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能多難興邦?因為這群平凡的勇士,撐起了鐵骨錚錚的脊樑

導讀:中國人的脊樑,從來不會被困難壓彎,中國人的志氣,向來鐵骨錚錚。無論是在歷史還是現代,每當國家有難、每當百姓有難,中國總會湧現出一群救家國於水火之中的勇士,他們或征戰沙場保家衛國、或以筆為刀敲響警鐘,無論哪一種方式,都在以微薄之力,挺起中國之脊樑。

當新冠肺炎病毒帶著醜陋的觸角,將魔爪伸向中國人,曾遭受過非典襲擊的國人迅速反應,李文亮、鍾南山、李蘭娟等抗疫先鋒,讓疫情真相快速浮出水面,讓疫情防控迅速得以重視。

在先鋒身後,是更多的勇士。

我們看到,數以萬計的醫護人員紛紛請戰奔赴一線,他們不怕危險、不計利益、不畏艱難,把生命置之度外,視患者高於一切。

我們還看到,數以十萬計的工作人員、卡車司機、志願者紛紛馳援疫情嚴重地區,他們雖然拿不起手術刀,卻守得住哨卡、搬得動蔬菜、送得到藥品。

在所有人的努力下,3月9日,世衛組織表示,中國8萬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70%已經康復並出院,疫情正在結束。

這樣的階段成績,來之不易。而這份成績所依靠的,是參與疫情抗爭的他們,是這群可愛可敬的勇士。

註定被歷史和百姓銘記的,也將是這些勇士。


中國為何能多難興邦?因為這群平凡的勇士,撐起了鐵骨錚錚的脊樑

鍾南山接受媒體採訪時落淚

國士無雙鍾南山,“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181年前,廣州煙館林立,百姓深受鴉片之害。林則徐受命前往廣州禁菸,留下“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人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的壯志聲明。

181年後,新冠肺炎肆虐,比鴉片之危害,有過之而無不及。鍾南山受命前往武漢,喊出振聾發聵的一句“新型肺炎確定能人傳人”。

歷史總有相似,結果卻大不相同。

林則徐生不逢時,只得到了百姓的支持。鍾南山一呼百應,得到了國家和百姓所有人的支持。

當我們把目光轉向鍾老第一次去武漢的路途,這位1936年出生的老人,沒有因為抗疫去申請特殊待遇,就那麼坐在高鐵餐車的一角,滿是疲倦的臉前,是一摞摞的文件。這次休息,是他連續4天96小時為疫情奔走的一瞬而已。

要知道,對於從醫人員而言,最知道這種當時未知的病毒有多麼兇險,一個不小心,就很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

可是,鍾老沒有怕,在他心中,百姓的命,比自己的命還重要。

“我們只信鍾南山”

為何大家都信他?

“新型肺炎確定能人傳人”,“沒有特殊的情況,就不要去武漢了!”,踏實的聲音給全國百姓吃下一顆定心丸。

17年前,鍾南山臨危受命,擔任廣東非典救護專家組組長。當時,非典的傳播途徑尚不明確,病人症狀發展非常迅速,很多醫護人員有所顧忌。

而鍾南山知道這個病情的嚴重性,他說:“醫院就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現在是需要我們站出來的時候,不能絲毫猶豫,因為我們是醫生,這是我們的職責!”

要知道,在非典肆虐的那個時期,在所有人都為之恐懼、避之不及的時候,鍾南山心底是有多大的勇氣和決心。

後來,鍾老說了這麼一句話:“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這裡。”就這一句話,勝過所有的話語。

所以,我們信他,就像信他的人品一樣。

中國為何能多難興邦?因為這群平凡的勇士,撐起了鐵骨錚錚的脊樑

柳帆生前照片

平凡護士柳帆,“這世上從沒有什麼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有人說,柳帆不是醫生,只是一個打針的護士。

是啊,她只是一名護士,是一名曾在主動申請延遲退休的護士。按照年齡,她2016年就該退休了,她本可以像大部分退休人員一樣,搓搓麻將、跳跳廣場舞。

可是,她沒有。

她選擇戰鬥在自己熱愛的、不起眼的陣地,疫情來臨時更是選擇再次奔赴火線。

她的同事這樣評價她:“柳帆性格隨和、愛說愛笑、工作認真,執行醫囑從未出過差錯、事故,而且護理技術非常過硬。”

她是一名護士,做好護理工作是她的本分,可是,為何我們的眼淚奪眶而出?

那是因為,有無數像柳帆一樣的醫護人員,那些像她一樣的平凡人,在冒著生命危險戰鬥在抗疫一線,這些人,和鍾南山這員大將一樣,值得我們敬佩。

如若放在古代,他們就是披甲帶槍,浴血奮戰護佑我們安寧的戰士。

無論是柳帆和李文亮、梁武東、姜繼軍、蔣金波、宋英傑、毛樣洪、張輝等等因為奮戰犧牲在一線的衛生系統醫生、工作人員,還是因為在哨卡、社區監測和奔忙過度勞累辭世的工作人員、服務人員,他們,都是保衛我們的戰士。

平凡是什麼,是素未謀面,初次聽聞已是永別。

哪有生而為英雄的人,只不過是,為了我們,與病毒以命相搏的勇士。


中國為何能多難興邦?因為這群平凡的勇士,撐起了鐵骨錚錚的脊樑

“出力哥”李保民

運菜司機李保民,“沒有錢咱可以出力”

作為80後的李保民,只會開車,外貌普通,甚至在面對鏡頭時還在啃著煎餅。就是這樣一個普通司機,卻在網上一夜爆紅。

起源,就是他面對鏡頭說的一句話:“沒有錢可以出力是吧”。

是,作為普通人,他的經濟處境也許並不樂觀,手裡的煎餅就是最好的證明。可是,我們沒有錢、沒有東西可以捐,就不能為疫情防控出力了嗎?

李保民給了最好的答案。

在全國馳援武漢的援助路上,無數像李保民一樣的司機,不圖名不圖利,只為了在兄弟姐妹有難時,拉他們一把。

這份情誼,恐怕只有我們中國百姓才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和文化傳承,讓聚集在這片土地上的親人們,擁有了特別的家國情懷。

不僅是李保民,還有開著自家剛買了一個月的冷藏車,從雲南免費向武漢運菜的李東新和穆秋夫婦,以及許許多多這樣的普通人,織就了疫情防控一線物資保障的補給網。

既然救不了病人、站不了哨卡,那就讓我們,用自己僅有的技能,發揮一點熱和光。

中國為何能多難興邦?因為這群平凡的勇士,撐起了鐵骨錚錚的脊樑

結語:

從世界來看,多難未必興邦,它是殘酷考驗,是難以阻擋的天災人禍,面對挑戰,挺不過去的人和地區屢見不鮮。

而中國為何能多難興邦?如我們所見,正是因為有這樣一群平凡的勇士,挺起了中國鐵骨錚錚的脊樑!正是因為有這樣一種精神,指引著我們永遠相扶相持,永遠不失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