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中國史記研究會的故事

2003年在浙江師大人文學院讀研,俞樟華老師開設了《史記研究》課,結束課程時要求寫作一篇研究論文,2005年在臨沂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學生中開設專業選修課《史記研究》,以後一直在漢語言文學專業開設《史記研究》(後來,隨著配套教材的出版,改名為《史記講讀》山東人民出版社),同時開設了全校通識課《史記與人生》(配套教材《史記人生藝術十二講》清華大學出版社)。後來,因為讀博,14年中斷了一年,博三時又回校繼續開設這兩門課,一直持續到2019年離開臨大。毫不誇張地說,這兩門課應該算得上是臨大開設時間最久,選課學生最多的專業方向課和全校通識課。如果從2003年完成伍子胥的那篇論文算起,從事史記研究,已經17年之久了。

自己感覺跟《史記》緣分很深,但往往又陰差陽錯,讀研時偏偏選了元代史研究的桂棲鵬老師,其時,在高校從事古代文學教學沒幾年,談不上深入系統研究,因為教學中有感觸,寫過一篇關於《竇娥冤》的論文,因此希望能夠進行元雜劇的研究。結果,卻被俞老師的課深深吸引,後來竟然走上了史記研究的道路,連博士論文都是以史記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可以說,司馬遷和史記成就了我,如果算有所“成就”的話。

中國史記研究會,早有耳聞,一直以來,心嚮往之。2011年,去浙師大看望導師,順便拜訪俞老師,請俞老師予以引薦。當年年會正好在蘇州開,“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因這雙重因素,促成了我的又一篇論文,於是發到指定的郵箱。不久就接到通知,歡迎某某日前去參會。終於可以見到各位專家學者了,終於可以到人間天堂去了,心裡簡直樂開了花。可天有不測風雲,距離開會一週左右,突然接到了蘇州的電話,通知:你的論文收到了,也已經編到出版的論文集裡了,可是對不起,因為參會的人太多了,接待不了,你不能參會了。

都已經做好了參會的準備,卻接到了這樣的通知,我不解,卻也無可奈何。世上玩人的花樣很多,竟然還有這樣的玩法。這是你完全沒有辦法的事,誰讓你進來的晚呢?中國的學術離不開圈子,不混圈子,申請不到高層次課題,發表不了高層次論文,更評不了高級別獎勵。在中國,從事文科研究,乃至所有研究都離不開圈子,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學術圈的江湖,水很深哦。這一次與史記研究會,是這樣近,又這樣遠!就這樣失之交臂。

時光荏苒,歲月蹉跎,後來就到了2016年,史記研究會年會在重慶召開,山城重慶,火鍋之都,網紅城市,挺好的地方,又鼓足勇氣,通過俞老師聯繫上會務組,又發走了另一篇文章,後來,也接到了開會通知。可好事多磨,當年教育部審核評估,我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負責人,必須做好專業剖析和接受訪談的準備,在此期間,任何人都不得請假。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時在11月,正好與會議衝突。又一次與史記研究會完美錯過!

2017年,張家界會議,順利成行,其實,也不是很順利,飛機飛到上海虹橋,結果,轉機時遇到颱風,等了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一直等到5個小時,最後說,因為天氣原因,取消航班。而且,屬不可抗力,食宿自理,不予賠償。機場周邊住宿超標,只能乘坐機場大巴,找到離開機場比較遠的一個錦江之星,暫住一晚,晚上雨驟風狂,所幸第二天雲散雨停,陽光明媚,總算是順利參加了會議,見到了張大可、可永雪等專家學者,終於圓了持續近十年的史記夢。當拜會中國史記研究會會長張大可先生,在先生房間跟先生說起我與研究會的曲折經歷,先生很是動容。當時我還撰了個對聯,上聯是,夢圓張家界,下聯為,情繫司馬遷,橫批為,史記為媒。

2018年,南京浦口會議,見到了溫文爾雅的趙生群先生。2019年,甘肅蘭州會議,領略了陝師大張新科先生一行的風采。南京、蘭州兩次會議張先生給與會學者贈送了很多著作,王曉鵑女士對我的與會論文給予了較高評價。每年參加這個會議似乎已經成了一個必須的重大節目。2020年年會在海南師大召開,希望也能順利成行。

正式參加會議之前,我提交了兩次論文,可也錯過了兩次會議,一次被動,一次主動,其實主動也是被動,雖然兩篇論文後來都在學術期刊發表了,但論文集收了我的論文,總希望能夠見到,雖然對於我已經沒有任何的名利意義,可如果她們見不到我,我見不到她們,就總感覺她們就像我的棄兒,始終是個遺憾。無數次想起,她們在哪裡,她們長什麼樣。終於今日在網上購到了2011、2016年兩次年會的論文集。這樣一來,我與史記研究會就算沒有遺憾了,我與史記研究會的緣分總算是圓滿了。

2020年,庚子春節,一定是所有中國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最為深刻的特別的年。寫下這些文字時,大概率地說,中國的疫情基本控制住了,而世界似乎正水深火熱著,全球村時代,希望早日擺脫,不曰勝利,只算結束,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深刻的總結反省,才可能保證悲劇不再上演。

人常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對我來說,剛剛過去的2019年,我的本命年,這一年正應了這句話。我的人生如戲,而對我這一年來說,這一年的人生並不如戲,戲太簡單了,戲太low了,戲太程式化了,我這一年那麼緩慢,那麼複雜,是山窮水盡,又有柳暗花明,經歷了那麼多人,經歷了那麼多事,億語萬言,又怎麼能說得盡呢?!研究史記,與子長先生為友,先生的慘痛經歷成就了先生,也成就了偉大的文史鉅著,是啊,人生怎麼可能一帆風順呢?雖然在近天命之年發生了這麼多事情,我的原則很簡單,怨天尤人不可取,也不應該,這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亦師亦友桂奎先生曾經跟我說,難以選擇、難以抉擇時候,哪種選擇都是對的,因為每一種選擇至少可以成為一種經歷。我希望、我也相信,在以後的某個時候,我會、我也能寫部名叫《又一個豬年》的小說。

人得往前走,人要往前看。2020,歲在庚子,又是一個循環的開始,希望能夠越來越好。因為經歷過最難,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好,但願如此!


我與中國史記研究會的故事

與史記常青樹——內蒙古師大可永雪先生合影


我與中國史記研究會的故事

蘭州會議留念


我與中國史記研究會的故事

蘭州會議論文集


我與中國史記研究會的故事

蘭州會議論文集收錄本人文章


我與中國史記研究會的故事

2011年蘇州會議論文集


我與中國史記研究會的故事


我與中國史記研究會的故事

蘇州會議論文集收錄本人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