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5”,疫情下的耳语者——记者亲历倾听解忧第一线

“您好,这里是市场监管12315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请稍等,我给您查一下投诉的办理进展情况……”3月11日,记者来到市市场监管局12315投诉举报处置指挥中心热线大厅,亲身体验了12315接线人员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

2019年,国家市场综合监管体制改革后,原工商、食药监、质监、物价、知识产权的热线电话全部整合,统一由“12315”一号对外,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咨询、受理投诉。

上午8时,5名值班人员全部到岗,时值疫情期间,工作人员首先将大厅进行了清洁和消毒。大厅一共设置了6个座席,每个座席配置了1部电话,1台电脑,1本通讯录,桌面上还放着相关法规书籍。

每当电话接入,接线员会迅速做出反应,通过电话交谈,获取来电者提供的有效信息,电脑屏幕上会自动弹出一个工单页面,接线员根据流程准确录入有关信息,并反复核对,同时还要解答相关咨询。

10时许,记者以工号“5402”的接线员身份接听了第一个电话,来电咨询的内容是企业注册登记问题。“这个该怎么回答?”记者一瞬间大脑空白,赶紧把麦克风捂住,向身边的工作人员求助。“您好,请先登录安徽政务服务网,设立登记需通过企业开办模块进行办理,变更登记需通过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模块进行办理……”一直在记者旁边侧耳倾听的接线员陈军接过耳麦后娴熟、流畅地解答咨询。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来电咨询的内容越来越偏重于注册登记和复工复产。

录入工单、分流转办、在通讯录翻找信息……接线员不仅要会倾听,还要会询问、会表达,在熟悉各种诉求办理流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合理引导来电者,快速获取有效的信息,并最大可能满足对方的需求。

“12315热线是市场监管部门提供诉求服务的一个窗口,我的态度和我的效率,都代表着部门形象。作为一名接线员,业务水平可以慢慢提高,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在陈军看来,面对电话那头的“陌生人”,最好的交流就是倾听,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专业的解答。

“大年三十,平台工作人员便全员到岗,进入战时状态!”中心负责人介绍,春节疫情防控期间,电话量大的时候一天接听近400个电话,6部电话“炙手可热”。

由于来电不断,每个来电平均处理时间5分钟,接线员可以说是一整天不离席、不摘耳麦、一口水甚至都来不及喝,中午没时间泡面,一边嚼饼干一边接听来电是常态。为了让更多群众能够打进电话,缓解拨打电话排队现象,平台采取多接、全登、少说、快转等超常规方式,为最大限度接收投诉举报挤出时间和空间。

疫情突如其来,市民的心理压力也陡然升高,焦虑、担心、恐慌的情绪溢于言表。此时,接线员就成了群众的“出气筒”,投诉的语气急切且激烈,常常上来就是一通吐槽或指责。

每当遇到这种情况,虽然饱受委屈,但工作人员仍然会耐心倾听、细心解答,用贴心地服务、默默地坚守,架起一条永不断线、服务广大消费者的“连心桥”。

下午16时,工作人员开始对当天的工单进行后续处理,同时,整理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诉求的趋势和变化,为疫情防控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执法线索。18时,晚班的人员准时到岗,开始了夜间值守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调动全局人员,放弃所有休假,实行12315热线24小时值守制度,尤其对群众反映的违法经营野生动物、活禽交易和疫情防控用品质量价格等问题实行“立办立结”。

据统计,疫情防控工作以来,我市12315热线共受理各类诉求6436件,其中投诉1550件、举报437件、咨询4449件,日均受理量达140件,处理率98%。其中,涉及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各类诉求2960件,占比46%。

从来电情况来看,有了解“三包”规定的、有举报口罩假冒伪劣的、有反映菜价上涨的,也有网购投诉的,有因疫情退订酒店、婚庆、宴会、旅游的,还有询问注册登记、复工复产等其他相关事宜……面对每一个问题,12315工作人员都以耐心和细心,换来群众的安心和舒心。

记者 柏松 通讯员 卢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