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因為抑鬱休學的人,是誰建議你們這樣的?情況有所好轉嗎?

峩是一個矛盾體


據我在臨床觀察和了解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因抑鬱休學的學生是由班主任老師或是學校建議的。

其最根本的動機是:

擔心學生因抑鬱在學校發生意外如衝動和自殺行為,從而承擔責任。

這也難怪,近些年不斷髮生的大中小學生在學校出現類似惡性事件讓學校狼狽不堪,經濟賠償暫且不說,其不良影響和給學校的聲譽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可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幾乎令每個班主任和學校領導都心驚膽戰。

其結果,受害的卻是學生和家長。

臨床上經常有家長帶著孩子來我們醫院,主動要求做心理健康評估,要求醫生給孩子開具心理健康並可以復學的證明。

其實,從醫學臨床的角度看,一般輕、中度的抑鬱我們是不建議孩子休學的:

配合小劑量抗抑鬱藥物;

結合父母的配合與家庭治療,一般均可取得比較好的療效。

除非是重度抑鬱症,或是伴有強烈的自殺觀念或自殺行為的,一般我們會建議讓孩子住院治療,這種情況就不得不休學了。

因為對於輕、中度抑鬱的孩子,休學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使孩子產生自卑感和劣等感,徒增其心理壓力,對孩子的心理與社會康復反而不利!



心理醫生張彥平


很高興接到平臺邀約回答這個問題,感謝信任!其實這是一個一看到就感到很壓抑的問題,我可以用一個真實的案例來回答。一個孩子的父母向我求助,孩子(女孩)上高三,還有半年就要高考了,女孩因為失戀(同班同學)竟然不想上學了,找出各種理由請假,有一天就乾脆賴在床上不起來了。沒辦法,我過去先和孩子溝通,孩子就是不開門,後來找來了急開鎖,打開了房門。我能理解孩子此刻的心情,成年人有時候面對這種情況也會愁腸百結,何況是個涉世未深的孩子,她一定是萬念俱灰不能自拔。這是一種青春期情感的過渡 ,得個時間和過程。可關鍵是事關高考不能前功盡棄,我和孩子的父母一起好說歹說,總算把她送進了校門。可是沒過幾天,孩子賴學的情緒又出現了,看到她難過的樣子,我的心裡也很難受。孩子心理憋屈,過不了這個坎,再加上馬上要高考的壓力,所以就乾脆迴避,不學了。這樣的結果對父母是很大的打擊,孩子的母親說孩子有抑鬱傾向,就帶她去看了心理醫生,表面上看來孩子的悲傷情緒得到了一定緩解,好了幾天。同時我也和那位心理醫生溝通,瞭解了孩子一些內心的真實想法,知道下一步該如何做。可是沒過多久,孩子又不去上學了,任憑家長如何勸說都沒有效果,甚至動手都沒有效果。礙於交情,我讓孩子住到我的家裡,讓她休息三天不學習,直吃飯睡覺,抽空給她聊天安慰開導,還帶她出去郊遊看桃花。慢慢地,她的情緒平靜下來,也答應去上學不再鬧騰了。這時候,我認為孩子的壓抑情緒已基本上得到了釋放。其實孩子根本不抑鬱,這是家長不會引導孩子疏通心理情緒而導致的淤堵對抗。說白了,就是家長缺少教育心理學知識,不會教育。其次,孩子面臨高考敢於逃學也是家長家庭威望的喪失,孩子有什麼理由放棄高考?如果平時管教嚴格,孩子是不敢在家長面前放賴的,所以說家長平時不能過於溺愛孩子,放縱孩子的不合理行為。後來,我乾脆幫人幫到底,讓孩子住到了我家,白天她去學校上學,晚上送到我家來住,我儘量安撫、鼓勵她,從生活的細節上關心她。沒過幾天,久違的笑容又重新展現在她的臉上,對抗的情緒沒有了。我用心理學的知識和細微的愛,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還有安全感,還有關心和理解,還有愛和希望!幾個月後,孩子順利參加高考升了大學。大學在校,孩子一切表現良好,簡直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我們甚感欣慰!拯救一個孩子,源於良好的家庭教育。

孩子上學時抑鬱,作為家長一定要找出原因,然後給予適當的開導和減壓。不能單純地看到孩子不開心,有出格行為,就判斷她(他)抑鬱,然後帶去看心理醫生,或者乾脆休學,這都不是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有的孩子休了學,暫時減緩了壓力,可怎不能一直讓他(她)休下去吧?有的乾脆借休學而徹底失學,成為社會上的流浪兒或者廢人,抑鬱會越來越嚴重。治療抑鬱,關鍵抓住心理癥結 ,孩子願意和心理醫生溝通,那是因為心理醫生不打壓孩子,懂得溝通技巧和語言,能讓孩子信服。其實家長比心理醫生有更多的時間去和孩子接觸,只要善於察言觀色,悉心說服教育,心理醫生能夠做到的,家長也同樣能夠做到。養兒之路多艱辛,父母要做有心人!不要隨便給孩子扛上抑鬱的帽子,那樣會毀掉孩子的一生。家長要擔當起正確教育孩子的責任,不斷提升家庭教育的藝術!杜絕抑鬱,從家庭教育開始!



現代詩歌雪中情


因為抑鬱而休學基本上是由學校建議或家長申請的。抑鬱症是一種精神疾病,理應得到治療,否則危害學生的生命健康。

中國人應當到了全面理解“健康”的時候了。健康必然包含心理的健康。心理健康不是唯心主義論。心理學是科學,作為一項科學研究,它在世界上存在近兩個世紀了。

心理不健康的危害不亞於生理不健康對人的危害,它的存在或許比生理不健康更普遍。拒絕承認甚至刻意隱瞞都是有害的。所以建議或申請有抑鬱症的學生休學是極好的事情,值得提倡。




行走寰宇


首先我們要知道,休學是因為有一些心理問題(身體健康問題)影響到了上學學習,不解決問題不能正常上學,而不得已而採取的一個補救措施。

休學不是萬能的,不是休學就可以解決問題。休學只是為了解決問題而讓學校的學習先放下,先轉移一下環境有利於解決現在存在的問題。

休學以後有可能通過休學的這段時間,通過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讓問題得以解決。而不是休學就可以解決問題。

也有大量的案例,先休學不去上學了,問題也沒有解決,就以後再也不去上學的,而中斷了學業的。

休學以後採取正確的方案徹底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身體健康問題),再回到學校,恢復正常的學校學習生活,是最好的選擇,最好的安排。(正規心理諮詢服務是最佳方案、最好的方式方法之一。)


羅桂田心理諮詢


謝謝你的提問,現代社會飛速發展,大有像毛主席當時說的話: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在年輕人、中年人當中,很多人都存在著或輕或重的抑鬱。老師建議有些抑鬱的同學休學是正確的,這個心理狀態,越早發現越早治療越好。他們如果能得到好的心理引導和治療是會有好轉的。

一,誘發抑鬱的原因有生物遺傳因素,抑鬱氣質。也與社會環境因素家庭環境,人際關係有關。比如遭遇大的過分悲傷的事件導致誘發。以上這些因素並不是,單獨起作用的各方面因素聯合作用下導致發生。

二,抑鬱症的表現:是鬱鬱寡歡、內向消沉,對周圍的是漠不關心,自卑感強,不和外界接觸,往往喜歡獨處,沒有生活的興趣和動力。

三,抑鬱嚴重影響生活、工作,學習和社交發現抑鬱,輕的要進行心理干預重的要藥物治療。

家庭的溫暖、陪伴、引導 都可以改善這一種不良的情緒。引導抑鬱的人,實實在在做一件事,每一個進步都會激發他的興趣。從而建立自信,心情舒暢,克服心理障礙,走進社會迴歸正常。

我是小城桑榆,希望那些有抑鬱傾向的朋友,儘快擺脫陰影走進陽光。覺得文章不錯,對你有幫助給我關注吧。


小城桑榆


學生在青春期有逆反狀態,或早戀或迷上打遊戲了。那是少數的人,碰到一個抑鬱嚴重的,家長給停學,留家裡冶療,己經休學了,不知道什麼原因,受了什麼刺激,剛開始的事候家長在找原因,找老師問情況,老師把這個學生的幾個要好的同學找去問,結果也沒查到什麼原因,當中還跟要好的同學還有溝通,問了這麼回事,說了不著邊際的話。後來就沒了信息,不原意同別人溝通。作為家長要重視孩子,要做到多關心,以及學習進步和生活照顧。


榴蓮7441


有抑鬱症的人心情都比較低落,內心焦慮,在學校裡接觸的人比較多,環境也比較活躍,不是很適合抑鬱症人群,所以休學回家調理也是算是一種治療方法,但是還是治標不治本,要想徹底治癒抑鬱症,只有找到內心的心結,把他打開了,這樣才能更好的生活和融入社會。

至於休學治療抑鬱症很多人是病治好了,學業也就休滿了,給人一感覺是治療抑鬱症是拿智商來換取的一樣。


惝恍迷離的小鳥


不要掏心掏肺的去對待每一個人,因為有些人不值得。 總有,讓你突然就死了心。 總有一些態度,讓你突然傷了心。 總有一些語氣,讓你突然就酸了心。 總有一些行為,讓你突然就寒了心。 總有一些事情,讓你不經意中,就看清了一個人。 別太高估自己在別人心裡的位置,也許你在別人眼裡什麼都不是。 有時候付出的多了,反而低賤的被人看扁了,不是誰都懂得“珍惜”兩個字!


嚥下淚


休學一般需要醫生的綜合評定後決定的。

我的建議是首先要分清是抑鬱還是抑鬱症。很多人把抑鬱和心情低落劃了等號,但是並不是這樣。

首先,心情低落可以是抑鬱症的觸發點。

其次,抑鬱症的症狀是心情低落,即使本人知道應該逃離這種情緒,但是卻猶如困獸之鬥,只能一直溺在這深藍色的憂鬱的深海中。

抑鬱症患者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項:

一個好的精神狀態:患者焦慮、緊張、均可激發,所以患者要放鬆自己,舒緩壓力,懈下責任,在生活中想辦法給自己增加點愛好、興趣,讓自己整個開朗起來。

有治療信心:建議抑鬱症患者在治療時,不要著急,只要堅持治療是完全可以治癒的。不過,任何疾病的治療都需要時間,需要恢復的過程,不可能一下子就好了,沒那麼快,何況抑鬱症是慢性疾病,更得需要時間。

找些事情做,分散精力:有人患上抑鬱症後,什麼也不想幹,覺得什麼也沒意思,整天不出門,也不願意和別人多說話,為此更加孤僻。治療抑鬱症應該注意什麼呢?其實,正確的做法是要勇敢地走出去,多和人交流,儘量找些事情幹,一來鍛鍊了身體,二來分散了注意力,這樣就不總盯著自己的病了,反而對疾病的康復有好處。

多運動:建議抑鬱症患者平時多運動,走走,散散步,慢跑等,有條件的話可以登山,游泳,打打球,練練太極等,反正別總在家裡憋著,健康的人也不活動,不出門也會憋出問題的。

抑鬱症的成因很複雜,基因遺傳、環境因素與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產生的。我們只能說事件A引燃了這次情緒爆炸,即使不是事件A,還有事件B,C, D........都有可能觸發抑鬱症。40%的風險和基因有關,

輕度抑鬱可以通過與心理醫生對話緩解,中度抑鬱以上需要藥物的支持。因為我們也不知道你具體的情況,還是聽醫生的吧,找個信任的醫生,聽他的建議,是上學還是暫時休學好。抑鬱症在這個社會也很正常了。





吾本思無邪


以前總覺得抑鬱離自己和身邊的人很遠,抑鬱是一種普通人很難接觸到的狀態。所以眼睛一觸及抑鬱兩個字都不敢輕易說話,不敢輕易告知別人自己的想法,總覺得沒有體驗過抑鬱狀態的身心不能準確或者說貼切的表訴其中緣由。但是隨著近幾年周圍認識的人的孩子朋友不斷有人提及抑鬱,甚而有同學送自己孩子到專門醫院去調理休憩,才漸漸對抑鬱多關注多細想多觀察多分析。不過現在依然感覺對存在抑鬱情緒的人不能輕易下一個結論貼一個標籤,她或他得抑鬱症了。個人覺得任何情緒的表現都是相對比較而言,你可能覺得身邊的子女或者親朋好友跟她自己以前狀態比較或者跟周圍大多數人相比情緒情態不一樣了,甚至出現了跟自己重要相關的事情也突然中斷了,你找不出其它原因就自作主張往抑鬱上判斷甚至標籤確定是抑鬱症了。從心理活動上看,心理問題還區分一般心理問題和嚴重心理問題呢,一般心理問題是有時限的,過一段時間造成心理問題的突發事件影響淡化遠離了,一般心理問題會自行癒合,當事人會恢復到跟原來的身心狀態沒有什麼區別,嚴重心理問題如果輔助一些藥物也能夠慢慢康復,大部分沒有絕症而言,抑鬱情態也跟感冒發燒一樣是有個過程,不吃藥需要身邊的人給予溫暖正確的伸手引導,走出自己封閉的小房子,也不會有太長時間的低落和興趣減退,就能正常的工作生活學習,不需要貼上抑鬱標籤把她關回到幽靜的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