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村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却个个都是宝


河南农村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却个个都是宝

河南,地处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位于母亲河黄河的中下游,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河南地域广阔,有大片的平原,境内中、东部大部分地区为华北平原,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也是我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每年为全国人民提供超过1000亿斤的粮食,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河南广袤的田野间,有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却个个都是宝。

槐花

河南农村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却个个都是宝

槐花,顾名思义,就是槐树的花朵,又称洋槐花,在我的老家,人们更愿意称它为“葛花”。

槐花的花期相对较长,一般是在每年的4、5月份,其花朵闻起来有着素雅的清香,沁人心脾,尝起来有股甜甜的味道。

槐花有着良好的观赏价值,每年一到槐花开放的季节,农村的房前屋后,乡间小路上到处都是一串串洁白的花朵,就像一串串风铃挂在枝丫上,一阵风吹来,一串串花朵随风舞动,带来阵阵清香,闭上眼睛,用心慢慢地感受,仿佛置身于漫山遍野的花海中。

槐花不仅可以观赏,还可以吃。在我的老家槐花有两种最主要的吃法:一种是蒸着吃。新鲜的槐花从树上摘下来洗干净,把水分沥干,放上适量的面粉,再加上适量的水,然后糅合在一起放在锅里蒸。大概15分钟后出锅,将刚刚出锅的槐花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盆子里,然后里面放上香油、十三香、蒜汁均匀搅拌,一盆香甜可口的蒸槐花就新鲜出炉了。另一种则是晒干以后包饺子吃。每年槐花开放的时节把新鲜的槐花摘下来放在阳光下晒,直至水分完全蒸发,然后密封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待到过年的时候拿出来放在饺子馅里包饺子,包出的饺子既劲道又香甜,让人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此外,槐花里的花蜜也是洋槐蜜的重要来源。每年在槐花开放的季节里,外乡的养蜂人便会从南到北追着花期一路赶过来,只为让蜜蜂采得更好的花蜜。

榆钱

河南农村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却个个都是宝

榆钱,是榆树的果实,其外形呈圆状,犹如一枚枚古钱币,是我国所特有的。

榆钱早在我国古代就为老百姓所用,那时主要是利用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在我国古代的药学著作《本草省常》中就有体现,书中这样写道: “养肺益脾,下恶气,利水道,久食令人身轻不饥。”由此可见,榆钱的药用价值非常可贵。

而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我们更多的则是把榆钱当作一种食物来吃。与槐花一样,榆钱可以生着吃,也可以熟着吃。就以我老家为例,在我老家是用榆钱做馍吃,我们那叫“窝窝”。把树上摘下来新鲜的榆钱洗净沥干,和面粉、盐、香料糅合在一起做成窝窝状,然后放在锅里蒸。等蒸熟后,蘸着蒜汁吃,简直是人间美味。小时候每年母亲都会做给我们吃,大学毕业后,我就去了外地工作,很少吃到母亲做的榆钱窝窝。母亲知道我爱吃,所以每年她都会把摘下的榆钱放在冰箱里,等我回家的时候做榆钱窝窝给我吃。

马齿苋

河南农村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却个个都是宝

马齿苋,在我老家叫“马蜂菜”,多生长田间路旁,是农村一种常见的杂草。

马齿苋的食用方法有很多,在我的老家主要是蒸饦吃。把从地里挖出来的马齿苋洗净沥干,加上佐料、香油拌成馅包成饦,尝起来味道酸酸的,也是农村人喜爱吃的野菜之一。

荠荠菜

河南农村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却个个都是宝


热热闹闹的春节刚过完,温度逐渐升高,天气也变得暖和了起来,尚未完全褪去冬衣的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春天的气息,小河边的柳树抽芽了,院子里的迎春花也都竞相开放,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挖荠荠菜的时候又到了。

在我国民间有“三月三,荠菜赛灵丹”的说法,荠荠菜作为公认的纯天然无公害的野菜,在大家日益重视营养与保健的今天,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荠荠菜是一种群居性植物,喜欢凑热闹,它们一般都是扎堆生长。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田间地头长满了荠荠菜,犹如一颗颗星星散落在田间地头。

还记得小时候和奶奶一起挖荠荠菜的情景:周末,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我和奶奶一人挎着一个竹篮子,篮子里各放着一个小铲子,相约一起去挖荠菜。到了地里,我和奶奶弯着腰,一手拿着小铲子,一手拿着篮子,开始了挖荠荠菜,不一会我们就挖满了一篮子。

我们挖好了荠荠菜,剩下的工作就交给了母亲,只见母亲洗菜、剁菜、蒸菜,不一会荠荠菜就在母亲的手中变成了美味可口的蒸菜,我和弟弟迫不及待地大快朵颐起来。

红薯叶

河南农村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却个个都是宝

红薯叶,是红薯的枝叶,它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以保证红薯更好的生长,使其地下的块茎能够长的更大,是红薯身上最重要的部分。

红薯叶含有丰富的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红薯叶也有多种吃法,可以炒着吃,蒸着吃,也可以做馒头吃。但是千万要记住,如果是吃的话,一定要摘顶上那些嫩叶,另一个就是千万要记住别光顾着吃,把叶子都摘光了,那样红薯就会营养不良,生长也就变得迟缓了,自然也就长不出又大又有营养的红薯了。

蒲公英

河南农村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却个个都是宝

蒲公英,老家的方言称作“婆婆丁”。乍一听,这是不是和“婆婆”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不然,它只是一种植物而已,和婆婆没有一点关系。

你或许见过成熟后的蒲公英,它像一个个白色的降落伞一样随风飞到四面八方,把种子带到哪里,就在哪里安营扎寨,孕育新的生命,但你或许没有见过幼时的蒲公英,幼时的蒲公英很普通,如果不是特别注意,你可能发现不了它,但你别看它普通,它的作用可不容小觑,幼时的蒲公英对治疗咽炎有很大的帮助。记得本家有一个叔,他家里的小院里常年种着一小片蒲公英,一直很好奇他为什么种这么多蒲公英?后来才知道原因,因为他是镇里初中的一个老师,由于长时间站在讲台上讲课,因而患上了严重的咽炎,由于蒲公英对治疗咽炎有帮助,所以就常年种植蒲公英。

扫帚菜

河南农村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却个个都是宝

扫帚菜,不知道的人一听名字还以为它是一道菜,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它只是一种植物而已。

扫帚菜在我的老家称为“扫帚苗”,它的嫩茎叶可以食用,而它茎老后可以做扫帚。记得小时候我家的扫帚都是用它做的。我的姥爷可是一位做扫帚的老把式,每年等到扫帚菜茎老时,他都会拿镰刀把他割下来,然后用尼龙绳把杂乱无章的扫帚菜按照一定的序列绑扎起来,只见扫帚菜和尼龙绳在他的双手中来回翻飞,看的人眼花缭乱,不大一会工夫,一把崭新的扫帚就大功告成了。姥爷制作的扫帚不仅美观,而且非常结实,用它能把地扫的很干净,一把扫帚可以用好几年。

很怀念姥爷做的扫帚,也很怀念姥爷,可惜再也用不到姥爷做的扫帚了,也再也见不到姥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