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碎碎念之遠程辦公


我的碎碎念之遠程辦公

下午遠程辦公的時候,莫名奇妙煩躁起來,一直以為可以把控情緒的我,此時翻了船。下午站在陽臺上,向遠眺望,突然發現一週沒出過家門。微風拂過,感受自風的涼意,竟心生喜悅。

疫情期間公司倒閉,員工被裁的消息層出不窮,或者在家待業一個月等候通知也是常見的事,每個人如履薄冰,害怕下一個不幸的人是自己。畢竟這個歲數的人已經過了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年級,每個月定期交房貸車貸,日常生活開支都是再現實不過的。

我的碎碎念之遠程辦公

走過的路多了,見過的人多了,才知道眼界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

一直給自己的定位是努力,可後來發現自己不過是相對努力罷了。你高考的時候壓根不知道還有申請大學的通道,你沉溺於專業課的學習壓根不知道有人已經自食其力,你每日讀書晨跑壓根不知道這一切可以轉化為個人影響力。

這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困惑,更是一群人的困惑。

不是我不想做,而是我根本不知道。這就相當於降維打擊,別人不費吹灰之力就將你打敗。《奇葩說》裡詹青雲說到小時候的鄰居是上海知識分子,那個時候不知道鄰居對她潛移默化的影響,直到今日才明白那些是其他人企及不到的。

我的碎碎念之遠程辦公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名師指路。

這個名師可以是朋友,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陌生人。讀書、行走、遇人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沒有先後順序,互相影響。

現在的知識太多了,有了知識焦慮一說。我們都想去學習,生怕一個拉下就落後了。可良莠不齊的內容和浩如星海的知識,我們根本無法篩選。

有段時間,各種App,各種課程,各種學習,我都想看。家裡讀書,地鐵上微信讀書,路上喜馬拉雅和得到App,週末網易雲公開課。一大堆的內容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明白了知識是學不完的,重點是找到自己的興趣點。

我的碎碎念之遠程辦公

“人生短的完不成我必須做的事,人生的長度僅夠完成我想做的事”。

我開始去思考我喜歡什麼,我喜歡那些經濟課嗎,好像也不是,只不過那是購買最多的而已;我喜歡電子計算機嗎,也不是,只不過我大學學了這個專業,順其自然畢業後就從事互聯網了;我喜歡朋友齊聚一堂,歡聲笑語嗎,也不是,只不過人家邀請你總得合群呀……

那我喜歡的是什麼呢,什麼是我不計代價一定要做的呢?

是對旅行未知的渴望,是對筆墨文字的痴迷,是構建自我世界的欣喜。在19年11月,我決定去做一下我熱愛的事,都說熱愛的事,即使累,也是痛並快樂著。

週末一天要逛三四個景點,晚上寫筆記;制定日更一篇,日聽一講,無論多晚都要完成。慢慢發現,碼字是治癒心靈的過程。電腦上文字一行行的書寫,我的思緒也在飛速旋轉,對自我的認知,對世界的思考都在每一個字裡體現出來。

我的碎碎念之遠程辦公

與其說是熱愛,不如說是治癒。

有場辯論賽的主題是“人之初,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我倒是支持性本惡的說法,在出生的一刻,我們是哭著來到世界的,最後是笑著離開的。兩萬多天的日子裡,我們經歷著成長著,將對外界的惡變成善,實現自我價值和追求。

態度決定了我們的認知。

就像是一份工作,有人把他當做工資,期盼每月發工資的日子;有人把他當做職業,享受晉升的成就感;有人把他當做使命,賦予崇高的價值。

你對工作對生活的態度,恰恰是你對自身的認知。當你把自己看做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你的社會參與感和自我價值感都會飆升,反之,就如同浮萍,四處飄零。

我的碎碎念之遠程辦公

對工作生活的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是害死人不償命的。

制定一個目標,不一定是要實現它的滿足感,更多的是實現過程中的意外收穫。

天空不留下痕跡,但我已飛過。

我的碎碎念之遠程辦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