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硬杠”油价,逼出超级黑天鹅,美股应声熔断

北京时间2020年3月9日21点34分,标普500指数深跌7%,触发美股第一层熔断机制,暂停交易15分钟。

各国对于石油财政的依赖不同。若要保证财政平衡,沙特的油价需要卖到80美元,俄罗斯只要50美元,美国则不受影响。

沙俄“硬杠”油价,逼出超级黑天鹅,美股应声熔断

3月9日,交易员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工作。 (新华社/路透/图)

北京时间2020年3月9日21点34分,标普500指数深跌7%,触发美股第一层熔断机制,暂停交易15分钟。

这是美股历史上第二次触发熔断。美国推出熔断机制的动因源于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 ,熔断机制分为7%,13%,20%三档。三十多年来,美股只在1997年10月27日熔断过一次。

全球投资者对美股暴跌已有预判。当天早间,布伦特原油开盘一度暴跌31%,最低触及31.02美元/桶,创1991年1月美国在伊拉克发动战争以来的最大跌幅。

原油价格暴跌源于3月6日OPEC与俄罗斯谈判破裂。俄罗斯拒绝了OPEC第178次会议提出的联合减产建议。

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并没有按照惯例出席上述会议,而是在会议前一日表示,4月1日起,各国可以不受限制地按意愿产油。OPEC此前认为,应该将石油日产量削减150万桶,以抵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造成的巨大需求损失,而俄罗斯应该与OPEC其他国家就减产达成一致。

俄方强硬拒绝后,以沙特为首的OPEC似乎也“破罐子破摔”。在周日(3月8日)对媒体表示,沙特宣布计划将其产量从此前的970万桶/日提高至1000万桶/日,并计划4月份增产至近1100万桶/日。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沙特正在通过这种方式逼迫俄罗斯重回谈判桌。两周后的3月18日,正是新一轮谈判开启的日子,沙特能以此获得更多的谈判筹码。

美国、俄罗斯、沙特是原油市场的三大玩家。其中,美国世界第一大产油国,其次是俄罗斯,然后是沙特,而三国对石油财政的依赖度则是反过来。由此可见,沙特更希望通过联合减产来维护油价。

然而,俄罗斯表现得却很淡定。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官方已经做好了石油价格跌至25美元/桶的准备。俄国家杜马(俄罗斯联邦议会的下议院)则宣称,已经做好对石油、卢布双双下跌的预算准备。

疫情蔓延成“导火索”

一位大宗商品期货交易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此次谈判的背景是,OPEC与俄罗斯之间的3年限产协议即将到期,按照常规,双方将继续未来的谈判事宜。

按照限产约定,OPEC与俄罗斯双方会按一定比例承担限产的份额,增加限产会在短期内减少产量,但有助于稳定当下的石油价格。

但意想不到的是,谈判破裂令油价彻底崩盘。

厦门大学教授、能源经济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油价暴跌主要源于两个不确定性。一是疫情究竟对全球经济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二是如果沙特和俄罗斯放开产能,其释放的产能究竟会有多大,“这种不确定性对油价非常不利,因为油价与期货市场高度挂钩,一旦市场预期无法形成,就会造成油价的大幅度波动。”

油价的大幅下跌直接拖累了原油企业和全球金融市场。全球市值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9日开盘股价直接跌停,目前沙特阿美报价约27里亚尔/股(约合7.20美元),相比2019年IPO价格已经下跌超过15%。沙特阿美是全球产量最大的石油生产商,也是沙特的经济命脉所在。

受此影响,当天沙特基准股指开盘则大跌9.5%。恐慌情绪进一步在市场上蔓延,美国标普500指数迷你期货跌超4.8%,一度触发了熔断交易限制。

避险情绪让国际资金纷纷涌入美国十年期国债等防御型资产,致使其收益率跌至0.34%,刷新了6日创下的0.707%历史最低纪录。

而原油作为最重要的工业原料,价格变动使得许多下游产业的市场价格也出现波动。上期所当日的燃油、沥青、塑料等期货价格一度跌停。

上述期货交易者告诉记者,连续多日暴跌很有可能会击穿投资者的仓位,而期货交易所会限制出金甚至强制平仓,“这就会加剧市场中的不理性,导致疯狂抛售,甚至是踩踏”。

脆弱的协议

为何俄罗斯无法认同减产协议?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俄罗斯与沙特在定价和市场策略的不同导致。

“沙特的原油质量高,能够降低企业的炼油成本,所以价格偏贵。俄罗斯石油的质量参差不齐,但是产量大,所以定价一直较低,走的是量产。”暨南大学教授、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吴非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这就直接影响了双方的市场定价策略。“油价50、60美元的时候,大家你好我好,都没有问题,但一旦出现黑天鹅,双方的矛盾就出来了。”林伯强说。

此外,据IMF及彭博数据,各国对于石油财政的依赖不同。若要保证财政平衡,沙特的油价需要卖到80美元,俄罗斯只要50美元,美国则不受影响。

对沙特而言,最优的解决方案是减产,并且维持较高的价格,这样总体收入不会大幅下滑。而一直走量产的俄罗斯,原本出口价格就不高,一旦限制量产,对其石油经济的打击更大。

此前为了达成减产协议,沙特一直承担着更大份额的减产任务。根据彭博社的数据,2019年沙特平均承担了65%的供应削减,而俄罗斯为11%。在价格高企时,这组数字或许能让双方满意。

但近年来石油市场风云变幻,尤其是在委内瑞拉被美国制裁后,委内瑞拉一直是美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商之一。制裁后,美国不允许企业进口加工委内瑞拉的重油,而美国本土生产的页岩油价格高企,美国企业便开始进口部分同样廉价的俄罗斯石油。

产量增加的俄罗斯势必在新的减产协议中承担更重的任务,而沙特也不会坐看俄罗斯的国际市场份额持续增大,随后的一场疫情更是放大了这种矛盾。

在磋商破裂的一天前,OPEC实际上向俄罗斯发出了最后通牒,让俄罗斯要么接受一项幅度远远大于预期的减产协议,要么不达成任何协议。俄罗斯近年来受到经济制裁压力颇大,双方矛盾突然尖锐起来。

从全球村走向地缘政治

更深刻的缘由或许还在于地缘政治的变化。

“俄罗斯的石油价格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和它自身的国际实力变化是高度相关的。”吴非表示。

首先是苏联时期,苏联的石油出口价格实行双轨制,对于共产主义阵营国家,苏联以极低的价格出口,对外则按照市场价格售卖获得外汇,补贴对内部的出口。

苏联解体后,最好的油田到了寡头手里,由美国主导的全球石油价格开始上升,OPEC这样的中东产油联盟手握定价权,市场价格基本按照市场供需体现。

而在2008年8月发生了格鲁吉亚战争,同年金融危机爆发。“当时俄罗斯国内出现一种声音,全球化可能已经面临瓶颈,地缘政治时代会重启。”曾在莫斯科国立大学攻读博士的吴非回忆。

此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经开始打击石油寡头,并将其名下油田归入国有。这让俄罗斯改变了自己的“销售策略”,以一种远期合同的方式和他国进行石油合同签订,这类合约要求双方必须以长期合约、定量购买的方式进行交易,价格可以根据当年的原油价格进行一定幅度调节。

这一方面加大了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的进取心,因为只有保证一定的国际政治实力才能更好地履行合同。

而在中东地区,ISIS、叙利亚、伊朗、土耳其、美国、俄罗斯等多方势力角逐,使得石油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化。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俄罗斯、沙特在地缘政治上的强势成为必然。“比如说它们和10个国家签署订单,如果地缘政治示弱的话,10个订单至少丢5个,或者是有些订单就不执行了,以后损失更大。”吴非说。

2月29日,在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的见证下,美国阿富汗问题特使哈利勒扎德与塔利班政治领导人巴拉达尔作为双方代表,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签署了一份历史性的和平协议。这标志着美国历史上最漫长、历时近19年的阿富汗战争宣告结束。

“随着美国对中东事务介入的减少,其他人的角色(俄罗斯、沙特)就变得更为重要了。”林伯强说,价格战其实使得美国这样的石油消费国乐见其成。

“纯市场经济在石油领域已经式微,以后可能更多要‘看天吃饭’了。”吴非评价。

南方周末记者 徐庭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