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A计划,还要有B计划、C计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会做出一些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去执行。但是在执行计划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

为什么会这样呢?

墨菲定律告诉了我们的答案是这样的:“没什么事情像看上去一样简单。”我们在做计划的时候都会带有主观意向,这就难免造成计划与现实不符。

王建国马上就要参加专业考试了,他计划每天晚上学习半个小时,从而让自己有充足的准备面对考试。

结果计划实施的第一天就有朋友找上门,要拉他出去聚会,王建国说要学习,朋友却说回来再学也是一样。王建国想想也是,便跟着出去了。

聚会结束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十一点多了,王建国想到第二天还要上班,就先去休息了。

之后王建国隔三差五就会因某些原因而中断学习计划,到了考试前,他突然发现自己还没有好好地复习过。

我们每个人都习惯性地将事情往好的方面去想,所以在做计划的时候也会如此,从而忽视可能存在的问题。

因此,我们做计划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方方面面,只有对那些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我们才能在面对时做出正确的应对。

所以,我们做计划的时候不能仅考虑某一方面,既要有A计划,还要准备B计划、C计划,做好多方面的准备。

唐彩才是一位业余的网络小说家,利用自己闲散的时间写小说发表到网上。她为自己做了一个计划,准备每天晚上回到家后用两个小时来写小说,剩下的时间足够自己完成其他事情。同时,她还计划在周末多拿出四个小时写小说,留下一些存稿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她就这样每天按照计划去执行,保证每天能够发表五千字,一直坚持了一年多,终于写完了一个小说。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一件事情都有无限的发展可能,哪些发展很重要,哪些发展需要我们尽量避免,这都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计划,并且要对计划做出分类总结。

这时候我们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多重计划,在制订A计划的同时,根据事态可能存在的发展,在A计划的基础上制订B计划、C计划,让自己的计划更加完善。这样在面对某项计划出现意外不可改变的情况下,可以很快地启动备用计划,尽最大的可能避免存在漏洞,保证完成最终目标。

有A计划,还要有B计划、C计划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出多重计划,防止计划外的变数呢?

第一,要明确目的,做出针对性的计划。我们做出的计划首先要为自己的目的服务,不管是A计划、B计划还是C计划,都不能脱离最终目的。同时,多种计划之间应该有明显的不同,要针对可能存在的意外提供不同的选择。

第二,计划要简洁、务实,避免加大自己的执行难度。我们在制订计划的时候要尽量简洁,越是复杂的计划越容易出现漏洞,徒增执行计划的难度。同时计划还要务实,打击自己的自信心以外没有任何作用,只有符合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计划才能算得上行之有效的计划。

第三,避免计划太过理想化,计划要留下空档,计划与计划之间也要留下转变的余地。我们很多人在制订计划的时候过度追求完美,却会让计划难以执行下去。同时我们也不能指望在A计划执行不下去的时候马上转为B计划、C计划,计划的变动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我们的计划与计划之间应该留下足够的空档,能够保证我们计划转变时平缓过度。

第四,我们在执行计划的时候要学会变通,注意反思与改进。我们的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时刻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所以在我们执行计划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关注,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改进,只有保证计划时刻符合事态发展,才能保证计划顺利执行。

其实我们制订计划只是为了保障达到最终目的,所以不管我们制订多少计划,只要能够避免漏洞,最终达成目标,那么就没有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