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廷選丨書法用筆技巧的要中之要

郭廷選丨書法用筆技巧的要中之要


郭廷選丨書法用筆技巧的要中之要

郭廷選先生

書法點畫的生命力,一般來說,要追求的那種蒼勁飄逸、酣暢灑脫的筆道,所構成的栩栩如生的儒雅古拙意境,就是“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境地,它是書寫自我性情的,必須擁有自我靈魂與風格的境界。這種境界歷來被人崇尚。而在技法層面上和修養上,欲獲此力,我的體會是要在下面五個方面著手:

發力

從點畫的內部結構說,它來源於起筆、行筆、收筆。起筆要發力,發力的強弱,決定著其質量的好壞,表現著功夫的深淺。點畫發力時,因作書需要,凝神靜思,須將一身之力達於筆端,傾注於點畫之中,使之呈現出有力度來,讓字體顯得筋骨遒健。一身之力,指的是發之於人的周身全力,包含指力、腕力、臂力、背力、腰力,甚至體內器官臟腑發出之力,也可稱之為心力、氣力,屬於人體內在之力。這力不是kg之力,是手雖無縛雞之力,卻使筆能有撼地搖天的書法之力、中國人認為的宇宙間最美的力。當然字體大小和發力位置,也有適當調整力的利用問題。筆力足,筆道力感也強。能發一身之力乃書法生命和美感的根和前提依據。有了好的發力,才可繼而講求研寫中截和筆的收尾。有沒有大的力度,特關乎全身之力的起筆,掌握這一技能,有個用時間去積累功力的過程。

郭廷選丨書法用筆技巧的要中之要

提按

提按是發力的最基本技巧,是書法創作書法美的生命線!提按是由兩個相互對立的元素所構成,它類似自然之道的陰與陽,彼此相輔相成,相生相剋,相互統一。提筆書寫時提與按是緊密的關聯,筆筆提得起,筆筆按得下,不“提”不“按”不行,有提有按才行。提與按要交換進行,把毛筆柔軟彈性所產生的豐富表現力,發揮到極致,以至貫穿於一點一畫一字乃至全篇的始終。不僅如此,提與按還調節著行筆的快慢、用墨的濃淡、線條的粗細、字勢的收放,形成如同跳動的脈搏和呼吸的節奏。提按動作,賦予書法發出千鈞之力,賦予書法點畫的風骨血肉,賦予書法筆道的萬千變化,賦予書法筆墨的生動靈氣。

古今書法大家無不精於提按。凡是片面強調提或按,都有筆病是敗筆。若不注意停蓄按鋒,過分“提”作品會“輕漂浮滑”;而駐筆按鋒時,過分“按”,不及時提筆,則筆道必然“板滯臃腫”。所以,它們之間的轉換交接必須在瞬間完成,而且要恰到好處。劉熙載在《書概》裡曾經這樣強調書寫中的提與按:“凡書,要筆筆按,筆筆提。辯按尤當於起筆處,辯提尤當於止筆處。書家於提按兩字,有相合而無相離。故用筆重處,正須飛提,用筆輕處,正須實按,始能免墜、飄二病。”正因為這樣,提按往往超越一般筆法的意義,成為書法家表達性情的法門,是書法筆法的核心密碼。好的書法就是這樣筆隨意轉,得心應手,心手雙暢的獲得書法點線的表現力。“提、按”說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實際的操作卻很難。

郭廷選丨書法用筆技巧的要中之要

速度

筆的力度與行筆的速度有關。劉熙載在《藝概》裡說“古人論用筆,不外疾、澀二字。澀非遲也,疾非速也。以遲速為疾澀而能疾澀者,無之!”這裡就提到速度,他叫遲速,已把遲速重要性提到高度了。疾則相對快,澀則相對慢,疾、澀是相對而生,相對而存在的。當然書寫的快和慢也是相輔相成的,有快有慢才有好效果。但相對不是排除側重。依我民族文化的自然觀和思想理念,應該說,那種在保持神情平靜的心態下,遲徐行筆,甚至遲澀一點,堅持以靜制動、以慢制勝的原則,去紮紮實實、不慍不火,不急不躁地寫好一筆一畫,是書法學習與創作的主流行筆速度。正像王羲之名言所說,“行筆之法,十遲五急,”“遲”表現“沉著”,“急”表現“得勢”,急緩、徐馳中,書法的張力得以凸顯。舉手投足間看似輕飄飄,實際上卻時時在運力,而筆下則如行雲流水。當然事物都是綜合的複雜的,除了有為主的行筆速度外,還要有其它。如“頓” “澀” “疾” “搶” “屈”等速度,以及各種筆勢的配合,使點畫或沉著、飽滿、圓潤、結實、健康;或高古、蒼勁、老辣、凝重,既燥裂秋風、又潤含春雨,使書作自然不同凡響。否則也難以達到書法藝術所應達到的那種“氣韻生動”、“富有生氣”的效果。

古人書論中,把字中的點畫行筆速度往往和其形連在一起進行表達,看成與自然界某種物象相對應的具有生機的運動形態,說寫“點”要像“高空墜石”,“橫”要像“千里陣雲”,“豎”寫出來要像“萬年枯藤”。可見古人多麼重視一點一畫的生命鮮活力。

郭廷選丨書法用筆技巧的要中之要

節奏

具有力感的點畫筆道,都是具有生命律動感、節奏感的點畫筆道。反之,節奏也離不開力,更能展現生命活力。節奏離不開兩個字:變化。或曰:變而化之!書法是有靈魂的,它的靈魂就是“變”。筆道的內構和點畫搭建結構間,都有節奏。活態流變,佔據著一個空間的點畫,其分佈既有左右、上下、內外之分,又有大小、長短、高低、斜正、疏密、粗細之別。因此力的產生不但與提按、速度、結構、甚至墨色有關,也跟書法節奏、律動相干系。它們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有機統一體,不能割裂開來,也不能混為一談。點點畫畫,因節奏變化而豐富進化,都暗示出三維轉換上的所有變化,交待出美輪美奐的空間。

點畫的節奏感,“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書譜》)。無論輕、重、緩、急、提、按等處處都流淌著立體音樂的旋律和節奏。點畫的粗細大小、長短闊狹、疏密橫直、抑揚頓挫、持使轉折,種種豐富的變化,滿紙雲煙,從而形成一個多樣統一的節奏結構美。具體到用筆上,就是在起筆、運筆、行筆過程中,毛筆的提按起伏都有節奏力。速度的快慢也是節奏力的一個組成部分,雖然不是它的全部。各種行筆速度交錯聯接,偃仰顧盼,陰陽起伏,彼此相讓,先後相承。這生命之流,一如舞蹈,亦似音樂。雖然寂然無聲,卻有音樂的旋律,這恰恰是書法藝術備受人喜愛的重要原因之一。

水墨點畫的用墨濃淡枯溼,也表現節奏美,墨色應隨用筆的變化而變化,多變的墨色給觀者以視覺上的調節,使人感到筆墨似被賦予了生命力,充滿歡樂,生機盎然,欣賞者從而感到心胸暢快,情緒陶然。所謂“墨活”,是憑藉用筆的變化,墨以筆為寄託,筆以墨來顯現。用墨之璀璨生輝,變幻莫測,堪令人嘖嘖稱奇。另外一筆一畫之間,要前後呼應、首尾相顧、銜接顧盼、牽絲引帶、疏密轉換、欹側救正、氣脈通貫,使其成為一個具有形式結構美的生命力單位,繼而才能積點畫成字,積字成行,積行成章。這些書法創作遵循的基本準則,都因需要隨字而變,也都是一個辯證統一的整體。集點線的姿態美、節奏美、組合美、氣勢美、情趣美、意境美於一氣。只能是節奏感了的點畫,才是活潑的,才有詩趣和性靈的引人魅力。只有這樣書寫一幅作品,才能輕重徐疾,既有骨力又有韻致;濃淡乾溼,既瀟灑靈動而又富有層次;頓澀滯歷,蒼潤樸拙,收放有度中卻又充滿隨機生髮的渾淪之氣,而這麼一來便從根本上保證了其作品在精神內涵和美學趣味上的格高品正。從而表現出筆墨的韻律、表現出書法出神入化之靈魂;表現出書法家情真意愜的傾訴、精神的飛動、心性的抒發、懷抱的展示;節奏律動的千變萬化,力的萬種風情,彰顯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迷人光彩,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郭廷選丨書法用筆技巧的要中之要

品位

筆道的最高品位是化境。美文足讀方知其意,書之一畫,可見其心。點畫是書法的最小單元,似若細胞。但它可構建殊勝的真趣、璀璨的意境、博大的氣象。一個書法家,多年臨池,求其形似,擬以其意。臨似一家後,旁涉他家,舍之取之,積累其長。似乎有所依託,但點畫寄之於人家,難於更上青天。便又在積學養氣,法外求法,有法無法,無法而合於法的藝術自由王國裡徜徉、跋涉,追求精神生命,寫心靈中所感受到的世界。待到雛具風格,點線心性化,得離法趨意,發揮在盡力尋求的自由空間。

書法家的精神境界往往高於平常人,他在書寫他的生命,表現他的心性。心性是靈魂層面的東西,通過書法而得以彰顯、陶冶。那時意到則筆到,筆到則見意似,意似則生意象,意象出而境界成矣。但境界卻有我境他境之分,自然追求的是己境。再覺再悟,終覺這字是人有意為之的,缺少意不在書,天機自動、天真料然、無智的天然。此後,再轉身一拳擊碎它,歸一自然,歸至天道合一。可謂藝通乎神、技進乎道,盡萬象之大美。從抒情美上說,常常是破除成法,大筆暢懷,甚至產生一種敗筆殘缺的美,來完善不能盡善盡美的真實的美。

所謂“寫自然之性,亦寫吾人之心。”如畢加索所言那樣“我不是畫貓的本身,我畫它的微笑”。從思辨上說是哲學的,點畫是哲學的語言的符號。博大的思想哲理,抒發出書家對人生道路、對自然的感悟、認知,給後人以無限的嚮往和啟迪。以哲學思想與“天人合一”觀的人生經驗,陶冶人的情性是書法藝術走向更高層面、作品提到更高品位的標誌。附帶說一句,說“書法家本身就是哲學家”一點也不過分。從書法實踐上說,人在閒淡自然為書寫之妙境時,凝神入靜,心無雜念,高度放鬆,心、手完全集中在對點、畫的揣摸和書寫中,呼吸會隨著運筆的緩、急、頓、挫自然而然地將“丹田”之氣調勻、通暢,散去鬱結之懷;按捺浮躁,安撫心靈。無怪乎人說書法可健身長壽,這也是書法最吸引人的高境界。

可見,經歷了一個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又到看山是山的過程,這時意即是法,已是書法的“般若”之界。如蘇東坡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意造,即以意作書,不拘成法,流美傳神的神筆。這就是筆道點畫的化境、書法的最後品位、品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