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名作」第23期:美麗新世界

1背景


《美麗新世界》是阿道司·赫胥黎的一部硬科幻小說。這個赫胥黎大家可能不夠熟悉,他祖父大家可能更熟悉點,嚴復翻譯的《天演論》的原作者,進化論的支持者,曾被譏諷為“達爾文的哈巴狗”。《美麗新世界》當中構想的26世紀的世界,可以看做是人類社會進化到極端的一種社會形態。倒不是說這種社會形態已經十全十美了,而是如果發展成為這種形態,已經沒有進化的空間了,無論技術層面還是文化層面,原因為何請聽下章分解。


「五分鐘名作」第23期:美麗新世界


2故事


到了26世紀之後,人類社會發展到這樣一種形態,沒有了現在的婚姻家庭生育概念,所有的人都是生產出來的,一共分為五個級別:阿爾法(α)、貝塔(β)、伽瑪(γ)、德爾塔(δ)、厄普西隆(ε)。可以看做是種姓制度的翻版,不過這個分級不僅僅是外在的身份標籤,還包括生理以及智力方面的設定。通過在胚胎階段是人為干涉,使得越是低級的人在身高、體力、智力等都越差,像厄普西隆(ε)這種說白了就是奴隸,亞里士多德口中“會說話的工具”。幾乎整個世界都進入到了這種形態當中,少數開發成本過高的地方例如印第安保留地,則成了化外之地。在這個社會里,男女可以隨便亂搞,只要他們願意,但是需要注意避免生育,並且由於特定的醫療干涉身體可以避免老化。

故事一開始通過學生參觀

生育工廠簡單介紹了這種社會形態。然後開始進入主線劇情。有點畸形的馬克斯藉口從事心理學研究前往印第安保留地,實則是為了勾搭美女列寧娜,到了保留地之後意外發現琳達。原來很久之前研究所長跟琳達前來旅遊,結果跟琳達走散,導致琳達跟印第安人生活在一塊並生下約翰,同時缺乏醫療條件導致身體老化。馬克斯為了對付排擠他的所長,將琳達以及約翰帶回西歐,導致所長羞愧之下憤而辭職。同時約翰成了熊貓一樣的國寶,馬克斯也搖身一變成了紅人,因此越來越膨脹,拿下列寧娜這樣的美女已經不在話下,對朋友赫姆霍爾茲的勸誡也置若罔聞。

某次大型動物……不對,野人展覽會上,約翰不甘擺佈拒絕出場表演,結果馬克斯遭到眾人當場譏笑。之後約翰的反叛意識越來越強,聽聞琳達時日無多前去見了琳達最後一面,並且在離開的時候攻擊人群,避免一群厄普西隆(ε)陷入到唆麻製造的虛假快樂當中。此舉遭到警察的鎮壓,馬克斯、赫姆霍爾茲、約翰三人組被帶去同總統見面。總統向野人約翰介紹了這種形態的好處,穩定與秩序,雖然文化遭到扼殺,並且給野人提供了選擇,要麼遵守各種約束留在社會當中享受這種生態的好處,要麼可以拒絕這些約束離開這種社會。約翰選擇離群索居,但是好奇的人仍然蜂擁而至觀賞這個大熊貓,包括跟約翰互相愛慕的列寧娜。約翰發現離群索居也無法躲避眾人,在拒絕列寧娜之後懸窗自盡。


3賞析


很薄的一本小冊子,可以輕輕鬆鬆在一天的時間內刷完,講述的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一個文明的社會,一個野蠻的人。野蠻人最終選擇拒斥這種缺乏自由、缺乏文化的文明社會,想要追求那種瓦爾登湖式的生活,最終求而不得,用死亡來選擇解脫,實現自己的自由。故事非常簡單,人物也不復雜,並且敘事的技巧也談不上多高明。有興趣去閱讀原著就會發現故事並不像上面總結的那樣清晰明瞭。一個簡單的故事,但是細節描述的時候有些凌亂,需要在閱讀的時候自己去梳理。尤其是在簡短的故事中,特別是前半部分,出場人物眾多,容易影響到讀者對故事的認知。

同守望者一樣,單獨拎出來故事談不上史詩般的波瀾壯闊,也不像推理小說那樣環環相扣,如果只看故事簡介會覺得寡然無味。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通過這個故事所表達的東西,

發人深省甚至可以說是振聾發聵。這個美麗新世界是否合理?你是否願意生活在這個美麗新世界當中?

在這個美麗新世界中生活的好處:1無需擔心疾病,壽命幾乎無限制;2無需擔心基本生活,不會失業;3無需擔心性生活,男女之間只要互相願意可以隨便發生關係;4,無需擔心娛樂生活,各種娛樂活動豐富,甚至有類似VR電影這樣的影院,(有條件的)可以到處旅行,標配唆麻(可以看做精神鴉片); 5無需擔心大規模暴動、戰爭。

這個世界是不是很美麗?當然了,在這個美麗新世界生活你也需要付出代價:1指定生活(也就是說這輩子什麼樣生下來就註定了,如同遊戲角色般被設定好了,你甚至不會想要去享受高階層的享受、福利、生活);2社會停止進化(技術幾乎裹足不前,因為沒有這方面的需求了);3文化荒漠(所有經典書籍一律銷燬,因為閱讀此類書籍可能引發自由思想);4禁止異議(禁止一切異議,違反者送到荒島)。

這個美麗新世界的確很美麗,並不是像落後的滯後的原始社會,但是這個美麗新世界的居民可以說被剝奪了精神屬性、文化屬性,華麗麗的外衣之下,說白了就是個

會說話的動物而已。這個美麗新世界也很溫和,雖然不容許異議,但是並不會像1984那樣直接改造甚至肉體消滅,而是讓異議者自行選擇接受還是離開。這樣做也有其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清理掉不穩定因素,從而維持美麗新世界的正常運轉。畢竟曾經將二十萬阿爾法(α)仍在一個荒島上進行試驗,不外加任何約束,結果發生了類似蠅王那樣的故事,並沒有建立一個穩定有序的社會形態。

這是一個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選擇,一方面是物慾享受,另一方面精神文化,如果二者不可得兼,又該如何選擇?大家都沉浸在物慾享受中,就杜絕了不穩定因素,這個美麗新世界可以像永動機一樣持續運轉下去。如果想要過多的精神自由文化自由,勢必會影響到這種一成不變的秩序。這確實是兩難的,如同守望者的故事一樣,恰恰這種兩難的抉擇逼得人不得不直視人心的最深處,去做出判斷做出選擇。


4多餘的話


需要擔心的不是美麗新世界會不會來臨,而是它已經來了。也許有人覺得這很荒謬,我們的世界跟美麗新世界千差萬別,談何已經來了?且聽我細細道來。美麗新世界中最重要的幾種元素:階層劃分+物慾享樂+唆麻+摒棄文化(自由思想)。可以說整個美麗新世界就是建立在這幾種材料之上,當然了需要技術這一前提條件。現代社會不是這樣嗎?

階層劃分而言,現代社會沒有階層嗎?相信任何一個成年人都不會否認。階層劃分不明顯嗎?非常明顯,從收入到消費場景再到生活圈子,不同階層的人可能幾乎沒有任何交集,除了生活在這個藍色的星球上這個共同點。比如我一個根正苗紅的貧下中農,跟TOP500這樣的階層有任何交集嗎?沒有。階層可以流動嗎?

可以,但是難度極大並且越來越大。拋開一些普適價值觀還有基礎法律制度之外,現代社會的頂層制度,相當程度上可以看做是高階層的人設定的,可以理解成公司的管理人員制定公司規章,只不過社會是一個最大化的公司而已。高階層的人制定的機制目的何在?維持公司運行,最大化自身利益,目的顯然不是為了實現階層的順利流動。不是說當代社會沒有階層流動,這個流動時時刻刻在發生,不過相對於總人口的比例而言太少太少,對整體格局沒有太大影響。

當代社會的階層分野跟美麗新世界有相同之處嗎?美麗新世界裡分成五個不同的等級,當然了等級當中還有+和-,不同階層對應不同的工作、思維甚至娛樂方式。當代社會就沒有這樣的設定了嗎?提起藍領民工階層大家想到的是什麼?穿著一身髒兮兮的衣服帶著安全帽在腳手架上爬上爬下,下班之後拎兩個饅頭一瓶啤酒一邊吃喝一邊侃大山。提到白領階層大家想到的是什麼?女白領襯衣套裙高跟絲襪,寫字樓之外,出入精緻餐廳、咖啡廳,在星巴克的時候再搭配個macbook營造下氛圍。IT民工一身優衣庫,雙肩包裡揹著THinkpad這樣的商務筆記本,最好再搭配個禿頂就完美了。至於

金領這樣的管理階層,整天沉迷於辦公室抑或打飛的導出出差,下飛機後專車接送各種活動各種項目各種會議,出入高星酒店最好還是希爾頓這樣逼格更高的外國品牌。民工兄弟會拿著macbook去星巴克一邊喝咖啡一邊做做設計嗎?想都不會想。高管會戴上安全帽戴上手套去工地搬磚啊?想都不會想。也許這樣的階層分野不是從胚胎階段就設計好,出生之後通過睡眠教育、電擊訓練強化,但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其實已經潛移默化刻錄到人們的行為範式當中。假如有個人做出跨階層的行為,往往被視為反常的,比如月薪幾K的人想要買法拉利(不考慮家庭支援),會有人拍手叫好嗎?

物慾享樂這一塊,發展到現在已經極大豐富了,飯店、咖啡廳、酒吧、電影院、遊樂園各種天然的人工的旅遊景點,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目不暇接。層次方面從低級的大排檔到路邊攤,到高檔點的萬達廣場,再到更高檔的三里屯太古匯,對應著不同階層的消費。高階層的人往往不會去體會低階層的消費場景,低階層的人往往也只能路過高階層的消費場景。物慾享樂的項目已經堪比美麗新世界了,哪怕絕對數量有所區別,但是選擇已經足夠多樣化了。

唆麻元素而言,肯定有人反駁說現代社會吸毒是違法的,並且毒品也跟唆麻不完全相同,更注重精神享受。現代社會沒有唆麻,但是沒有類唆麻的東西嗎?讓人沉迷其中的精神享樂?抖音快手吃雞王者B站愛優騰?抖音五分鐘,人間一小時,跟唆麻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成千上萬的劇集遊戲,可以讓人沉迷於那個同現世不同的異世界,這不也是唆麻力求達到的效果嗎?摒棄文化尤其是那些讓人自由思考的東西,是為了讓人們安於現狀,當人們都沉迷唾手可及的享樂之時,有多少人還願意冥思苦想各種惱人的問題?尤其是這些問題不能帶來任何現實收益的時候?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赫胥黎構思的美麗新世界已經實現了。頂層的人通過制度設計盤剝壓榨低層民眾,通過設計各種消費陷阱讓低層民眾樂此不疲,甚至覺得找到了人生的意義,最可怕的是沉迷其中的人往往並不自知,如同美麗新世界中各個階層的人,覺得這就是他們天經地義的生活。

因此在這裡要恭喜預言者赫胥黎,恭喜他預言的美麗新世界沒想到短短一個世紀之內就已經實現,而不需要等到遙遠的26世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