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到孩子3歲後不上醫院卻身體健康!(二)

當我拔掉吊針時,深深地舒了一口氣,女兒也展開了她的招牌笑容,我們說是小海豚的笑容,因為張開胖嘟嘟的小嘴巴,真的很像一隻張開嘴巴的小海豚。


怎樣做到孩子3歲後不上醫院卻身體健康!(二)


從小就愛笑


把女兒抱回家後,馬上把冰枕拿出來,給女兒枕著(發燒時一定要想辦法給孩子降溫,冰枕和冰袋都是非常好的選擇,在家裡一定需要至少準備兩個,用來換著用),媽媽輕輕地撫摸著她的身體,輕柔地給女兒哼著歌兒(輕撫孩子的身體可以起到安神定驚的作用,而且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可以減輕痛苦和不適,父母的雙手其實也是很好的療愈工具)。


女兒從醫院的時候的無精打采變得活潑起來了。現在我知道女兒的狀態已經告訴我,可以做我現在該做的工作了。


我靠在女兒耳邊,用手輕輕撫摸著她的額頭,告訴她:牙牙(女兒的小名)爸爸愛你,我知道你很快就會好起來,但是爸爸還會想更好的方法讓你更快好起來。爸爸現在就去打電話給醫生叔叔,讓我們的牙牙快點開心起來呀。


在年幼孩子不安或生病的時候,是最需要父母的時候,孩子非常希望父母能陪著身邊,有身體接觸,這樣孩子會輕易感受到關心和愛。父母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因為自己工作忙碌而忽然消失,這是孩子恐懼發生的事,將來會大量存在不安或容易產生被拋棄的感覺。我為了不至於吵到女兒,我選擇到客廳打電話。所以我為了不讓孩子產生我忽然消失的感受,就先告訴她我需要離開一下,而且清晰告訴她,我離開一下是為了她的的情況打電話,這樣孩子的擔心就減到最低了。


怎樣做到孩子3歲後不上醫院卻身體健康!(二)

女兒出生的時候換尿布和洗澡都是爸爸包辦的事

你看這


雖然這個時候女兒只有2歲多,但是我會尊重她,我認為她會聽懂我所講的一切,並且因為我的言語更加確定父母的愛。(那些孩子還年幼或是剛出生孩子的父母千萬要知道,孩子任何時候都能聽到我們講話,不要因為他們年幼而忽略了跟他們的溝通,導致孩子產生對父母的誤解)


女兒,再次展現招牌的海豚笑容,說:好,謝謝爸爸,快點回來哦。(不要懷疑她是否能表達那麼長的句子,事實上她在這個年紀已經具備了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


好的,爸爸打完電話就回來。我回應孩子後,親了一下她的額頭,就到客廳打電話了。


從我的朋友和朋友的朋友當中,我找到了三位醫生,幸好當中也有兒科醫生和中醫師,我分別給他們打了電話,非常幸運地,他們都接聽了我的電話,而且能至少給我15分鐘跟他們溝通,我告訴他們女兒的情況,並且表明我不願意給女兒打吊針,那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女兒快一點退燒呢?


我告訴醫生朋友,我在醫院拿回來些什麼藥,醫生朋友建議我那個消炎藥可以給孩子吃,同時我從加拿大帶回來的感冒發燒的糖漿也可以給她吃,其它的要就不用管了,可以丟掉。這個說法我從另外的兩位醫生那裡得到證實。(其實我是需要綜合幾位醫生朋友的意見,然後結合我自己的判斷做出總結-事實上我也曾經研究過很多年的自然療法,只是遇到女兒發燒,不敢妄自嘗試,我的一些想法得到了醫生朋友們的認同後,我就可以放心去實施了)


中醫朋友知道我一直給女兒按摩,建議我分別給女兒的手腳跟後背推拿。


這是真是太高興了,原來自己的一些想法能得到醫生朋友們的支持和認同,於是自己可以非常放心地給女兒“治病”了。


按照醫生朋友們的建議,我給女兒吃了消炎藥,退燒糖漿,還有給女兒做了推拿(事實上我一直認為推拿可以增加親子感情,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愛可以幫助女兒自我療愈,所以我一直認為推拿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作用不容小覷)


3個多小時過去了,女兒終於退燒了,站起來要吃宵夜,馬上到廚房很開心的為她做了雜菜肉末稀飯。


這是女兒一次讓我徹底改變的發燒,從這以後的幾次的生病(事實上她很久才會生病一次)我們都不再到醫院了,我已經學會了給孩子“治病”了。


如果你想知道我是怎麼學會給孩子“治病”,成為孩子的“私人醫生”?我們下次在聊。。。

下次在聊。。。


怎樣做到孩子3歲後不上醫院卻身體健康!(二)


孩子其實長得很快,給她洗澡到長得跟我差不多高好像沒有過多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