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教育部明确推迟校考,鼓励网考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上百万艺术类专业考生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艺术类专业校考时间已经推迟。究竟什么时候考,成了家长和考生共同的焦虑。12日,教育部明确,采取多种方式对2020年艺术类专业考试方式予以调整,进一步缩减校考专业范围,推广非现场考试方式,而现场类校考则一律放到高考后进行。

【扩散】教育部明确推迟校考,鼓励网考

资料图。

但是,新变化也让人生出了新的焦虑——远程考艺术,靠谱吗,公平吗?

缩减校考专业和规模是大势所趋

2020年全国艺术类专业报名人数预计为115万,若加上学生家长,可能规模有200万之多。如果这200万人仍按过去规模流动赶考,会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较大影响。

教育部要求各有关高校要针对今年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根据不同艺术类专业人才选拔的特点,科学制订校考工作方案,积极引导考生理性报考。对于与专业考试要求相关度不高的专业、省级统考已覆盖的专业,高校要尽量减少校考专业范围。

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中心主任胡向东表示,缩减校考专业和规模并不只是单纯为了抗击疫情而被迫采取的措施,它是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发展的大势所趋。“我国高校艺术类校考一直存在规模过大、重复多、效率低下等方面的问题。”他列了组数据: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九大美院的美术类专业校考规模动辄达到四、五万人,而一校招生计划数往往不到2千;2019年中央戏剧学院本科计划招生573人,却有67946人次报名;北京电影学院有59059人次报考,其专业报录比例达114:1……校考时间从1月延续到4月,无数考生被这种所谓“机会”裹挟,四处奔波应考,既劳民伤财,又耽误文化课的学习。

教育部此前就已经在抓省考建设,使其可以覆盖绝大部分艺术专业,考生可只参加一次省统考,即可凭此成绩填报平行志愿。从2010年以来,校考举办范围已从千余所高校缩减到40多所,侧重于艺术史论方向的专业也要求一律不再举行校考,只依据文化课成绩录取。

胡向东说,严格控制现场考试规模的实质是由直接报考、一次筛选改为统考+校考的分级报考、两次筛选,具有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而压缩校考报考人数并没有消减校考的功能,反而有利于提高校考的效率。

三大措施保远程考试公平公正

北京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中心教师刘嘉指出,各高校普遍采用了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具备了远程考试的条件。确实需要校考的,可以采取“提交作品、考评分离”的方式来进行考试,即考生按要求录制本人作品并提交,学校组织专家通过zoom等平台进行云评分。

教育部也表示,鼓励高校采取考生提交作品、网上视频面试等非现场考核方式进行考核。

但这一点,也引起了广泛争议——非现场考核,如何保证公平公正?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表示,公平公正是招生考试的基本价值取向,必须坚守这条底线。

其提出了三条措施:

一是考生提交作品时,要根据学校远程网络平台统一制式要求,完成相关作品录制后立即上传,不得进行编辑处理。

二是在实时网络视频考试时,高校要运用人脸识别等技术措施加强对考生身份的核验,并采取随机抽题、实时交流等方式,严防“替考”等考试作弊行为。

三是所有录取的考生,高校应在开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复核、复测。对于复测不合格、入学前后两次测试成绩差异显著的考生,要组织专门调查。经查实属提供虚假作品材料、替考、违规录取、冒名顶替入学等违规行为的,取消该生录取资格,并通报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倒查追责。

胡向东建议,还要加强内部人员管理,消除内部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严格防范和处理内部人员违反招生规定行为和营私舞弊的犯罪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招生环境。

如果真的进行远程考试,对那些不具备录制视频条件的考生,高校要进行兜底保障。

教育部明确,不让有才华的考生失去机会。一些农村和贫困地区等网络条件不足或不具备智能终端的考生,可以向高校提出申请,由高校出面协调生源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为考生免费提供视频作品录制服务等。高校不能对考生说“不”,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不能对高校说“不”。各高校、考试招生机构专门指定联系人,报教育部考试中心备案,专门处理困难学生问题。

【扩散】教育部明确推迟校考,鼓励网考
【扩散】教育部明确推迟校考,鼓励网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