最有可能對人類生命造成大範圍威脅的,就是病毒。

人類與流行性傳染病的抗爭正在進行中,新冠肺炎不是句號!如何應對下一場傳染性疾病的暴發,我們做好了應對的準備嗎?

從我做起,不但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全人類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