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牛人傳-馬未都,發小牛人眾多,一輩子兢兢業業,睥睨收藏界

馬未都老師是一個看起來很正、很博學的人,大家對他的認知更多是在收藏文物界,但他的淵博遠遠不止於此。

他出生在北京,在BD大院長大,相對院裡的其他人來說他的父親位置不是很高,但小孩眼裡沒有太多複雜的東西,會在一個院裡玩,所以馬老師的兒時玩伴當中有很多boss級的人物,其中就有現在的中國最牛逼的那個男人。

中華牛人傳-馬未都,發小牛人眾多,一輩子兢兢業業,睥睨收藏界


馬老師現在看起來溫文儒雅,但其實他講過,他年紀小的時候是一個很剛的人。

當然並不是匹夫之勇,他很聰明,這跟他父親的言傳身教有很大的關係。馬老師在他的節目中多次提起過他的父親,我對他父親的尊重要多過馬老師。

馬老師學習很好,而且很喜歡看書,這個習慣一直到現在都維持。

由於某些特殊時期的ZC,他去當過知Q,這段時間給他最大的影響之一,就是讓他練就了一手好廚藝。

中華牛人傳-馬未都,發小牛人眾多,一輩子兢兢業業,睥睨收藏界


他在那段時間依然堅持學習,而且養成一個習慣,就是聽收音機。他聽收音機不是為了收聽娛樂節目,而是關注時事新聞。

那個時候大家都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能回家的,大家都以為自己會一輩子在這裡,所以有些人就放棄了。

不過馬老師沒有。

娃哈哈的創始人宗慶後,曾經的中國首富,也曾經在下鄉的十幾年時間裡堅持學習,牛逼轟轟的人總是這麼相似。

後來ZC發生變化,馬老師回到北京,當時在刊物上發表了一篇小說,引起轟動。這段時間他擔任刊物的編輯,因為寫的東西比較反響比較好,所以他的職位一升再升,雖然不是很有錢,但是日子也過得比較滋潤。

中華牛人傳-馬未都,發小牛人眾多,一輩子兢兢業業,睥睨收藏界


八九十年代正是影視作品大爆發的時期,馬老師和王朔等人成立的一家影視劇製作公司。

而且他們製作的劇質量都比較高,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有《編輯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紐約》。

這段時間的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王朔比較瀟灑,比較喜歡和女明星們“交朋友”。

馬老師也會有一些類似的行為,有個事情特別好玩,馬老師有一次去中戲找女學生。你懂的。然後碰上姜文,那個時候姜文正在中戲上學,姜文當然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對馬老師怒目而視。姜文多年以後在《圓桌派》節目中講起這個事情,馬老師假裝不記得了。。。

除了這個之外,這個時期發生了一件比較重要的事情,對馬老師的一生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關於一個女人。

一個很有錢巨有錢的女人。

中華牛人傳-馬未都,發小牛人眾多,一輩子兢兢業業,睥睨收藏界


她很仰慕馬老師的才華,當然她也有馬老師欣賞、喜歡和想要的東西。

有新聞報道馬老師的觀復博物館就是在她的大力資助下才成立的。

不過多年以後,這個女人最終還是沒有能和馬老師在一起。

馬老師後來也還清了當時這位女士給他的資助。有新聞報道說馬老師的老婆因為這個事情還鬧離婚,但我覺得這個可能不太可信。。

現在的馬老師功成名就。

但以前他經歷過非常艱難的時候,有一次一個大佬請他去鑑賞一下家裡的古玩,馬老師到了那邊看了他的收藏之後,說了一句,這些東西只能留在家裡自己玩。結果把大佬惹毛了,把他吊起來。

“我花這麼多錢就為了讓你說這麼一句話嗎?”

馬老師堅稱自己並沒有收到錢,後面證明是誤會一場,錢被中介收走了,但馬老師還是被吊了兩天,在朋友的周旋幫忙之下才得以脫身。

中華牛人傳-馬未都,發小牛人眾多,一輩子兢兢業業,睥睨收藏界


但總的來說馬老師在收藏界還是混得比較順風順水的,他在這方面的知識比較紮實,而且當時和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成為忘年交,向他學習了很多收藏方面的知識。

他慢慢的在文學編輯領域、影視製作領域沒怎麼做了,主心放在收藏界。

收藏界畢竟要高大上一些。

他在百家講壇上講收藏,我也有幸聽過。

同時他也在做一些節目,比如《圓桌派》,比如《觀復嘟嘟》,他非常博學,而且講話很穩,聽他的節目感覺獲益匪淺。

另外它也是中國版稅比較高的這個作家之一,我也曾經買過他寫的雜感。

他寫的東西,沒有太花哨的技巧,沒有太誇張的排比,內容很充實。

他見得多,看得多,想得多。

現在雖然馬老師頭髮花白,但是他還是比較健朗,而且比較勤奮。

這段時間由於特殊原因只能呆在家,他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連續30天,每天寫2~3萬字的內容。

一日一日的堅持。

以人為鏡。

中華牛人傳-馬未都,發小牛人眾多,一輩子兢兢業業,睥睨收藏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