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潘長江被很多觀眾要求退出春晚舞臺,你怎麼看?

電影基本法


眼瞅著年底了,一年一度的“春晚拉鋸賽”也於前不久正式拉開序幕。

作為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年夜飯”,每年春晚選角話題都為人津津樂道。雖說大家夥兒沒啥實權掌控誰上誰不上吧,但身為老百姓話語權還是要自主的。

於是就有了前些天網友微博叫囂潘長江;網傳趙本山為迴歸春晚做準備褒貶不一;蔡大媽也“難逃一劫”,在風口浪尖被兩極分化……

鬧鬧騰騰的,也基本上明瞭了部分群眾的心聲:每年春晚來來回回就那麼幾張“老臉”,電視機沒煩,觀眾有些受不住了。其中典型代表非蔡明、潘長江莫屬。

春晚不僅僅是春節的標配,更象徵著一家人的團聚與歡笑。可是這年頭,能讓人笑的東西實在太少了。

潘長江、趙本山、陳佩斯、蔡明、馮鞏從小陪我長大,說句不怕被噴的話,他們在我心中就是老藝術家。即使近年來作品可能缺乏新意,可是有他們在的春晚,對我或者更多像我一樣的人來講,那才是有年味兒的的春晚。

愛裝嫩的蔡明老師,穿著大粉衣服,挺著與年齡不相符的腰板兒,或呵斥或打趣小個子潘大叔;一副生來喜慶模樣的潘長江,頂著他的小眉小眼兒,小胳膊小腿兒在臺上忸忸答答,偶爾拋個笑點,這不應該才是完整的除夕麼?

時代在進步,大眾的品味在提高,春晚的主流人群也漸漸變得年輕了很多。眾口難調在潘、蔡、趙的身上體現的越發明顯。

前幾天寫了關於蔡明老師和本山大叔的文章,原本是抱著與大家產生共鳴的心態去的,結果卻讓我大跌眼鏡。

我不明白人們逐漸開始追求什麼新的面孔新的創意,我只知道在春節這個古老的節日中,我更希望陪著我和家人的,是一直帶給我們歡笑的他們。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與期待。


四斤


很多觀眾把蔡明和潘長江稱為春晚的牛皮癬,那麼多人不喜歡甚至是極其厭惡,但年年都會看到他們的面孔,除了定時的出來硌應一下觀眾之外,他們存在的最大作用恐怕就是為了觀眾提供了尿點,以及下餃子準備年夜飯的時間。

可以這麼說,蔡明和潘長江的行業地位和名氣,完全得益於春晚舞臺,如果沒有春晚舞臺的臉熟,他們可能早已泯然眾人,估計連碗藝術飯都混不上。陳佩斯能給觀眾留下吃麵條烤羊肉串炮變活人等讓人懷念的作品,趙本山的忽悠系列也造就了不少梗,還有宋丹丹、鞏漢林和趙麗蓉等這些小品演員,他們也給觀眾留下了一些無限回味的好作品。但要說蔡明和潘長江,除了那張熟悉的春晚臉,似乎真沒有能夠讓人記起的作品了。

潘長江蔡明這對春晚釘子戶,年年上年年被罵,成為了觀眾的槽點,和以前相比,他們兩人已經完全失去了小品的特色,在我看來純粹就是為了湊時間湊份子上的春晚,蜀中無大將,也只能廖化當先鋒了,和其它小品演員比起來,釘子戶別的不說,起碼還有點知名度嘛。

我想潘長江和蔡明應該能看到民間的反對之聲,他們二人也都一把年紀了,而且名利都已經有了,又何必這麼倔強的在春晚堅持下去呢?難道非要讓人趕下臺才好?看看網友的意見,支持你們的少之又少,口碑到了如此地步怎就還不珍惜自己的羽毛呢?


元芳有看法


蔡明潘長江永遠退出春晚舞臺,看到他倆就噁心,一點笑料也沒有,生硬表演就像倆個小丑,讓他倆趕緊滾蛋吧!


用戶2208511279934


蔡,臺霸,年年春晚不拉。不知道丫挺的啥背景。臉上的玻尿酸比小孩一潑尿都多,笑的像殭屍,不笑像惡靈。真不知道她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太婆,哪來的自信,賴在春晚的舞臺上。


MC龍且


贊成!蔡明跟老妖怪似的,沒什麼創意的小品就是浪費時間。總是那個調調,很久不看了!


尚-eva


他倆的小品生硬無比,永遠一個套路,一個傻老頭,一個惡毒老太婆,關鍵演得極不自然,時不時還要裝嗲,不好笑就算了,還搞得一身雞皮疙瘩,真心不喜歡,越看越尷尬。


可睿思睿


早該退了!沒人喜歡他倆表演,反而越來越遭人嫌!應該清理臺霸了!


太原獅子


蔡明是央視春晚舞臺上,觀眾最熟悉的面孔之一,截至目前是除馮鞏之外參加春晚最多的演員。蔡明的早期搭檔是郭達,各種題材幾乎都嘗試過,但一到節目評獎永遠都是“千年老二”,甚至老三。早期有趙麗蓉壓著,後期趙本山壓著,趙本山離開春晚後麻花團隊又異軍突起,加上蔡明年歲增長轉變戲路,一直沒能在觀眾心目中拔得頭籌。

自從郭達逐漸淡出舞臺,近年來蔡明合作最多的演員是潘長江,他們的作品主人公年齡開始定位為老年人,上臺都戴過滿頭白髮。

這兩年我常想一個問題,同樣是老年人題材小品,為什麼當年趙麗蓉的表演能贏得萬千觀眾,而蔡明的老年人塑造卻一直不太能得到認可?

那是因為,同樣是喜劇表演,同樣需要抖包袱兒,但趙麗蓉說出話來讓人覺得可親,她那種自然又親切的狀態能讓觀眾想起他的姥姥或者奶奶,而蔡明與潘長江搭檔以來總以“毒舌奶奶”的形象示人,第一年還能感覺出新鮮,隨後變本加厲就讓人提不起太多興趣,而且不容易讓人親近,因此就喜歡不太起來。

這兩年的兩個作品稍好一些,去年的是《老伴兒》,到最後通過反轉還感動了一把人,今年是《學車》,主張老人也要互相說出愛。兩個作品都不再那麼毒舌,顯得更加真實,也就能讓人產生親切感。

主張不想再看到蔡明和潘長江的人,應該大都是沒有太多春晚情懷的年輕人,這些人和春晚這些老人兒沒太多感情,他們更願意在舞臺上看到和他們年齡相仿的小鮮肉。

然而,春晚是給什麼人看的?春晚要給各個年齡層的人看,不僅要請小鮮肉演員,也要保留老演員。蔡明和潘長江當年也都算小鮮肉,如今已經步入老年,他們的節目定位,當年表演談戀愛題材小品吸引的是年輕人,而今表演老年人題材作品吸引的是中年人和老年人,這本沒有太大問題。

問題在於,如何演繹這種中老年人題材。吸引不了年輕人不算什麼,如果連和他們一起長大變老的春晚老觀眾也吸引不了,就需要仔細考慮了。


鄭捕頭


如今,確實有一些觀眾們要求蔡明和潘長江退出春晚的舞臺,這是一件比較尷尬的事。

按理說,這二位也算是老一輩的小品演員,在小品界摸爬滾打了幾十年。可遺憾的是,一直沒得到觀眾的多少喜愛。究其原因,可能主要還是個人風格等問題。

如果按時間算的話,蔡明和潘長江踏入春晚的時間都不短。蔡明從1991年第一次踏上春晚,到現在已經參加歷屆春晚達25次之多,可能是同輩小品演員中,參加春晚次數比較多的一位,被稱為“春晚釘子戶”,可想而知,其參演的小品數量之多。

然而,儘管其作品多,但讓觀眾耳熟能詳、記憶猶新的高質量小品卻不多。像陳佩斯、趙本山,觀眾不假思索便可以說出他們的一兩個作品,若要問及最喜歡蔡明的哪個小品,則可能需要稍作回憶。

其實,蔡明的形象不錯,人也漂亮,而且嗓音也好。可能是由於作品和演技的原因,導致她在觀眾的心目中一直是一個不冷不熱的狀態。

而潘長江則是依靠其個頭優勢,算是春晚小品界比較特殊的一個形象。參加春晚的次數同樣不少,僅次於蔡明。他的小品與其別人的比起來,也算是小有特色,在一些作品中融入了演唱的成分。比如那首《過河》,在春晚過後,便被廣為傳唱。他的作品更多偏向於情感,包括親情、愛情等。

潘長江與蔡明有一點比較相似,作品不少,但比較突出的亮點小品卻不多。這可能是導致一些觀眾不太關注的一個重要原因。

客觀的講,沒有一個小品演員會被每一個觀眾喜歡和認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所以,應該經常報一個寬容的心態。潘長江和蔡明作為春晚常客,2019年春晚是否會繼續出現,,也許很快就會有答案揭曉。

大家喜歡他們二位的小品嗎?

【謝謝朋友們耐心閱讀,歡迎關注、評論等,發表看法,一起互動交流!】


龍族社


應該退出。太難受了。看他。貶低中國男人形象,影響東北男人形象。跳馬猴子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