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死亡終究會伴隨我們,現在擁有的每一天才彌足珍貴


正是因為死亡終究會伴隨我們,現在擁有的每一天才彌足珍貴

日前,一個拿書姑娘的抖音視頻刷爆抖音,截至13日上午9點已經獲得了168萬點贊,以及8.4萬條評論,網友說“想過去搭訕,看到她的書,我有點害怕”,嚇退他的正是封面上“屍檢報告”四個大字,評論中網友們也將此書稱為“防身秘籍”。

這本《屍檢報告》其實是BBC神劇《神探夏洛克》取景地、“恐怖”的巴斯病理學博物館館長卡拉·瓦倫丁的屍檢手記。這座博物館非常神秘,一年僅對公眾開放兩天。裡面收藏著5000多件醫學標本,大多是人的身體器官,從手臂、肝臟,到頭骨、牙齒,無所不包。該書也忠實地記錄了她解剖器官的過程。從解剖、到縫合,每一個階段,我們都會隨著作者的筆觸,瞭解屍檢的過程和知識,瞭解人類生與死之間的歷史和不斷變化的文化關係,瞭解生命究竟是什麼。

以下內容選自《屍檢報告:一個殯葬師的手記》,由出版社授權發佈。

變硬、變冷、變色的“新鮮屍體”

死亡,意味著心臟停止跳動。而從心跳停止的那一瞬間起,腐爛就開始了。不過這個時候,我們的屍體還算“新鮮”。

正是因為死亡終究會伴隨我們,現在擁有的每一天才彌足珍貴

日劇《非自然死亡》劇照

新鮮的屍體會逐漸僵硬,法醫學稱這個過程為“屍僵”。身體在日常生活中完成跑、跳等各種動作要靠我們的“肌群”,人死後,肌群運動所需的能量分子腺苷三磷酸不再生成,肌群也就失去彈性,不斷收縮,於是屍體慢慢僵硬。我們經常在刑偵劇中看到這樣的橋段:警察在案發現場用激光筆照射死者的眼睛。這是一種判斷死亡的有效方法,因為虹膜上也存在肌群,而死者的瞳孔對光線不會再產生收縮反應。

死後6小時左右,屍僵逐漸發展到全身,這時另一種死亡現象開始變得明顯,那就是“屍斑”。沒有了心跳,血液循環也隨之停止,因此血液在重力的作用下發生沉積,從而在皮膚表面形成一種紫紅色的斑痕。

因此,屍斑會出現在屍體較低、且未與外物發生接觸的部位。想象一下,如果一個人上吊而亡,那麼Ta的上半身一定會因為血液下流而變得蒼白,而雙腿則會因充血而呈深紫色。而平躺在床上死去的人,由於跟床面發生接觸,血管受到擠壓,屍體的背部、肩胛一帶、臀部、小腿和腳跟等部位則不會有屍斑形成。

除了屍僵和屍斑,我們死後,身體還要經歷“屍冷”。具體說來,就是死後的第一小時內,屍體的溫度降低2攝氏度左右,此後每過一小時降溫1攝氏度,直到屍體溫度與環境溫度基本接近。通常情況下,屍僵和屍斑形成之後,身體的溫度也已經下降得很低了。

死亡一小時後,我們的身體開始出現屍僵;10小時後,屍斑在身體表面穩定下來,有溫度的身軀也逐漸變得冷冰冰。這就是我們死後,身體首先所要經歷的過程。

然而,變硬、變冷、變色只是開始。腐爛仍在繼續。

屍體膨脹:微生物的“豪華盛宴”

我們的身體不會一直僵硬下去。在死後36到48小時內,屍僵會得到緩解,這是因為那些維持屍僵的蛋白質開始分解。之所以會出現蛋白質的分解,主要是由於腐爛過程逐漸明顯、加劇。

自溶,顧名思義就是屍體的自我溶解。我們死後,身體裡原本用來消化外來異物的各種酶開始漫無目的地四處遊蕩,於是屍體便走向了“自我毀滅”的道路。更厲害的是,原本為消化食物提供各種酶類的胰臟在死亡後會首先將自己消化掉。

自溶是一個非生物性的腐爛過程。相比之下,微生物分解則完全依賴存在於人體內、與人體共生的微生物的活動。人死後,隨著細胞裂解,微生物得以成功侵入到宿主活著時難以接近的禁區。再加上自溶作用給微生物的生存環境帶來了高養分的液體,簡直就是微生物們的“豪華盛宴”。

微生物在屍體內肆意橫行,它們的各種活動往往會產生氣體。比如“產氣莢膜梭菌”,就是一種會製造“組織氣體”的細菌。屍體被移動時發出噼裡啪啦的聲響,就是因為這些氣體的存在。有時候,氣體會從腸道離開,於是便有了所謂的“死後放屁”;又或者從口腔釋放,所以死後可能還會“打嗝”。

正是因為死亡終究會伴隨我們,現在擁有的每一天才彌足珍貴

加拿大電視劇《驗屍官》海報

但更常見的情況是,氣體從屍體中釋放出來並不容易——腐爛造成了天然出氣口的坍縮或閉鎖——屍體最終會在氣體的作用下膨脹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尺寸。這就是我們死後會迎來的第二個過程:屍體膨脹。

如果沒有外界的干預,氣體將不斷產生,並把體內的液體從七竅不斷擠出,直到皮膚像無法承受氣壓的皮球一樣爆裂——這種情況可能在死後兩週左右出現。而這時,所有的器官也已面目全非,稀爛地攪和在一起。我們生前真實的身材、面部特徵、種族、髮色,有時候甚至包括性別在內,都將難以辨認。

屍體膨脹同時伴隨著顏色的變化。血液呈現為鮮紅色是因為其成分中含有血紅蛋白,而在微生物的作用之下,血紅蛋白會變成硫化血紅蛋白——一種帶有難聞的硫磺氣味的物質,並令皮膚出現從綠到紫,最終發黑的顏色變化。這一變化會從腹部開始,蔓延至全身。

腐爛的尾聲:膨脹後的“暴瘦”和乾燥

當脹滿的氣體最終衝破器官與皮膚得到釋放,過量的液體從腐爛的身軀裡流出,我們的屍體會經歷質量的銳減。

除了微生物,前來幫助這一進程的還有大量的食腐生物。蒼蠅會在死亡大約24小時後如期而至,只需短短一週時間,它們就能將一具屍體消滅掉將近60%。這個過程又被稱為“活動性腐爛”。

正是因為死亡終究會伴隨我們,現在擁有的每一天才彌足珍貴

《御前法醫大仵作》劇照

蒼蠅不僅不知饜足地吞噬肉身,還會在屍體的創口和孔竅處產卵,讓它們的幼蟲(也就是蛆)蠶食已經腐壞而唾手可得的部分。所有的卵在第二天就能孵化出來,有一種“食肉蠅”的幼蟲一出生就能立即蠶食腐爛的屍體。

食腐生物們狂熱的進食還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因此,經過“屍冷”階段冷卻下來的身體溫度可能會一路飆升到50攝氏度。

等到蒼蠅和蛆蟲們都吃飽喝足,屍體基本上只剩下了骨骼、軟骨、已經變硬的粗糙皮膚和彙集在屍體周圍的大量液體。等待著我們的身體的,是最後的“乾燥遺骸”階段。我們在影視劇和紀錄片中,甚至在博物館裡看到的屍體通常都是經過乾燥和防腐的遺骸,而不是爬滿蛆蟲的腐屍,因為後者顯然容易引起不適。

所以說,如果想要讓自己的遺體好看一點,就應該在“新鮮屍體”的階段進行屍體乾燥和防腐,甚至還可以做遺體美容。如果不幸已經腐爛,其實也現代科技也已經能夠實現“遺體修復”。不過,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正是因為死亡終究會伴隨我們,現在擁有的每一天才彌足珍貴

[英]卡爾·瓦倫丁 《屍檢報告:一個殯葬師的手記》 馬楠譯 中信出版集團 2019年8月

(編 / 俎燚楠,審 / 任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